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去读
2016-05-14李昌军周俊芳
李昌军 周俊芳
【摘要】初中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意境,常使读者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在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上细致分析,而忽视了诵读,必然会破坏了原作的优美意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诵读
叶老曾说过,“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这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语言文字是生命的酒,只有读才能品尝美味;语言文字是生存的家,只有读才能栖居其中。
一、多读,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书与理解内容之间的关系。多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读是理解的基础与前提,也是最佳的方法。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可以感知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构思的巧妙、情景的感人以及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各种形象、情感色彩。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使学生与作者以及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一篇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词语解释和语法分析、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上,拆来拆去地搞训练,读一、两遍明白如话,却非要神秘兮兮地剖析个天翻地覆,甚至超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弄得学生不知所云。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我就采用读的方法,先提示“总、只、既不……也不……、一味”这几个词语,读的时候语气要重些。我先范读,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思考、体会作者的别具匠心,去理解鲁迅语言的讽刺力量。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在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上细致分析,即使讲得再仔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没有在读中品尝,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透彻。
二、多读,有利于体会意境之美
初中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意境,常使读者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在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上细致分析,而忽视了诵读,必然会破坏了原作的优美意境。“当你只是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那些一篇篇充满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抒情散文、诗歌、童话等文章的美是作为一个整体所焕发出来的神韵,未必在于一字一句一个段落的精美,我们要淡化理性分析,强化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知和把握。特别是诗词,教师在教学时常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很难“讲”出来,要让学生去体会、理解,惟一的途径就是多读,如教学《天上的街市》,让学生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读诗的后三节里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可以感知作者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借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具体情形,采用背景音乐,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你会从学生那如痴如醉的读声中发现,静止的诗活动起来了,构筑成了一种可见可感的境界。
三、多读,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阅读试题又不局限于课本,能流利地朗读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加强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没有读的训练,哪来阅读速度的提高?没有读的训练,谈何阅读能力的培养?品读,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调动感情,读出形、读出情,并找出散布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及其含义。教师在学生品读前应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品,使其读出味来,读出道来,在读后能初步解决预先设计的思考题,还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教学《芦花荡》中老头子复仇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老头子是如何引鬼子上钩的2.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3.“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4.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找到问题答案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多读,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读”与“写”的密切关系。课本上的范文几乎都是精典的文章,读得多了,写作的技巧也会熟练和提高。首先,这些文章融入了作者的内心丰富的情感,可以陶冶读者情操,培养细腻的情感。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用情去感悟大自然,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诉之于笔端,何愁找不到内容可写?其次,在读中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思路层次,内容详略。如《故宫博物院》,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来写的,尽管写了那么多建筑,但重点只写了太和殿。這就是我们写作的典范,写作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思路,突出中心。再其次,在读中培养语感。优秀的文章读得多了,储存在脑海里可用的东西就多,无形中增强了语感,在写作时,表现为语句连贯、流畅、词汇丰富。学生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歙张。”
五、多读,有利于规范口语表达
朗读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口语表达能力是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得到训练和提高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是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语文所选课文一般都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有利于改造不规范的口语。作者对许多内容的描述是平时的生活场景利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有些内容其实就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剪影,一个不经意间从眼前滑过的生活画面。学习这些课文时,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储存在脑子里,生活中见到类似的画面就会脱口而出,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姓“语”。语文老师,请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你的课堂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自己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