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课堂“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初探

2016-05-14陈秀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陈秀英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要求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课初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简单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广泛的数学活动,能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讨论法;课改实践;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古今中外,许多人都认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 我国课改初期一些教师上示范课,他们在开展课堂主要活动时都有“问题讨论式”教学的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但能让我们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但纵观目前教师上课,课堂上仍然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呈现之,即使是探究,也只是验证性探究,灌输式探究。

所谓“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把教材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由老师或者学生提出来后,再通过大家共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方式和思维需求,通过师生设问、师生解问、生生设问、生生解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给学生思考时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用问题链的形式,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达到乱中理丝的目的,将大难点化解成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通过讨论方式,再辅之以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述和示范为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直沿用下来,但这种教学常忽略生生问的相互作用,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晰、口齿非常伶俐,将概念、意义、解题过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过几天后,学生面临类似的问题还是重复同样的错误。在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而学生却没那么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没能充分地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所以出现上述现象。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无论从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深度,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尤其在教学当中,生生互动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从内容和情感而言,谁对学生的生活最熟悉?谁对学生的情感最了解?是学生同辈群体!从学生自身而言,谁的感受最真切?谁最能在情感上与其共鸣?谁最有评价的发言权?还是学生同辈群体!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通过广泛的数学活动,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经过一番深思后,我决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即在继承传统讲授法前提下,对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

二、“问题讨论式”教学课堂实例

案例:因式分解复习课

用这种教学方式上复习课、新授课、习题课,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我现在就用一堂复习课来具体说明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效果。

第一步:给出学习提纲,指明了思考方向,避免了盲目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按提纲分小组讨论,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按回答的质量给每组打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上的那章课是因式分解的复习课,学习提纲是:1。什么叫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什么?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什么?4。按多项式的项数分类,讨论每一类多项式所能应用的因式分解方法。前三个问题比较容易,通过看书都可以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需要自己归纳总结。由于学生课前已经拿到学习提纲,为了给自己小组争光,学生们会主动寻找答案;第四个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很自然他们会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每个小组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答案。第三小组的答案很完美,他们的答案是:二项式的分解方法有(1)提取公因式; (2)平方差公式; 三项式的分解方法:(1)提公因式法;(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他们得到了该题的20分,也得到了大家掌声;把归纳的思路给大家讲解得很清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二步:分组作练习,我设计了五组因式分解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内,每个小组在完成本组题目后还有时间可选做其他组的题目,多做多加分,当然是在答案正确的前提下,做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可充分讨论。这样各组之间就展开竞赛,不仅比质量而且比速度。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的形式给大家演示,根据各组演示情况给每组打分。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我给每个小组指定了出题的类型,在规定时间内若完成了本组的命题,可选做其他小组的题目,如果得到大家认可的话,均可以得分。这给每个小组,每个成员提供了一次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组的代表出的题,该组出题的题型是提取公因式,题目为:5x2y-15xy2:她的解说很生动,她说别看这一题简单,分解因式的时候别忘了系数的最大公约数5也要提出来,然后把正确解答过程演示给大家,大家给这组打了满分。她所说的这个问题也是多次强调的、作业当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给大家印象很深,以后这类问题很少出现。还有其他组的发言都很精彩,有的是针对平时作业中容易犯的错,有的是自己编的综合题,还把出题的意图讲的很清楚。这一环节,给每一名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步:是达标测评。目的在于检验这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整节课当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思维活跃。课堂效果:五个小组的均分都在80分以上。

课后反思:传统教学与讨论教学法的理论分析,第一,与传统教学相比,讨论学习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了,教师成了“导演”,而学生成了真正的“演员”。另外,如何对待优、差生问题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即:通过小组活动,使优、差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息息相关,沉浮与共”。由此,优、差生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可以说是各得其所、共同提高。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还有许多优点,让我体会最深的是,采用讨论学习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由传统的“学会”,变为“会学”。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与传统教学相比,讨论教学法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整节课当中,能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很高。特别是复习课,若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大多数学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有“烫剩饭”的感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讨论教学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了积极性,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真正能够融会贯通。

三、实施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讨论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讨论需要的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起解时进行讨论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讨论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下面开始讨论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解决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讨论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讨论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2。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仔细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

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讨论精神。

4。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讨论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不会摒弃课堂教学的形式,新课程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出发,倡导创新教育和学生的主动发展,又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继承几十年传统教学积累的经验之精髓,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于传统,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为广大学生所能接受。至于讨论式教学法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以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任文硕。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教学与管理,2001年9月。

[2]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12月。

[3]蒋云霞。讨论式教学法在实践中的问题和建议。上海静安教育学院。

[4]罗静,褚保堂。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中国轻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