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旅生涯,黎元洪的另一面

2016-05-14裴高才

读书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黎元洪张裕

有人说,像黎元洪这种性格的人,不适宜做中国专制社会的一把手。在依然被封建传统包围着的“民主”国度当家,要有诡计,更要有铁腕,必要时要不惜杀戮。而黎元洪恰恰是被人称做“黎菩萨”的老好人,这样的人哪能在最高位上坐得住?他只有另辟蹊径。

在日本参观游览和疗养半年后,1924年5月11日,黎元洪因“国际与和平”演讲回到天津。在咀嚼了酸辣苦甜之后,他终于“抛却了元首梦”,绝意于政坛上的角逐,决心息影津门,当一个十足的寓公。他说:“我虽然三度因缘时会,有两戴总统桂冠及元勋的风光,但更多的是交瘁的身心和梦魇般的回忆,赔累不少,不如做做生意安闲自在。还可为国家办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业。”

“武汉者,指武昌、汉口、汉阳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也。”黎元洪对孙中山的 《建国方略》 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在息影津门后,他愈来愈钟情于实业救国,直至成为一名在中国民族工业中举足轻重的实业家。

黎本身受过新式教育,思想并不保守,在外又有留美的长女给他灌输资本主义思潮,再加上他曾四赴日本考察,又有任总统期间依靠特权兼业的万贯资产,这一次他过了一把“实业总统”瘾。短短几年时间,他先后投资银行、厂矿等金融、实业近七十家,投资总额超过300万元,而且投资项目形成系列,诸如他在金融业的投资包括银行业20家、证券类5家、保险类2家。在实业方面,他投资煤矿8个、矿产类8家、森林类3个、纺织类6家、面粉及食品类5家。还包括运输、造纸、贸易、市政、文教等各业。投资的地域覆盖京、沪、津、鄂、鲁、豫、浙、苏、冀、东北和香港等14个省市。并担任汉口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中兴煤矿、中美实业和震义银行董事长。黎元洪的这些投资,大多数是以大德堂、秉经堂、孝义堂、楚宝斋等堂号,或以黎宋卿、黎萱卿以及其子女的名义,购买股票的方式进行。并由其亲信唐仲寅 (宾如) 和胡英初等协助经营管理。在众多的行业中,前期回报率最高的是承租湖北纱、布、丝、麻四局,他与拜把兄弟徐荣廷等人投资70万两,六年间获利高达580万两。后期收益最好的要数中兴煤矿公司,这是他颐养天年的主要来源。

其实,黎大总统的忠厚长者形象,早已在商界留有美名。我国爱国侨领张弼士,于1892年独资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张裕酿酒公司,与黎也有一段难忘的故事。

1915年,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当张弼士带领代表团凯旋回国时,时任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亲自在东交民巷一家著名的菜馆里,为张接风洗尘。黎元洪还特意嘱咐随从找来了张裕的葡萄酒和可雅白兰地,张弼士不得不佩服黎元洪的细心。上好的张裕酒,让见过世面的黎元洪大喜过望,他一面与张弼士频频干杯,一面交口称赞:“我走遍天下,从来没有喝过这样的好酒,真是举世无双啊!”接着,他们畅谈起酒文化。张对黎说:“中国人素以诗词抒发心声,我特地请一些名流对张裕挥毫题辞,每幅风骨各异的题辞都是名人对张裕的一片嘉许,也各自藏着一个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串连起一段延绵百年的浩瀚时空。”

“‘张裕酿酒公司六个朴茂凝重、气韵天成的大字,出自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手笔。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时,题‘品重醴泉相赠,以示嘉逸。”黎元洪接过话题说。

“难得副总统对‘张裕如此关爱,今天也请您不吝赏赐墨宝!”

“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一幅‘酝酿太和,算是对先生的祝贺!”

“多谢副总统!”张弼士看着四个庄重的大字,深深地向黎鞠了一躬。

1916年,张弼士不幸病逝于雅加达。刚刚继任大总统的黎元洪感念旧交,特别为张弼士撰写碑文,又专门委托广东省长朱庆澜赴张弼士家乡,送去碑文和祭文,并代其致祭。祭文云:“张君卓识,计赢称奇……取彼新法,宏此远谟。”

转眼到了1928年,张裕公司遇到了经营危机,张氏后人吵吵嚷嚷要将公司产业出售,进行招股改组。这时寄寓天津的黎元洪,尽管已经远离政治舞台,可半生韬光养晦积蓄下来的“政治敏感性”仍使他保持着灵敏的嗅觉,他认为目前的机遇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既可让这民族品牌光彩照人,又可让自己在实业界再出一次风头。于是他联络起昔日的幕僚和一群俊彦名流,一起运筹在张裕入股。

