中国企业需学会“客场作战”
2016-05-14
过去10年,中国的直接海外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6%。中国政府也采取多种行动来支持海外投资。例如“一带一路”计划,丝路基金将提供4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亚投行也将投入1000亿美元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此外,出口信贷和援助信贷的项目也将增多。政府的目标是未来5年海外投资预计达到1万亿美元,我对此很有信心。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的优秀企业不但已经“走出去”,而且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不菲的市场份额和牢固的竞争优势。在BCG全球100家全球挑战者公司排行榜中,多年来中国公司都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席位,远远超过其他新兴市场公司的数量。在一些行业中,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头羊,例如华为在无线通信设备、联想在PC以及海尔在家电领域。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踏上海外扩张的道路,并且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例如过去大多数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而今天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也开始全球化发展。过去走出去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能源资源和制造业领域,如今迈出国门的行业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 这些企业走出去的理由也不尽相同。例如化工、机械制造和汽车企业主要是为了获得技术、品牌和专业的管理经验;家电和房地产企业则是为了全球市场扩张,提升销售收入;能源和矿业企业则是为了获得战略性的资源;服装企业大多数是建立生产基地以重新建立成本优势;金融机构则是为了寻求回报和风险多元化分布以及满足合规要求。
面对挑战,中企需学会“客场作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他们将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知道在中国市场,企业获得成功存在一些有利的客观条件。例如过去30年中国人口红利带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等等,企业所拥有的这些优势已不复存在了,甚至他们所处的环境与过去截然不同。首先,海外某些市场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可能会遭遇恶化的,甚至不太友好的政府态度。企业还可能面对严格的反倾销、反垄断调查。而强大的劳工组织和环境保护组织也会给企业带来种种障碍。此外,中国以关系为主导的商业文化与西方以契约主导的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能引发矛盾和误解。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例如遭遇外国政府的出口制裁,导致项目流产等等。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过去在国内获得成功的一些商业模式和实践经验无法拷贝到国外市场中,这促使他们必须学会在没有保护的环境下竞争。欧洲、日本公司也曾经历过这个阶段,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海外投资时也遭遇了失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在国外市场进行经营,这不是中国公司所特有的问题。
中国企业要提高全球化扩张的成功率可以采取一系列行动,首先要在内部统一全球化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在全球化扩张中,中国企业的战略性应该更强,例如商业模式的选择、地区聚焦和扩张路线的规划等等。他们要对目标市场进行仔细地评估,包括竞争环境、风险和挑战分析等等。最后他们还要对自身能力和竞争力的缺口和弱点进行分析,并以此建立详细的行动计划,培育缺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