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文献综述
2016-05-14张晓梅王明辉
张晓梅 王明辉
摘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本文将就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过程、来源、特征等角度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中介语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词:中介语;来源;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9-01
一、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来源
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有五种来源(Selinker,1972),分别为语言迁移、培训迁移、二语学习策略、二语交际策略、和目的语语言规则的过渡概括,这五种来源在二语学习者构建中介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是中介语产生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语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但有一条途径是一致的,他们会借助于母语的知识,吸收二语新知识,使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交织,融合,从而实现构建一套自己的过渡语系统。
二、中介语的特征
大量研究(C. Adjemian 1976,Krashen 1985)表明,中介语有以下特征:
1.创造性。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过程中,并不完全按母语的语法规则,也不硬套目的语规则,而是创造性地使用,学习者语言所独有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2.开放性。中介语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逐渐进化的特征,其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3.灵活性。中介语是一个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体系,新的语言规则进入中介语系统后有较强的扩散能力,中介语系统处于不断的重组中。
4.系统性。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究者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犯的错误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的,相反,这是受规则制约的。中介语在任何阶段都是呈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和内部一致性,中介语的系统性重要表现在各种系统性错误,体现在错误的前后一致。中介语系统在总体上达不到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即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C. Adjemian 1976)。可以说系统性是中介语最重要的特征。
三、中介语理论的突出贡献及不足
中介语理论是较早用认知观点解释二语学习的理论模型,其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它把二语学习看作是一种心理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而且这种理论框架为后来人们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二语学习提高了理论基础;其次,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概念,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语言知识的一种表征。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后来认知理论进一步探讨这一表征的性质,及其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打下了理论基础。另外,Selinker 中介语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它并没有明确说明中介语系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也没有说明中介语系统是怎样影响语言输出的。
中介语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错误由过去的对比分析发展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错误分析阶段,它对发展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
1.中介语给错误分析研究提供了实证性材料。在心理语言学中,错误分析以中介语为基础。主要研究和分析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产生的差错,从而了解学习者共同的学习困难。错误分析研究表明,本族语迁移往往由于语言间的差异所造成,并导致错误的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即“干扰”( interference );而语言间的相同点则有利于学习目的语,这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根据中介语的研究,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因负迁移所造成的错误只占很少的比例。Burt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因负迁移所造成的错误只占4.7%(见桂诗春1988:59)。Krashen(1982:27)甚至认为,这根本不是“干扰”所造成的,而是学习者无知的结果,即缺乏语言行为中所需的第二语言规则的习得。这说明语言间的差异并非一定会导致学习者的错误。相反,学习者的许多错误正出现于语言间相同的地方,这些错误其实来自学习者在内在化过程中对目的语的理解和俏化不够全面。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介语研究促进了错误分析的研究。
2.中介语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学习理论。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认知过程。通过中介语的研究,可以了解学习者如何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以及他们在语言使用时所采用的策略,从而揭示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中介语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前系统阶段由于对目的语的规则不甚了解而犯一些因本族语干扰而造成的错误,但随着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的逐步了解和内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语言的负迁移现象随之减少。学习者更多地采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如有意回避一些本族语所没有的结构等),以及对目的语的规则系统进行概括。当这种概括过度时,错误便会产生。这类错误常常是学习者在对目的语规则加以内在化处理时产生的,和学习者的本族语关系不大。虽然这只能说明外语学习的一般性规律,但是,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必将与Corder的“错误分析”、Krashen的“监检理论”(Monitor Theory )、Schumann的“文化移入理论”( Acculturation Theory)以及Nemser的“渐近系统理论”等一起丰富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理论,促进该领域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3.中介语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语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研究怎样教外语,即倾向于对客体的研究。六十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才促使人们注意学习者的因素,即转为对主体的研究。中介语的研究以语言学习者为研究中心,探讨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学习的规律,引起外语教学界的关注,使如何学外语越来越受重视。通过中介语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而且可以知道他们在外语学习的不同阶段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在语言使用中出错的原因和类型。这就为外语教学及其教材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使教学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中介语的研究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或者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注:本文为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现状研究》(SK2014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梅(1990 -- )河北农业大学14级研究生。王明辉(1979—),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