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4唐海燕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教学模式

唐海燕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小学阶段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能够对课堂效果起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一、引言

为满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设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科,不是以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是重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交往和情绪调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活动性质的,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获得有效的心理调整技能,在情绪唤醒状态下自觉、自主地进行调节,达到心理素质的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至关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用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把握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针对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环境,在展开时要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根据不同全体下特定活动条件下设计良好的活动模式,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三种比较合理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指的是影响个体自身活动的各种刺激所构成的场景或环境。“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使学生在其中自主活动,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认知,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主要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1.引入情景—产生体验—讨论交流—讲解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切合活动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深刻的情绪体验中产生活动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如在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直面挫折、战胜挫折》时,可采用情景创设教学活动法,先让学生在看了情景故事“胆小的兰兰”“考试发挥失常的星星”“怕难的梅梅”后,很多的学生产生了共鸣。在学生产生一定情绪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遇到相类似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此时,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讲解有关心理学知识。

2.创设情境—观察参与—产生体验—提高认识。通过课前的排练、设计,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通过表演、观摩等活动产生情绪体验,获得感悟,提高认识。例如活动中可以设置以下情景:

情境一:无意控制,任不良情绪发泄的实例

因为遭到了误解而受严厉批评,心中很窝火而打架甚至逃学。

情境二:适当控制情绪的实例

被别人狠狠地撞了一下,心中虽然窝火,面对别人的礼貌道歉,也只好转怒为笑地接受了。

情境三:不适当地控制情绪的实例

看到同学偷东西、干坏事,却敢怒而不敢言,导致他人遭受重大损失。

情境四:不良情绪应合理宣泄

某同学家里发生重大变故,内心痛苦万分,却无一丝一毫的表露。久而久之,课堂中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3.设置讨论情境—改善认知。在不同情境的表演和观看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且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明白,对于不良的情绪不可压抑,应当合理宣泄。

4.总结升华。最后,师生进行活动总结,认识到情绪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控制,适当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情绪发泄时不能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伤害物品。凡事三思而后行,学会一些转移注意力、向他人倾诉等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二)“问题—体验—认知式”教学模式。“问题—体验—认知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开放性话题或调查,与学生共同把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为活动的主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情绪体验、提高认知、改善行为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如“考试焦虑的减轻与消除”。

1.在学生开放性话题或调查中确定活动的主题。教师提出相对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交谈,把大多数学生关心的共性问题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在学校生活中,同学们感到最苦恼的一件事是什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最后将大多数学生关心的“考试过度焦虑”确定为活动的主题。这样,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中已经有了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2.讨论交流,提高认知。在确定活动主题后,组织学生再次讨论交流,例如使学生了解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展开认知辅导,纠正认知偏差,帮助学生形成对考试的合理认知,正确看待考试,学会消除和减轻考试过度焦虑等等。

3.加强行为训练,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通过讨论活动,学生对考试焦虑有了清晰的认识,此时,教师针对考试焦虑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法等有计划的训练,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此外,活动中还也可运用情景法,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产生焦虑情绪体验,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来减轻或消除考试过度焦虑。

参考文献:

[1]杨中健,王大凯.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

[2]方双虎.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

[3]夏秀蓉,黄建,张志刚.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我是小学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