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旦初推荐、点评

2016-05-14

诗潮 2016年5期
关键词:枯树境界

送 别

甄秀荣

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

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

【李旦初荐评】当代送别言情绝句,无出其右者。起承转合,层层推进,景语即情语,句句动人心弦。“柳含烟”既是实景,也是感觉,即泪眼蒙所见之景。尤其是以“夕阳一点”喻“红豆”格外新奇,乃神来之笔,妙不可言!结处境界顿然开阔,相思之情绵绵不绝。

倒枝梅花

齐白石

花发无辞天意寒,一生香在雪中山。

年深自有低心日,不欲教人仰首看。

【李旦初荐评】历代咏梅诗多赞其冰肌玉骨之姿、斗雪傲霜之节。此诗前两句亦寓此意。后两句则别开生面,叠加一层新意,道前人之所未道。咏物即咏人,此亦白石老人自况也。

骆 驼

张梅琴

平沙一叶舟,饥渴不低头。

历尽天涯路,心中有绿洲。

【李旦初荐评】寥寥数语,将骆驼的习性与神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处在于用拟人手法,赞颂一种在崇高理想信念支撑下任劳任怨、刚毅顽强、坚韧不拔、负重致远的伟大精神。语言精粹,平易中见深邃,读来如嚼橄榄,越嚼越香。

张家界

武正国

石柱竞穿空,百态千姿鬼斧工。

更有青松怀绝技,危峰顶上抖威风。

【李旦初荐评】前两句写张家界所特有的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的石柱奇峰,是艺术上的铺垫和衬托。后两句是立意构思的焦点,把峰顶迎风挺立的青松描绘得神乎其神,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危峰”与“威风”谐音巧合,又平添几分奇趣。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西 瓜

张四喜

痴憨殷实任敲评,好汉焉同桃李争。

昂首刀前颜不改,青红由尔断分明。

【李旦初荐评】作者因买西瓜而感发诗兴,买者敲瓜,卖者切瓜,都是极平凡之事,却由此悟出极不平凡之理,抒怀励志,令人感奋。状西瓜则形神皆肖,妙趣横生。

咏棉花

熊 鉴

不做妖娆博众欢,绽开千里雪漫漫。

名花尽入群芳谱,谁念苍生腊月寒。

【李旦初荐评】棉花似花而非花,不屑与名花同入群芳谱,而别具高致。此诗始于形似而终于神似,由赏花而心系民生,写出百姓心声,达到崇高境界。

种 田

刘 章

日暖杜鹃燃,南坡好种田。

草香生曲径,鸟语出深山。

点籽抛金雨,施肥撒白烟。

午来头枕石,人伴野花眠。

【李旦初荐评】写田间劳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真实而富有诗意,不愧为大手笔。首联切题言事,“燃”字传神,堪称诗眼。颔、颈二联对仗之工、状景之美、比喻之妙,皆见匠心。尾联气度潇洒,余音袅袅。

峰巅枯树

易 行

峰巅一树枯,凛凛似珊瑚。

至死仍独立,顶天一丈夫。

【李旦初荐评】此诗极富理趣,耐人寻味。按常理,枯树本无可赞之处,但作者却从它身上发现了美,喻之为大美而名贵之珊瑚,形似更神似,绝妙。且枯树巍然屹立于高山之顶,由此顺理成章,提升境界,创造新奇意象,以赞美顶天立地、大气凛然、光明磊落、至死不屈的大丈夫精神,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较之韩愈《枯树》诗所言“未肯但空心”境界更高。古人论诗有所谓“反常合道”“无理而妙”之说,此乃最佳范例。

水调歌头·问路

伍锡学

“六一”无闲事,拄杖数芙蓉。那边少妇迷路。纤手搭凉棚。五岁姑娘小跑,到我跟前询问:“何处少年宫?”“往北见高阁,门口塑雷锋。” 两娘女,手牵手,过桥东。忽然孩子回首,归返步匆匆。“今日请您原谅,阿母刚才训我,忘了谢公公。”行个鞠躬礼,相对笑融融。

【李旦初荐评】作者敢于创新,将词的格律与小说的叙事艺术融合起来,使词能讲故事、写人物。这首词讲的故事发生在“六一”儿童节:一位退休老人拄着拐杖在郊外观赏荷花,一位少妇带着小女儿进城去少年宫活动,小女孩跑到老人跟前问路时忘了道谢,因此受到妈妈责备,过了桥又匆匆返回向老人赔礼。故事虽小,却一波三折,很有趣味,也很感人,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个性鲜明而可爱。

小于连铜像前口占一绝

李旦初

一尿浇开万户花,顽皮偏得众人夸。

童心合用黄金铸,清气长留百姓家。

【李旦初荐评】小于连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他曾以凌晨一尿浇熄炸药导爆索使城市免于灭顶之灾,因而荣获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称号。这首小诗孩子气十足,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和口味,易懂易诵易记。尤以首句俗中见雅,含意深远,回味无穷,是一篇之诗眼。

猜你喜欢

枯树境界
坐佛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枯树的耳朵
枯木与藤蔓
丁酉羊日南驰拜年见道旁枯树口占
爱的境界
枯树
养生的最高境界
摄影作品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