谁知张弼士逝世后,张裕失去了主心骨,内部百十号人就“是买、还是留”举棋不定。黎元洪原以为凭他官场的阅历,办理此事当如探囊取物,岂知张家人推来推去,迟迟没有结果,只能不了了之,硬是把眼看着快到嘴边的肥肉给拽了回去。

黎氏不仅对民族工业垂青,他还频繁地与外商进行广泛的交往,兴办中外合资企业,黎元洪的名字因此经常在美、英、意等国媒体上频频亮相,成为洋人推崇的“忠厚长者”形象。当时,美国红极一时的垄断资本家“木材大王”罗伯特·大莱,就十分看好黎这位曾名噪一时的下野总统,每次来华,头一件事就是去拜谒黎元洪,并要黎与他合作25年。

黎也善于成全洋人之美,在天津营建私宅时,他专购大莱木行的木料。精明的大莱借此大肆渲染,说大莱木料何等质优价廉,连中国总统私宅也专挑“大莱”。以此在海内外大作广告,借这位“黎菩萨”的美名大赚了一把。

另一位与黎交往甚笃的是至今仍风靡世界的派克钢笔之父、美国商界巨子派克。派克首次给黎的见面礼就是赠送了一支特制的朱砂色金笔,并要黎氏用这支笔给派克签字留念。不意,精明的派克随后即用黎的签字,在全球为自己大做广告。黎氏似乎成了美商廉价的广告模特。

不仅如此,黎还学会了与华侨及洋人合伙做生意。他先是与美国政客华克在京合办了中美实业公司,由黎任董事长,以中国的大豆、猪鬃与美国汽车、电料进行易货贸易,该公司曾一度生意兴隆,财源滚滚。黎在赚了一把之后,又趁热打铁,向华侨创办的中国远洋轮船公司投资一万余美元,购进万吨级洋轮,并命名为“中国号”,开通了中国香港经上海至美国旧金山的远洋航线,填补了我国远洋业的一项空白。

黎元洪在生意场上赚了钱后,尽力回报社会,成为仗义疏财的慈善家。1919年,他从属下的中兴煤矿拨出股票10万元作为基金,倡办创建私立武汉江汉大学。后来,因机构变迁此基金及资产移交至武汉大学。

在老家黄陂筹建第一所中学——私立前川中学期间,黎认为黄陂的落后,就在于没有兴办中学,使许多有志深造的青年求学梦断,自己更应该为家乡出力。所以,他一得到消息后,就立即认捐了3万块银元,成为该校接受的最大的一笔捐款。还欣然接受担任学校首任董事长之职。

对于黎安度晚年的天津,他有一种特殊感情,他先后向南开等学校捐资,设立奖学金。在他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北塘,他斥资兴办贫民小学,免费让寒家子弟上学,并从中国银行拨存款1000元及当地50亩菜田的收益为基金,作为学校的发展基金。还在老家黎家河建了一所家族小学。

与此同时,为了纪念再造共和元勋蔡锷将军,他还慷慨解囊兴建“松坡图书馆”“蔡将军专祠”。“五卅”惨案时,他带头捐款,并让长子拿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找社会名流募捐。此外,他还向国际红十字会,以及日本地震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黎菩萨”的美名因此名扬海内外,而且维系终生。

黎元洪息影津门后,很注意修身养性。他爱好广泛,清晨起床后,始终保持着在军队中养成的早操习惯,他还时常溜马、打网球、溜冰、散步,坚持早睡早起、午睡等习惯,这使他十分糟糕的身体很快得到恢复。每逢节日,黎元洪不是在黎公馆举办招待会,宴请亲朋故旧和外国宾朋以及天津各界名流,就是在私人戏院里办舞会、曲艺晚会,或是在庭院里放焰火。京剧专场是不可或缺的,著名演员梅兰芳、金月梅、金少梅等均粉墨登场,如梅兰芳新编京剧 《花木兰从军》 就很叫座。有时袁零云 (袁克文) 兴来,也上台演出昆曲 《脱靴》 《拾画叫画》 等折子戏。黎氏家中常举办舞会,客人中华侨居多。还有清室德菱公主、龙菱公主等,此时,她们已是华裔外侨,能通6国语言。一句话,黎元洪完全过着欧美总统的生活。

黎元洪也是天津第一个电影院——聚乐平安电影院的常客。他先后在这里观看了美国影片《卓别林游逛公园》 (1915年)、《开幕之夕》 (1928年),法国影片 《铁面异心》 《情仇》 (1923年) 等。

黎氏对“双十”国庆情有独钟,他说:“我虽然已不是总统,但是做个平民也应庆祝这个改变政体国体的日子。”也许是这个日子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与地位的缘故吧。

