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时政新闻的英汉编译策略
2016-05-14侯洁莹
侯洁莹
摘 要 因新闻编译特殊的新闻文体特征、跨文化传播特征等,新闻编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学科融合性,同单纯的翻译有所差异。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标准强调两种语言功能的对等,不强求刻板的对应,同新闻编译特点相吻合。文章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的时政新闻为例,探讨功能对等视角下,从信息类型、译者目的、受众类型三个角度的新闻编译策略。
关键词 新闻编译;功能对等;时政新闻;环球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124-03
1 柰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信息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国际新闻传播、国际舆论对国家间关系、国家形象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其中,时政新闻作为发生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更是对国际社会的动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对国家形象的塑造都不可忽视。
新闻媒体作为全球信息传播的媒介,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事务参与主体的各国而言,都某种程度上希望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力量影响国际舆论,对内对外树立或改善国家形象,纠正他国媒体的舆论误导或偏见。新闻编译作为“翻译”和“编辑”的结合体,在这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与单纯的时政新闻翻译不同,时政新闻的编译不求逐字逐句的刻板对应,而是将跨文化传播、意识形态、译者目的、受众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是一种有目的地改变原文形式、内容的翻译活动。这同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不谋而合。
因此,本文试图从奈达功能对等的视角,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为例,来探讨时政新闻编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功能对等理论从信息的类型、译者的目的、受众类型三个层面对时政新闻编译策略的指导意义。
2 新闻编译的含义及特点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从古至今,文人学者们提出的翻译标准中永远都把忠实原文作为头等大事,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也是把“信”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国际新闻的编译却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翻译行为。
新华社高级编辑刘其中在《英汉新闻翻译》中,对新闻编译的定义是:“新闻编译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将用原语写成的新闻转化、加工成为译语语言新闻的翻译方法。与原来的新闻相比,经编译而成的新闻保留了愿与新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氮气内容却更加集中,更加精炼,更加可读,更适合于在译语国家或地区进行二次传播,也更适合于译语语言读者们阅读和理解。”[1]它通常“含有两个层次,一是翻译,二是编辑,而且两者常常是交织、融合在一起。”
新闻编译具有双重性的特点,这既有翻译文本特征,也有新闻文体特征。既要求译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忠实,不扭曲,又要求其达到简洁、客观、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等标准。除此之外,因新闻编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和交流,它也具备非常明显的跨文化传播属性。因此,新闻编译在翻译的基础上,更需要灵活变通,需精心选材并对原材料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删减等,以符合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受众期待、意识形态、政治要求等。
3 柰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核心观点之一:没有两种语言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翻译时不应该过度追求字词毫无差别的完全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奈达试图打破只在语法、语义、词法方面进行翻译研究的传统,从跨文化、交际理论模式、信息接收者的心理等角度寻求突破点。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方式重新组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2]143。翻译研究的关注点,从信息的形式转到翻译原语的意义和意图上[2]146。
此外,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还将译文读者的地位极大提升,高度重视译文读者的反应。这与新闻编译的要求十分吻合。
由此可见,功能对等对新闻编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奈达提出,功能对等可以从信息类型、译者目的和受众类型这三个层面实现[3]。时政新闻的英汉编译也不例外。
4 时政新闻编译实践中的体现
环球网是由人民网和《环球时报》共同投资设立,是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中央级综合性网络新闻媒体,也是中国唯一以中英文双语日报为依托的大型双语新闻门户。其“海外看中国”栏目是通过对外媒涉华报道的选择和编译,来让国人了解外媒眼中的中国。因其官方代表性,以下分析以该栏目编译内容为例,从三个角度讨论时政新闻编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
4.1 依据信息类型特点进行编译
因编译涉及的信息类型为新闻,因此在编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新闻文体的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来在编译过程中做相应的变动和调整。这些特点包括简洁明了、时效性强、按照倒金字塔式的顺
序等。
外媒新闻网站上一些时评性质的文章不宜直接翻译。直接翻译这些新闻容易出现篇幅过长,生搬的痕迹太强的特点,并且也不易达到新闻报道简洁、信息明确的标准。因此编译时,就应在忠实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量贴近新闻写作的标准。
