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略谈
2016-05-14李文燕
李文燕
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那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做?我认为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在贯彻落实课改精神时,有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新教材老教法,仍然以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组织课堂教学;另一种以实现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而将知识与技能搁置一边。这两种倾向都存在明显的弊端,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好新课程中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层目标的关系呢?我认为: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都是必须的,只是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不能以损害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为代价。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所以就采用灌输式,不管学生喜欢与否,不管学生的身心健康,强“注”给学生。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重在改变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采用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建立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横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这样就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
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时间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学生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实施开放性教学要做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问题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练习设计的开放性等。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也可让学生自我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实施个性化评价。
平常我们说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呢?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二是评价反馈途径的多元化;三是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关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
1.正确认识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采取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鼓励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不断地去发现、总结、归纳,不断地表现自己的才干,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直到问题豁然开朗,达到数学的新境界。
2.正确认识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拓展与创新,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教材”,我们可以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力图使学生手中的数学书成为一本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材”。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但不是万能钥匙,它需要适宜的时间和“土壤”。合作学习必须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同伴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师生的合作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提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间。但若缺乏独立学习,时间一长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丧失。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自己亲自去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中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数学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几点浅显认识,是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所得到的启示,更重要的是还需我们广大的数学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领会、探索,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并自觉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并从容面对新课改出现的新问题,沉着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