黎元洪虽然一度是袁世凯的政治俘虏,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副总统,在薪金方面,袁世凯对他较为大方,以至于他能将余款用于购置房产传给子女。在购置湖北抚署买卖立契时,因黎不在湖北,他就将这笔买卖委托国民政府财政部代办。武昌抚署所在地的自用房产,是时任中兴煤矿董事的黎绍基用“黎重光”的名字登记的。

民国初年,是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型期,私人财产发生严重分化,处于一个动态的重新聚集的过程之中。其时房地产交易十分活跃,很多高官财阀也参与其中。

这位俭朴的“平民总统”黎元洪自然不能免俗,也以黎孝义堂、黎大德堂、黎传经堂、楚宝斋及其子女的名义做了大量的投机投资,除武昌抚署的房产之外,还投资了众多产业,盈利颇丰,至1921年投资总额达210万元银洋。

黎元洪购买抚署时的契约与同期其他契约比较,符合当时的价格行情和有关规定,至少在契约中大致可以证明没有利用职权巧取豪夺。

黎为了不再让子女重蹈自己从政的覆辙,有意培养长子黎绍基作为黎家实业的第二代掌门人。

黎绍基是黎氏夫妇婚后20年生养的第一个男孩,自然凝结了夫妇两个以及亲友们的希望。尤其是吴氏,不愿儿子离开自己半步。武昌起义时,黎特地让吴氏率全家避难于上海半年。平时,也是细心照料黎绍基,不许儿子出门,其上学亦是请人在家中教授,包括1913年住进瀛台,后来在天津时,都是如此,一言以蔽之,就是害怕有人趁机断其香火。

1917年张勋复辟的一天晚上,黎绍基姐弟害怕父亲出事,在其父出门时尾随其后,结果被黎元洪发现。黎怜爱他们,厉声喝道:“大人的事,你们不知道的,快回去!”

1920年春,黎元洪派黎绍基赴日本贵族学院读书,由张之洞第十一子张燕卿陪同,并且随身还带了日文秘书、听差与厨师各一人。

次年8月13日,58岁的黎元洪为尽快抱上孙子,特地在天津英租界寓所,为正在家里度暑假的长子黎绍基举行了婚礼。绍基所娶唐闳律,为无锡人唐浩镇 (字仲寅,郛郑) 之第三女。

客人上楼去参观新房,首先闪入眼帘的就是新房门楣上,挂着一块金框绣花匾额,题曰“镂璧明珠之室”,那是饶汉祥送的礼物。

其实,新房的华丽,较之匾额题词,有过万千,新娘也是天生丽质。入夜,客人们观看黎家大厅舞台演出的京剧。京剧在当时是盛行的,举凡国际会议,中外交往,以及大众文娱等都举行京剧演出。黎在任总统时,公余之暇,时常不带侍从独自去大众的剧院观看京剧,如遇纪念日、节日或接待外宾,则在故宫怀仁堂演出京剧。记得在怀仁堂演剧时,他最爱看的是四大名旦梅兰芳演出的在家乡广为流传的 《花木兰从军》。

黎元洪的儿媳妇唐闳律,与黎绍基同岁,其父唐浩镇是黎第一次任大总统时总统府的监印官,与黎元洪关系极好。1918年5月6日,段祺瑞率阁员再至总统府,请黎元洪在提交国会的参战咨文上盖印,黎略一浏览,便将咨文递给唐浩镇,唐是公府中激烈反对参战案的官员之一,平时公文盖印,只要黎将公文递过来,唐即盖印。但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将咨文推在一旁说:“此案我不能盖印。”小夫妻两人感情甚笃,育有三子一女,他们分别是长子黎昌俊、次子黎昌懿、三子黎昌胤、女儿黎昌祁,曾旅居美国或加拿大。

1923年初,黎绍基由日本归国,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文科,不久黎元洪被逼宫劫印于天津新站,黎夫人吴氏派其子女四人带点心看望,因直兵阻拦而不得入。黎绍基因毕业于日本贵族学院,与日本驻天津领事颇熟,遂请其帮忙,日领事派一翻译及日兵二人随往,经交涉才得见父亲。见父于花甲之年受此困辱,黎绍基不觉血脉贲张,他默默地记下了父亲的教导,此后不问政治。

(选自《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裴高才 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年9月版)

猜你喜欢

黎元洪张裕
Diaopu Mutton刁铺羊肉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krypton ion-implanted Zn-polar ZnO thin films∗
“葡萄酒巨头”十年间不进反退 张裕市值已被茅台甩开8000亿
黎元洪关怀下级
「纯德」黎元洪
“纯德”黎元洪
炒股引发亲情崩盘
理财大亨黎元洪
黎元洪剪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