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2016年2月24日的一篇名为“制裁中国?不理智也不可能”[4]的新闻为例,该报道编译自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2月23日的一篇时评文章[5]。原文是一篇近3 000字的英文时评,主要论述了美国近来对于中国所采取制裁措施的不明智之处,并详细列举分析了多方面的理由。但译者在进行编译时,并没有照搬原文,一字不差地翻译,而是有所取舍。
首先,译者只提炼和保留了原文的主要观点和分论点的中心内容,大量删去了细节性的阐述、举例等。由此保障了编译之后的新闻篇幅较短,内容简洁,主要观点一目了然,不拖沓。
其次,译者还依照倒金字塔的原则,将原文的中心论点放在了报道的开头,即“试图对北京实施大范围的制裁,既是不明智的,最终也不会奏效。”可以让读者在浏览网站新闻时,能够最快速地抓住这篇报道的核心内容。
4.2 考虑译者的目的进行编译
编译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新闻译者在编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新闻文体的特点,还要考虑政府立场、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等政治方面的因素。
长久以来,西方主流媒体一直对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形态、不同程度的负面看法,报道也以负面为主,有的甚至带有歧视性的用词。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和恐慌都随之增加,对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和对于中国人权、民主等方面的抨击和追问有增无减。这些西方媒体的舆论误导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国际
形象。
因此,新闻译者在进行英汉的时政新闻编译时,必须要注意一定的政治原则和目的,比如对内维护中国国家形象,比如切合国内意识形态。
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为例,虽然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以负面报道居多,但从该栏目编译新闻的素材选取来看,编辑大多选择外媒对于中国的积极报道进行编译。如“被美国批评所激怒,泰国向中国外交显著转向”“韩经济副总理:萨德反导系统不会影响中韩贸易”“外媒:非洲记者免费赴华受训北京彰显软实力”等。这类对于中国的正面报道仍占多数。
虽也有相对数量较少的负面新闻,但译者仍以添加中方专家评论的方式来进行意识形态的转换。
以2016年2月25日一篇名为“美媒:中国南沙雷达可追美隐身机,但美能提前消灭”[6]为例。该篇报道编译自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2日的一则消息和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的一时评。
CSIS的消息称根据美国获得的卫星图片,可推测中国正在南沙群岛建设先进的高频雷达。而“国家利益”的时评则称:虽然该雷达可探测美国隐形飞机,但美完全可以在战争时期,提前消灭这些雷达,就像其在入侵伊拉克时一样。环球网的报道在编译了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在文末两段又加入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于该问题的回应,以及中方军事专家对于美国双重标准的指责。
环球网的新闻译者通过加入中方观点,平衡了原文中美方偏激和略带挑衅的观点,重申了中国对南沙驻守岛礁的主权,同时指出美国此做法的不妥之处。以此达到译者维护国家形象、避免西方舆论误导的目的。
4.3 考虑受众因素进行编译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非常看重读者反应,因为读者才是译文的受众,是由他们来对译文进行评判。在新闻编译过程中,译者需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期待与习惯等。
以环球网“海外看中国”栏目2016年2月24日一篇名为“日媒:日本以违规为由扣押中国渔船,中国专家有话说”[7]的报道为例,该报道编译自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原文称近期在日本周边海域进行捕捞的中国渔船数量激增,日方已扣押一艘中国渔船,并要求中方削减渔船的数量。环球网译者在编译完原文的新闻内容之后,在最后添加了中方专家对于该事件的看法,并劝诫日方应先查清事实再下结论,不应过度夸张类似的小摩擦而破坏了原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
新闻译者在末段编辑添加这一内容的原因,除了合理修正政治言辞这一点,更多地有将受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考虑在内。中日之间有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历史隔阂,也有中日钓鱼岛之争等领土争端,又有国内多次发生“抵制日货”、打砸日系车等不理智行为,因此中国民众对于日本的厌恶情绪非常容易被激化。译者的编译策略正是为了平衡日媒单方面的观点,让中国读者能更好地阅读和接受报道。
5 总结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新闻编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单纯文学翻译的差别;其新闻文体的特征、跨文化的交际功能等决定了新闻编译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奈达对翻译的功能对等标准与新闻编译的要求十分吻合。因此,该理论对新闻编译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即需从信息类型、译者目的、受众类型这三个角度综合考虑,利用适当的编译技巧进行新闻编译,从而达到新闻写作的标准、满足译者的相关政治目的并符合读者(即受众)的文化习惯、心理预期等。
参考文献
[1]刘其中.英汉新闻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04.
[2]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43,146.
[3]Eugene A. Nida.Toward AScience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56-157 .
[4]环球网.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6-
02/8592742.html#thread.
[5]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官网.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the-right-way-sanction-china-15285.
[6]环球网.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6-
02/8598651.html.
[7]环球网.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6-
02/859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