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写作教学精神与理念的结合
2016-05-14孙晓芳
孙晓芳
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写作教学新理念,代表了以“立言——立人”为目标的写作教学新潮流,必将对写作教学实践产生切实的指导作用。
一、写作教学本源观:从理念本源趋向生活本源
为了适应统一考试的特殊需要,传统作文教学片面而过度地强调“立意”。这样,“成功”的作文往往多是沦为宣扬理念和翻版,这是写作教学本源上一种可怕的颠倒,叶圣陶先生早就呼唤的“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新课标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是写作之本源,先有生活及其体验,然后才有文字操作。这是近来语文教学界发出回归生活的热切呼声。这种回归生活的写作趋势,是与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界的历史转型完全一致的,究其实质是从竭尽粉饰生活之能事的“大我”回归再显示生存之本相的“小我”,从假大空的应试回归到真平实的朴素写作。由此而促进了写作教学的两大转折,其一是引导写作题材的实有化。其二是引导作文情思的真诚化。
当然,注重写作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必须首先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其次,在作文指导中正确处理好“理念”与“生活”两者的关系,作为写作本源的生活,并不完全排斥理念。
二、写作教学价值观:从“人”“文”分隔趋向“人”“文”合一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程对“人”“文”离合问题的正确解答。
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激励学生坦诚地展开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新课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之二: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积累,不吐不快。”写作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写作主体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从而强烈地驱动写作主体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
之三: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
三、写作教学思维观:从闭锁规束趋向多元创新
由于传统应试写作教学片面追求以文载“道”,自然极大限制了写作个体心灵的自由活动,“道”虽道矣,而付出了代价却是沉重的——翻开作文本,字里行间流动的几乎多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为改变写作教学中这种庸化思维,新课标也强调了这层意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对21世纪写作教学树立新思维观确乎具有深远的启迪。首先,鼓励作文主体在思想内容上趋向创新。其次,鼓励作文主体的思维形式上趋向发散。倡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突破作文传统思维形式的禁锢,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
四、写作教学语言观:从俗语套话趋向个性表达
语文试题的标准化,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标准化,而学生思维的标准化,又进一步导致其思维外化形式即语言表达的标准化。近年来,语文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在痛切地反思着如此“失语”现象,并呼唤作文语言要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课程标准呼唤: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所谓“充满个性的语言”,实际上就是从作文主体和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其骨髓根部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只有这样的语言才粘连着别具一格的气息、韵味和血性,才是有呼吸、有脉搏的活生生的语言。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为人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
五、写作教学评估观:从保守狭隘趋向民主开放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写作教学价值观,已经走向民主开放。这具体表现在评价维度、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诸方面。这评价维度而言,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特别是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里自然包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这是写作教学评价观方面最具实质性意义的一个进步。这样一种评判标准,虽然具体操作上增加了难度,但确能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真能生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积极效应。
六、写作教学的新方法
1.导入生活体验。
课标已经指出,写作的真正源头在生活;或者说,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源自其朴素而意蕴颇丰的日常生活,因此,课标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发现生活”。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提供机遇,课标提及的这些导入的途径有: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等。
2.激发写作兴趣。
建立作文题库的方法,首先将全班学生按照合作学习原则,异质组合,组内充分合作,在协商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个备选题目,每个题目附上200字左右的简要说明,阐述出题的理由、根据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全班筛选,各小组所提供的备选题目都要经过全班的讨论、质询,获得90%以上的满意率方可入选。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题库,给全班学生,学生每学期可以从中自由挑选题目进行习作。
3.注重积累运用。
这里的积累除了上文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和积淀外,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这一“读”与“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奠定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
4.优化评改方法。
呼唤“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让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已经成为课改时代语文教学界的响亮口号。第一、确定自评自改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评分标准)并予以分布。第二,组织学生分组轮值评改、交替地运作。每次由一名学生朗读文章,提出评改意见,其余学生提出补充建议(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许争鸣。并由轮值学生打出等次后交还作者自改。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全班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同学共赏析,教师作点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又能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收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