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唯严谨 层次方分明

2016-05-14胡安武肖良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层次分明论点高中生

胡安武 肖良

参加高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重,眼睛酸涩,非滴眼药水不能减缓。这时除了希望看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的作文外,就更希望看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作文了。可是,一些结构层次不合理的文章还是触目即是: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段落之间跳跃性大;不是堆砌事例,就是前后逻辑关系不明显;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就是前后缺少呼应。阅卷老师需要各种脑补,才能理清文章脉络,这样折磨阅卷老师的脑细胞,如何能心甘情愿地给考生高分呢?下面以201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为例,谈谈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运用过渡,使文段衔接自然

段落与段落之间如果缺少过渡,就容易产生跳跃,文章脉络得不到衔接,读起来就不够顺畅,这时使用过渡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高分作文《勇走平凡路》第二段叙述不起眼的沙砾在在蚌壳之中经过岁月的磨砺,终会变成璀璨的珍珠。紧接着一个过渡句:“大自然如此,我们的生活亦如此,现实的成功都需要一个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的过程。”自然地引出社会生活中的同类道理,于是第四段中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抓住机会在点点滴滴的蓄积中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一事例,就显得水到渠成。

首尾呼应,使结构圆融一体

有些考生总喜欢在文章结尾空喊口号,与其如此,不如做到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密,内容更加完整,顺势凸显主题。如满分作文《积小流以成喷泉》的开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她绽放时的美丽,却不知她曾经经历过牺牲的血雨。成功并不易,只有以汗水与泪水作为基础,才能受人瞩目。”结尾:“他们所付出的点滴,最终以伟大的姿态喷薄而出。他们是时代的泉水,带着汗水与成功,如花般惊艳绽放!”开头用鲜花作比,结尾亦用如花般绽放作结,浑然一体,结构圆融。

古今中外,使事例排列有序

叙述事例时要注意古今中外、具体抽象的顺序等,如高分作文《泉涌》的第三段:“多少蒙古的铁骑被阻挡在关外长城,不是数以百万计劳工沉默的汗水,不是数以千万计百姓筑城的血泪,不是历朝历代无人知晓姓名的守将,中原,你可能繁衍生息三千载,安护百姓九万里?”第四段:“永远温和微笑着的刘和珍君倒在了血泊中,眼中闪着坚毅光芒的夏瑜倒在了铡刀下。正是有亿万民众默默不语的血肉,才构筑成中华民族血的长城。”无数默默惨死的百姓铸就了万里长城的奇迹,无数前赴后继的革命志士铸就了救亡图存的血的长城。材料运用由古代到近代,由具体的砖石长城到抽象的血肉长城,使文意由浅入深。

运用对比,一正一反层次分明

运用对比法,可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如高分作文《潜沉——为成功蓄势》先正面立论:“深谙潜沉之道的智者却能经受住洪流的冲刷,永不褪色。”后又反面立论:“历史上却也不乏锋芒毕露之人,他们早早地显露出过人之处,却只因没有蓄积到足够的力量,经历漫长的潜沉过程,而早早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两段文字在正反对比中显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起承转合,使思维逻辑清晰

我们常用的思维逻辑是古已有之的“起承转合”,这一构思方式虽是老古董却常用常新。如满分作文《为“地下泉”点赞》中的“起”,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正是有着默默无闻的人们的不懈奋斗,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又一个奇迹礼花般绽放。”“承”,承接观点,进行具体阐述和发挥:“‘地下泉们创造出的奇迹数不胜数,如神舟飞天,天宫梦圆,玉兔落月,背后都是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转”,即转折,或反问:“纵使是伟人,也是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不是吗?”或另提问题:“有人想做马云,可不知阿里巴巴靠的是高管团体和无数电商。”“合”,即收束,明确观点态度:“我愿做这地下泉,即使寂静无人知。”通过清楚的思维逻辑来实现结构严谨,使文章读起来顺畅自然。

五段三分,并列递进一目了然

老师经常给学生讲议论文的“五段三分四环节”,利用分论点可以很好地分清文章层次,或并列,或递进。三分是最好选择,如果不能,二分亦可。如高分作文《关注光鲜的背后》的分论点一:“关注光鲜的背后,是对成功的最大赞扬。”分论点二:“关注光鲜的背后,还要关注那些小人物。”该考生从个人成功背后艰辛付出的意义,以及团队成功背后小人物奉献的价值,对中心论点进行了较好的拓展,层次极为分明。

那么,在利用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明确中心观点,多角度思考。结构严谨离不开对观点的深入理解,对观点的多角度解读有助于对中心观点的分解,若其不然,会出现同义反复。如二类文《积聚力量,完美喷涌》的分论点一:“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不停喷涌的骄傲荣光。”分论点二:“泉水默默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分论点三:“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默默积蓄力量,喷涌出青春的活力与芬芳。”前两个分论点句式一致,内容大致相同,属于并列关系,分论点三联系现实,强调普通青年人的领悟,是在前面理解基础上的递进。粗看层次分明,但是细细深究,我们会发现,分论点一、二虽有用词的不同,但意思又是如此相近,难免让阅卷老师感觉文章重复罗嗦。

二、不轻视简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过渡、照应、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拙中藏巧。以对比为例,不仅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运用得当能给阅卷老师以极深刻的印象。如满分作文《我是地上泉,来报地下恩》一文,考生为了阐释母爱亲情,将对比手法用到了极致,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极富感染力。在叙述过程中总是使用双线叙述:我怎样,母亲却怎样。如“多少次,我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着鲜花与掌声,却未见台下那一隅灰暗中绽开的笑颜;多少次,我在这大千世界里左冲右撞,却不见你默默为我收拾行囊的辛劳”和“我的背,直了,硬了,你的背,弯了,脆了;我的眼,明了,亮了,你的眼,昏了,花了;我的发,密了,卷了,你的发,白了,疏了”等句。作者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对比,真实生动,很容易触动阅卷老师的心。母亲无怨无悔,而我却看似无情。这正是作者的精心设计,有了这样的阅读印象,才会有后文的正视与反思,才会凸显出后文的有情与感恩,前后对比,又是情感的升华:“请放心,我会载着你的殷殷期盼上路,实现你未完的梦。你无法涌出地面去看星星的眨眼,月亮的笑脸,让我做你的眼,带你领略;你无法汇成溪流,奔向远方,让我来闯荡,让我来奔忙,去领略这世界的美妙,再钻入地下,回到你的身旁。我要把所有的趣事都告诉你,我要把所有的感动都与你分享。”这样的文章,读后怎能不让阅卷老师“长叹息以掩涕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他人文章结构的常用之法,以达到自己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之目的。不贪多,不可能把每种方式都用到;不刻板,不可能每一步都照此办理。前人说,文有定法,文无定法。的确,是先有成法而后无法,把每种方法都运用熟练之后才会笔随心游,顺理成章,才能似苏轼下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猜你喜欢

层次分明论点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投石“问”路,激起思维“千层浪”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方法研究
巧妙利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让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