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积极心理暗示在家教中的“魔力”
2016-05-14章四娥
章四娥
王羲之,这个名字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特别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事实上,王羲之曾是个笨小孩,他做事不灵活,特别不善言辞,“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周围的人都不看好他。王家是门阀世家,自然是不愁一生的衣食。但门阀世家的弟子们竞争也很激烈,所谓“豪门世家深似海”。因而父母对小王羲之愁肠百转,不知这个儿子长大后怎么在家族中安身立命。
对于这样的笨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办法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古人在这方面似乎颇有研究。王羲之13岁那年,有一回去拜访东晋的一位名叫周顗的高官。周长辈觉得王羲之小朋友还是很有潜力的,只是没有被发掘出来,决定试一试。当时东晋有一道很高大上的菜,叫做“牛心炙”,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
宴会上,周顗当着各位宾客的面,要人将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给王羲之,然后说:王羲之同学,今天这道菜就是你的了。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宠若惊,吃了一份牛心炙,从此王郎是“牛人”。
这事在社会上、朋友圈里传开来,大家都纷纷认为,能吃到周顗家牛心炙的,将来必定是“牛人”,这孩子有前途,于是王羲之出名了。一个人成才与否,与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周顗带动朋友圈里的人重视王羲之,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朗的成长环境。可以看出,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敬和荣耀,是极其重要的。
孩子得到关心和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就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反之则影响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科学家研究指出:
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事实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暗示的结果。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生活与工作中,懂得使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事情更美好。而习惯使用消极的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比如,有的女孩儿老是觉得“大家不喜欢我”,到头来发现,大家果然不再喜欢她了。因为她老是这样暗示自己,大脑的意识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为就难以逃出这些不好的方面。还有的人老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能力差,到头来,他真的差了,因为这样的暗示令他减少了努力尝试的机会。一个总是暗示自己失败的人,就会失败。
暗示、引导和有意无意的激励确实能开发一个人的潜能,从而改变这个人的一生。曾听说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贫困潦倒的流浪汉,以捣乱的心情去让一位相面先生相面。这位先生看他脏兮兮的,想让他快点走开,便戏谑地告诉他:“你可不是一般的人,你的面相酷似拿破仑,你年少时若当兵,肯定也是个大元帅。不过,你如今当个大富豪绝对没问题。”
就这几句话还真打动了这个流浪汉的心。他想:自己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怎么混成这个样了,不行,我得改变一下处境,改变一下人生。于是,他开始致力拼搏,没用几年的光景,他真的成了百万富翁。当他去感谢那位相面先生时,相面先生却惊异地告诉他:“我当时是说着玩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
心理暗示的影响不可忽视
晓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我在生晓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先天不足,脑子不正常,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位于班里的后十名,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但就是没查出有什么毛病”;“他主要是脑子有问题,是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妈妈反复强调。
当医生将目光转向了晓刚,晓刚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我也挺着急的,不知怎么办好。”晓刚妈妈又说:“每一次看病我都将他脑子受过伤的事情,还有影响学习的事情给医生说一遍。”
经测定,晓刚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医生分析,晓刚之所以会出现学习成绩不好的问题,完全是由于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学习是需要努力的,而努力是辛苦的。晓刚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认为是自己智力低下的缘故,因而就放弃了努力,自甘落后。而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对孩子学习成绩不良的问题不是督促孩子努力,而是四处奔波求医,祈求出现“奇迹”。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晓刚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心理研究表明,长期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身心健康。晓刚就是由于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导致学习困难。而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身边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母亲。如果长期对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对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的健康与发展起到促进或限制作用。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量多给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让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许更重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更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