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民谣40载,花甲老汉终圆梦
2016-05-14甲子
甲子
为搜集民谣恶补文化
唐刚今年65岁,是陕西西安市未央区的一位朴实农民。40多年前一次走亲戚的经历,让他深深迷上了搜集民谣。
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天,唐刚去看望嫁到外村的姐姐。三个月前,姐姐刚生了孩子,看到唐刚来了,忙着烧水做饭招待娘家弟弟,出生不久的小外甥由奶奶照看,小家伙啼哭不止,姐姐的婆婆哼唱着当地有名的民谣《月亮爷》哄孙子入睡:“月亮爷,丈丈高,骑白马,挎白刀。腰刀长,杀个羊。羊有血,杀个鳖。鳖有蛋,杀个雁。雁高走,杀个狗。狗有油,炸个麻花糍噜噜。”
在奶奶有韵律的哼唱及有节奏的拍打中,小家伙酣然入睡。唐刚对孩子的奶奶哼唱的民谣再三咂摸,他觉得这哄娃娃的民谣,想象力丰富,朗朗上口,很有保存价值。于是,他让姐姐找来纸和笔,让姐姐的婆婆口述,把那首《月亮爷》民谣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回到家后,唐刚品味着那首《月亮爷》,觉得既好听又有趣,充满了画面感。从那以后,唐刚有了搜集民谣的想法。他买来一个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把那首民谣《月亮爷》抄在了上面,然后把自己记忆里有关的民谣陆续整理出来。此后,他经常到村里的爷爷、奶奶、婶子、大娘等长辈家里串门,请他们把自己会的民谣讲出来。
让唐刚兴奋的是,长辈们肚子里藏着不少“干货”。村里年逾8旬的老太唐刘氏对于民谣更是张口就来,比如对于冬春交替的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半冰花散,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河边看柳,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民谣,把时令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搜集民谣的逐渐增多,唐刚越发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他读初中时遇到十年“文革”,那种闹哄哄的局势下,书没读进去多少。他自嘲自己是个“跛鳖”,决定发扬“跛鳖千里”的精神,发奋自学。唐刚买来字典、词典,以及唐诗宋词方面的书籍,经常在家里钻研,有时还到附近的中学去蹭课。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唐刚自编自创一些民谣,读给大家听,听取大家的意见。
开店有奖“收购”民谣
1985年春节后,唐刚在家里开了个商店,还花数千元装了部公用电话。从那时起,唐刚利用开商店的便利,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民谣搜集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装电话的少而又少,打电话就得到唐刚家里来。唐刚见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就会恳求人家:“你给我讲几首你知道的民谣,打电话就不收钱了!”
此外,唐刚还在村里的孩子们中间开展有奖征集民谣的活动。有一次,一个读初二的孩子假期里随父母去山西走了趟亲戚,亲戚家上了年纪的老人给他讲了当年中条山抗战的故事,还给他念了几首当时的民谣。这孩子立马想到唐刚征集民谣的事情,就用笔记了下来,他还让亲戚家的孩子带着他找到村里岁数大的老人,请求他们讲一些当年打日本的民谣。
这个孩子走了趟亲戚,搜集了近20首抗战民谣。回到家,他兴冲冲跑来找唐刚“请功”,唐刚看到那孩子抄写的多首民谣,其中有两则是这样的:
《月姐姐》:“月姐姐,亮光光,三岁孩子哭爹娘。爹也爹,娘也娘!请你保佑我,长大打东洋!”
《太阳光》:“太阳光光,照在四方,家家户户不安康。哥哥持枪去打仗,姐姐拿枪做军装。弟弟妹妹年纪小,唱个歌儿骂东洋!”
一下子搜集到这么多精彩的民谣,让唐刚如获至宝,他奖励了那个孩子一支钢笔、几个笔记本,外加两瓶墨水。
民谣是时代的产物,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唐刚不仅搜集民谣,而且还研究民谣。比如,民谣能反映近几十年来村民家庭投资理财观念的嬗变。上世纪50年代,提倡节俭,有民谣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到了80年代,民谣也变成了“十亿人,八亿商,做梦也想奔小康!”
65岁圆梦出书成佳话
一晃40多年过去了,唐刚从一个毛头小伙成为一个年逾花甲的老者,而他对民谣的那份痴迷、热情却丝毫不减。
儿女对父亲的爱好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当年,准女婿上门时,不知带什么礼物好,唐刚的女儿提醒他,父亲喜欢看书搜集民谣。于是,准女婿精心准备了几本书,还四处搜集了十几则民谣。看到准女婿这么用心,唐刚对这个朴实的小伙子非常满意。此后,每当过生日的时候,儿女们的生日礼物不是蛋糕,而是唐刚喜欢的书籍和用心搜集来的民谣。
眼见得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唐刚不忍心自己数十年的心血带到坟墓里去。他一直认为,民谣属于原生态,朴素直白,富含哲理,值得提倡与推广,更应该得到保护和发展。于是,他萌发出将自己收藏的民谣出版的想法。
一个农村老汉想出书,这在外界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当唐刚为如何将自己数十年的心血结集出版发愁的时候,一位在区文化部门上班的村里人带回一个好消息,未央区政协文史委员会近年来一直在寻找和发掘当地的民间文化,劝他不妨把自己整理的民谣拿过去看一看,说不定政府能帮他出书呢。
在那位乡亲的指点下,唐刚找到未央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薛学锋,把自己数十年来搜集整理的近万首民谣拿给他看。薛学锋花了几天时间,细细品读过后,认为唐刚搜集的这些民谣都来自于民间,属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甚至土得掉渣,但它淳朴厚重,真正记录了历史,记录了农村,非常珍贵,值得汇编成书作为永久的历史记忆保存。
在薛学锋的推动下,一本15万字的《未央民谣》在2016年春节后出版了。捧着自己多年心血凝结成的新书,唐刚激动得溢出了老泪。唐刚说,这本书只是第一集,其他9000多首民谣,他也会尽最大努力出版,让这些生动、朴实的民间文化世代相传。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