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惠农政策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
2016-05-14巴朋
巴朋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惠农政策执行的现状,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对策分析。希望能在解决农民实际利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财政惠农政策;实施;改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产品效益不高,农业经济效益差,“三农”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投资“三农”要花费较高的资本,时间长,风险大,经济效益不高,导致三农缺少投入,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停滞不前,无法实现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对耕地的侵蚀,严重损坏了自然生态资源,所以,农民要想提高经济收入变得十分困难。当前,国家财政实力有所提高,“三农”政策的提出,也表明国家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逐渐增加,在固有惠农政策基础上,扩展了深度和广度。新财政支农政策不断出台,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前惠农政策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导,但其可行性操作和实际还有一段距离。现实中,我国惠农政策往往以项目型基金或者现金给付的方式,让广大农民朋友感受到政府的扶持,也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的发展变化。然而,市场时刻处在变动中,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农民和农业迫切希望进入市场,但是,现实并未给广大农民提供这样太多的机会。同时,在财政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经费不足、补贴管理多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新农合构建不协调等问题的存在,都不利惠农政策的实施。
一、财政惠农政策的实施现状
(一)政策多,整体效果差
比如:对同一片区域的同种土地,颁布了不少相关的惠农政策,但很零散,覆盖面也没达到应有的广度。针对县级以下的乡镇惠农直补均未有涉及,更谈不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深松补助等内容。相关项目繁杂,加之缺少一些相应的监督,导致原本就少的资金更为零散,不利于惠农政策整体功效的发挥。
(二)政策交叉重叠,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
当前,出台的政策相互重叠,县级财政部门没有把握主动权,无法有效管控资金使用,不能解决效益差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浪费。如,国土部门在实施土地整改项目中,农业部门担负农村饮水安全及田间深松等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金额巨大,项目占用田地几百亩甚至上万亩,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然后,项目内容重复性较多,修路、打井等多有涉及,相互交叉出现,破坏大片良田,高投入、低效益的工程建设多有发生。
(三)政策相互牵制,负面效应凸显
如,山东东营的农业综合直补,补贴主要涵盖农业改革中的税计面积,两种补贴为实际种植的农作物面积。如小麦和玉米,山东东营地区在2012年小麦种植面积约74万亩,每亩粮食补贴100元,玉米种植面积100余万亩,每亩粮食补贴15元或者20元。近些年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数额小,农民对这方面确实没有太多意见。然而,随着粮食直补数额的增多,中间问题便开始显露,一些农民认为荒地应享受补贴,意见较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上访问题。此外,综合直补和粮食补贴数额不断增加,使得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低,于是就退耕还林。同时,一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农民开始要回租借给他人的土地,于是土地承包纠纷矛盾愈演愈烈,使得集约化经营与土地向大户流转政策难以有效推行。
(四)政策设计不完善,基层财政监管不足
因为制度设计不完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管理,导致一些惠农政策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对农业养殖中的包费补贴,因为这种行业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养殖不具备抵抗巨大风险的能力。为此,对保险政策的依赖性大。事实上,承保理赔环节冗杂,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此外,财政缺少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养殖保险未能有效推行,无益于农户政策。再如,政府补贴家电下乡,不包括物价部门和工商部门,职能部位各负其责,在制度的保障下,监管实施,政策颁布了三年,仅有商务部门对销售网点做备案,财政一个部门在做工作,不仅要做政策解读,还要抽查回访,而问题主要出现在生产企业和网店,一些网店对下乡等登记处于随意性和盲目性状态,规避检查和遮掩问题多有出现,一些企业违法性获取标示卡套,谋取财政补贴。所以,现实迫切需要强化管理和健全政策设计。
二、财政惠农政策改善对策
(一)提升管理级次的转移次数
新颁布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中,应提高一般性转移的次数,降低转向转移支付的比例,让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依照事权和财物匹配做选择,整合各种类型转向资金和补贴,按照水利和农业等不同分级,为县级财政提供一般转移支付形式,在县级政府组织下,将最终方案确定,在省级主管部门的建构下,开展活动。
(二)强化资金整合管理方式
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符合民意,稳定了民心,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工作中,还要把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实现捆绑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集合功效。对惠农中的直接补贴落实到户,如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当前,合并政策,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简化兑付方式,减少工作量投入,节省成本开支,创造更大综合效益。
(三)资金投向变一般普惠制为集约普惠制
确保各农户都能办起大事。如山东每年的粮食综合直补在 6700 万元以上,然而,这是一种集散惠农形式,农民年均收入低,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农业生产落后的情况根本得不到改善。然而,集中使用这部分资金,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掌控资金投入,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难题,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一一解决,采取措施,真正促使农村发展,实现办大事,解决出现的难题。
(四)对资金分配,打破部门间独立
改变部门间相互独立局面,将惠农专项资金纳入统一的财物管理,部门事务部门管,项目资金财政管。当前,项目资金使随意性大,所以,应统一管控农资专项资金,为惠农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做出努力,确保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资金。同时,在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管理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避免财政资金部门管。针对财政中涉农专项资金,尤其是农村公益性项目和农村基础性建设,还要,加强统筹协调,降低审批繁杂性,确保一次性投资,防止分散投资,归入资金项目,减少成本开销,为资金使用创造更大效益。
(五)对运作模式上,转变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形式
当前,农村散户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政策性支持不足,农民缺乏认识,投保参与积极性不高,勘察理赔和保护收费实施起来困难,付比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商业运作模式与传统小农经济不协调。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特定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但这并不是从群众中筹集资金,举例说明:对农业作物,如大豆、花生和玉米等,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对受灾点,按照受灾面积的不同,给出相应赔付,简化保费收取程序,优化了理赔环节,促使农民参与种粮,这就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功能。此外,对半强制性农业保险政策可以尝试性使用,使民众自觉参与其中,主动入保,散户和大户相结合,推动保险业务平稳运行。
三、结语
在财政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制定相应的对策很有必要。各级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在制定惠农政策工作中,应坚持城乡一体化迈进思想,避免使用城乡二元结构,根据形式政策,调整惠农思想。同时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开展资金带动和宏观调控,消除城乡限制,立足智农,以知识、技术武装农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姚裴.财政惠农:政策效果及其改进建议——基于益阳市泥江口镇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
[2]薄志广,方鸿安,赵武,高伟.现行财政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40).
[3]金铂.伊通县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
(作者单位:垦利县垦利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