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2016-05-14董君飞
董君飞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加强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真正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内部审计指导工作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在质量控制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其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更好地促进内审人员树立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从而推进内部审计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质量控制;解决途径
一、充分认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审组织采用可行性的管理手段和审计方法,为单位或组织确保其目标有效实现的必要管理行为与途径。主要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和审计结果各个操作过程的重要环节等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的自律行为,是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和实现内审功能体现的重要途径。
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集中反映为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内审质量控制,是规范内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与必然要求;三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避免和减少审计风险的最有力的解决途径;四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树立内审机构形象的内在要求;五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促进内审科学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目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从事内部审计指导工作以来,发现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直接影响内审质量的直接原因之一
从目前内审工作情况总体来看,因为缺乏相应的内审专业标准与操作规程,许多内审人员基本上都是凭借自己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加上内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内审队伍中,在开展内审监督过程中,往往用财务检查取代内审工作,这必然会造成内审自由截量空间变大,即内审工作的弹性空间大,难免会影响到内审质量的提高。
(二)缺乏对审计质量适时有效的过程控制
由于内审机构领导大部分不是从事内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只是对内审工作提出要求,而对内审全过程如何加强质量监管没有很好地进行系统性研究,加上部分内审人员未能实实在在地按内审方案和操作规程要求展开内审监督,难免出现内审“横不到边、竖不到底”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审深、审细、审透的基本要求,有的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未能做到相互沟通、交流,从而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三)对内审人员违规或者失职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大
内审机构(或组织)往往在安排审计人员时,对项目与审计人员的关联性没有足够的排摸,在实施监督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与项目负责人有亲戚、朋友等关联,容易出现放掉审计发现的问题或者受被审计单位的金钱或个人利益的诱惑,审计人员的思想就会产生动摇,宁可牺牲审计原则也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造成明知有问题的方面不作深查,而是一带而过,或者发现的问题不予以披露,在此背景下,内审机构(或组织)对内审人员也不追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只要无人反映就算了,做老好人的思想较为严重,这样放之任之,严重地影响审计质量的提升。
(四)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存在应付心理
由于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矛盾突出,审计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对审计工作总抱着许多埋怨心理,对审计质量高低觉得无所谓,只求审计任务的完成,不求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存在应付心态,这样就会加大审计风险的几率。
(五)未建立激励机制,缺乏对审计项目质量考评
特别是在目前各地资金管理力度加大之后,一些地方对内审质量高,能打造精品的审计项目未能建立起激励机制和审计质量考评管理机制,有的内审机构(或组织)虽然建立了激励机制或审计质量考评管理办法,但力度甚微,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产生审计人员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思想,产出高质量的精品审计就会偏少甚至根本没有。
三、解决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注重对内审人员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准
内审机构或内审组织要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纳入日常工作议程,每年安排一定审计经费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业务培训,使他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培养一支作风严谨,慎独、勤思的内审队伍
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忠于职守;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一丝不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清廉谨慎,不徇私情;必须具有勤于思考的作风,善于推敲,洞察秋毫。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机制,强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1. 要进一步强化审前调查的质量控制。审前调查非常重要,是编制可行性审计实施方案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深入被审计单位展开调查了解,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内控制度建立情况、各项目年度指标及完成情况,内设机构情况、会计制度核算模式等内容,并调阅相关资料;二是要走访相关部门,比如人事部门、纪检部门等,着重了解被审计单位历年以来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
2. 要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规范审计人员书面记录。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认真取证,并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证据进行确认签名、盖章,若审计人员所取的审计证据不能支撑审计报告时,责成审计人员重新取证,确保取证到位和证据的质量要求;对审计取证中采用座谈或个人谈话记录,必须要有座谈人员或者谈话人员签名认可,克服证据不能支持审计结果的现象。
3. 要注重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一份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既要有规范的格式,又要有完整的内容、明确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主要把握审计方案是否全部完成,查看审计证据是否真实、充分,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定性是否准确,复核人员是否严格把关、核对等一系列的内容,审计结论是否恰当,有无存在难以判定的问题作为问题反映或者定性依据不明确予以乱定性情形等。
4.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一是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时,是否按照审计报告格式要求进行书写,审计评价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定性能否做到准确,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能否使被审计单位能够做到切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有无提出的建议不能促进被审计单位实现整改落实的情况;二是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审计组长是否进行了复核把关,审计机构对审计报告的反映的问题是否进行业务会议集体讨论研究等。
(四)积极做好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工作
审计成果运用程度直接与审计质量相关联,也是检验审计效果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份审计报告不能被内审机构或内审组织重用,说明审计成效不明显,审计职能发挥得不到体现。一是审计成果应该能够被作为干部部门使用干部的参考依据或者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内容;二是审计成果的运用应体现在被审计单位能够注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或意见建议积极采纳并加以整改落实,有效地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资金运行、建立和完善内控按理机制以及能够杜绝屡审屡犯问题的发生,真正起到成果转化的效应。
(五)加大内审违规或失职行为的处理力度,提高审计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要组织内审人员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工作。要不间断地组织内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审计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审计组进点前抓好审计人员的审前廉政谈话,签订廉政承诺书等;二是要加强廉政监督,将廉政防控点放在审计现场,内审机构或组织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审计人员的廉政自律情况,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点;三是要加大处理力度,进一步明确失职的范围与情形,明确审计人员的相关连带责任与处理等级,对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审计纪律的人员不能迁就与手软,要做到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确保审计人员的“廉洁从审”和审计队伍的纯洁。
参考文献:
[1]霍志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操作规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胜利.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J].经济师,2004(08).
(作者单位:余姚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