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前后家长应知晓的10件事
2016-05-14
前不久,多家媒体对儿童接种疫苗进行了负面报道,使很多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误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接种了有问题的疫苗。于是便有家长发问:预防针究竟是打还是不打?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家长在儿童接种疫苗前后,应知晓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
一要妥善保管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上科学安排了孩子预防接种的程序,家长应按接种证上规定的时间去附近的社区服务中心或儿童保健门诊接种相应的疫苗。疫苗漏打或打重,视为无效接种,需按儿童免疫程序重新接种。
同时,预防接种证上还记载了孩子每次接种的时间、接种的疫苗名称以及接种后发生的反应,故家长应妥善保存。
家长每次去医院接种时都要携带接种证,以便医生登记接种信息。
二要如实将孩子的健康状况告知医生
预防接种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有极少数人会发生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个人身体情况、疫苗特点等有关。因此,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如实地将孩子的健康状况告知医生,包括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的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接种前体检。
三要知晓哪些情况不宜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可以保障孩子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打预防针,也不是随时都能打。当孩子患有皮炎、牛皮癣、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腹泻或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使用免疫球蛋白后1月内;空腹饥饿;等情况时不宜预防接种。以免影响接种效果,甚至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要知晓暂缓预防接种的应对方法
1.对吃鸡蛋、喝牛奶后身上起疹子的孩子,提示孩子可能属于过敏体质,接种疫苗同样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为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是通过鸡胚细胞生产的疫苗,对鸡蛋过敏的儿童接种这些疫苗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我国规定对鸡蛋过敏的人都不能接种这些疫苗。
出现此种情况应带孩子去看皮肤科医师,检查过敏原,避免食用过敏食物,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待疹子消退后1周左右由疫苗接种医师评估决定是否预防接种。一般来说,孩子对鸡蛋过敏多是一时性现象,待孩子长大一些,通过医学检查孩子对鸡蛋不过敏了,并且吃了鸡蛋没有身体不适反应,可以再进行补种。
2.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都属于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接种疫苗可能加重这些原发疾病的症状。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控制及疾病缓解后,再在预防接种医师指导下选择性接种疫苗。
3.患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孩子由于对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接种疫苗可能引起持续感染或者其他严重后果。需经治疗后,由专科医师全面评估,决定是否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不要接种减毒活疫苗。
4.患癫痫、脑炎、高热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孩子,接种疫苗有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如抽搐发作的风险。因此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和流脑疫苗。应待癫痫病情稳定无发作3年以上且停药1年以上,脑炎病情稳定且停药1年以上,高热惊厥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在预防接种医师指导下接种灭活疫苗。若惊厥发作3次以上要注意复查脑电图,病情稳定1年以上,方可在预防接种医师指导下接种减毒活疫苗及百白破、流脑、乙脑疫苗。
5.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积极治疗所患疾病,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应在身体恢复1周后接种疫苗;传染性疾病如结核、水痘和麻疹等,要根据疾病特点和严重程度延迟接种疫苗,痊愈后要请预防接种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是否接种。
6.孩子发热除了可能是一般的感冒外,也可能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或其他疾病的并发症状。接种疫苗可能加剧发热性疾病,也可能会错把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当作接种疫苗出现的反应,从而影响以后的疫苗接种。可以在热退后1周左右接种疫苗,最安全的的是经过预防接种医师评估后选择性接种。
7.接种部位如有严重的皮炎、化脓性皮肤病,通过注射方式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皮肤局部反应,如轻度皮肤损伤、红肿和硬结等,尤其是接种卡介苗后除了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外,还可能出现皮肤脓疱或溃疡等反应。因此,应积极治疗皮肤疾病,等皮肤疾病症状消失后方可接种。
8.如孩子的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口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因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有些孩子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度腹泻反应,而且腹泻会使疫苗很快排泄,失去作用;腹泻若是病毒感染所致,还会干扰疫苗发挥作用。因此,孩子腹泻时应遵医嘱化验大便,明确腹泻原因,积极治疗,待腹泻治愈1周后再服用或者选择注射灭活脊灰疫苗。
9.肛周脓肿大多是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细菌引起的。因此有肛周脓肿的孩子可以按程序接种灭活疫苗,但不能接种口服脊灰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也要慎重。在接种减毒活疫苗前应先做免疫功能检查,免疫功能正常,肛周脓肿控制好后方可接种。
五要知晓我国目前接种的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免疫程序依法受种的疫苗。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这些疫苗可分别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2种传染性疾病。
除上述一类疫苗外,其他疫苗都属于二类疫苗,需要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类疫苗对针对传染病同样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家长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健康需求和自身的经济能力,自主决定是否接种该类疫苗,并承担相应的疫苗和接种服务费用。
六是接种疫苗后不要马上离开医院
极少数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高热、意识不清、恶心呕吐或抽搐等急性过敏反应,因此,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不要匆忙离开医院,应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以便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时能得到快速妥善的处理。
七要识别预防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和不良反应
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红肿、硬结、触痛等现象是正常的,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注射部位肿大、硬结又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肿大直径小于2.5厘米,中度在2.5~5厘米,超过5厘米为重度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部分小儿除以上反应外,还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起皮疹等不良反应,以上反应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少数儿童可持续3天以上。接种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
八要知晓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
预防接种后如果发生一般反应,如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痛,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加强观察,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即可。局部红肿硬结者可遵医嘱局部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如果体温超过39 ℃,可遵医嘱服用退烧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一般会自行消退。若体温较高(≥38.5 ℃)且持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九要知晓预防接种失败的原因
经常有家长问及,我的孩子打了预防针,为什么还会患传染病呢?这是因为预防接种虽然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但仍然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免疫时间有限:预防接种后,体内所产生的抗体的有效免疫时间并不是无限的,如卡介苗的免疫期仅为2~3周。超过免疫期限,免疫能力就逐渐消失,一旦有适宜的致病条件,仍可发病。
2.存储疫苗的方法不合要求:预防接种所用的疫苗,存储的要求很严格。假如疫苗未按要求存储(如转运途中冷链缺失)或者已过期,则接种后达不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3.使用疫苗的方法不当:有的菌苗或疫苗有特殊的用法,如果使用不当,仍有可能得传染病。如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的糖丸,只能用冷开水口服,用热水化开后口服就无效了。因此,家长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一定要问清楚疫苗的具体用法。
4.病原体的致病力太强:当细菌或病毒的致病力超过了体内免疫力时,身体抵挡不住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也可致病。因此,接种前应了解孩子最近是否接触过传染病病人,以免影响接种疫苗的效果。
5.与个体差异有关:人与人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即使以同样的方法接种疫苗,每个人体内产生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产生的抗体多,所获得的免疫力就强;而有的人产生的抗体少,获得免疫力就弱。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免疫力弱的个体容易生病。
十要知晓接种疫苗有风险
预防接种是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近数十年来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减低,儿童预防接种功不可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个案只有0.0001%,为小概率事件。因此,预防接种仍是每个孩子健康的保障,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政府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来做好儿童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