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016-05-14李艺
李艺
内容摘要:本文从威尔第的艺术歌曲《日落》出发,结合关于想象的知识,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剖析,从而阐述了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威尔第 日落 想象 声乐演唱
一.何谓想象
1.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经存储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的新现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是人与生俱来的潜在心理活动,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发展起来的,同时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能动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声乐中的想象。歌唱是一种以人体的各种器官构造组合而成的“乐器”,人本身通过自己的控制来“演奏”音乐的艺术形式。在发声技巧的学习中,由于发声器官大部分是不能被我们直观看到或摸到的,因此歌者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去了解声音和发声的状态。声乐作为一种语言与声音相结合的艺术门类,往往难以用精确的语言给予准确的表达。再加上声音形象本身存在着模糊性和矛盾性,这就致使歌者及声乐教育者更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
二.威尔第的六首浪漫曲
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的成功上演,使得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取得最初的巨大成功,以至于接下来的几年,威尔第更加紧张地从事创作。1845年,威尔第所选用诗文内容与作曲家在物质与爱情上得到更大的满足与喜悦有直接联系,但内心还时刻在回忆着去的甜蜜与伤感。两部六首浪漫曲集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其中《啊,痛苦女人六首浪漫曲》中的《日落》(Il tramomto)是威尔第选自安德里亚·马费的诗歌创作而成。
三.从审美想象角度下对歌曲《日落》的演唱分析
歌曲是以A大调开始以左手连续的三连音作为前奏,好像那黄昏的太阳,悠然自得地西下。作曲家用“melanconico”(忧郁的、悲伤的)表情提示声乐进入,他唱到“我多么喜爱白日消逝的时刻,当那疲惫的太阳落山时,声声海浪拍打平静海滩,我看见最后的一抹夕阳。”在左手三连音的衬托下,右手用和弦琶音合着旋律音配合歌唱者,犹如一个失意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光着脚漫步于海边,走走停停,让海浪肆意淹没自己的双脚。演唱这个段落时,声音要柔和,速度是Andante(行板),可以稍慢一些;要特别注意作曲家使用的二音连线,四分音符之后的八分音符要轻、短,不能唱太长,它与之后的十六分休止符形成呼应,构成了特殊的语气;前面的两个乐节之间一定要换气,不能连起来歌唱;在第一乐句接第二乐句时作曲家特意使用了连音线,示意演唱者一定要将两个乐句连接起来,可以用滑音连过去。第十小节左手的伴奏声部发生了变化,虽然还是三连音的感觉,但是作曲家将左手的单音换为八度,均匀的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交替,右手带琶音的三连音使听者产生了一种摇摆感,有种泛舟湖上,内心碧波荡漾、跌宕起伏的情绪跃然而出。歌者在演唱时可以想象自己划船的感觉,流动性非常强。开始四小节的主持续既稳固了调性又让人产生一种稳定感,与右手的三连音形成呼应。歌者唱到“触景生情,我心里会想起往昔那段最幸福的年月,遥想当初,温馨而令人忧伤,我亲爱的人,我将渴望全部倾注于你。”旋律声部在这个段落频繁的使用附点节奏型以及装饰音。第三句借用主题乐句的旋律,最后一句到达全曲的第一次高潮—最高音出现,作曲家用dolciss(柔和的、甜美的、温柔的)标明,意在演唱这个乐句时不要太强的力度,在气息的支撑下,声音平稳、连贯地唱出。
十八小节作曲家没有墨守成规,回到主题,而是再转一次情绪,将听众的注意力从“忆往昔”转到了“叹今朝”,调性也从A大调转到了它的同主音小调—a小调,悲伤感更加深入。小节之间的强与弱对比,也表现了主人公的情绪飘忽不定,右手持续的A音也影射出自己目光呆滞,看到那海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却不知该何去何从。此段中,作曲家明确的标出了句与句之间的强弱关系,p_pp_ppp,演唱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细微的变化。
最后一个段落作曲家融合之前的三个段落的主题,在六连音的衬托下回到主调,用第二乐段的最后一局作为结束句,一气呵成。“我期盼着那条金色的小道,我沿着脚印踏上了正道,也许应该把疲惫的生命停泊在一个宁静的港湾。
想象在声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歌唱者在学习掌握歌唱技术时,借助想象进行心理调控,就能形象地掌握自己不曾感知或无法亲身感知的事物,接受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习歌唱的技术技巧。想象也能丰富情感、激起情绪,使情感得到深化,从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激发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