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卡贝拉的发展与演唱变革
2016-05-14姚伟
姚伟
摘要:近些年,通过电视节目、网络平台和高校社团的推广,“阿卡贝拉”这个词频频出现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本文就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历史、与传统合唱的区别、当代阿卡贝拉的风格与流派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阿卡贝拉 发展 传统合唱 风格
一、阿卡贝拉发展概况
阿卡贝拉是意大利语“a cappella”的中文译词,最早出现于教堂音乐盛行的15、16 世纪的欧洲,原意指“教堂风格的”,并没有特指无伴奏的意思。只是随着教堂音乐摒弃华丽复杂、提倡朴实的歌颂,再加上此类歌曲均以无伴奏的形式记录,因此,阿卡贝拉被释义为“无伴奏合唱”并沿用至今。并且在器乐流行之前,阿卡贝拉成为最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
阿卡贝拉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基于人们对于用声音表达情感的渴望。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风格的阿卡贝拉演唱中音乐还只是文字的辅助,其表现能力受制于朴素的音乐结构以及单一的演唱方式。17世纪之后器乐代替阿卡贝拉成为音乐表演的主体,几乎所有与音乐有关的表演形式都要有乐器的存在,使得合唱、歌剧等演唱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时期,虽然阿卡贝拉的表演形式进入了衰退期,但这个时代对其编曲以及唱法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古典主义时期和声方法的确立,合唱作曲家开始模仿古典音乐的记谱和编曲方式,将人声用音色分成女高音(S)、女低音(A)、男高音(T)、男低音(B)四个声部,并确定节奏与音高,作品因此变得复杂而结构鲜明。其中,女高音就像管弦乐队中的弦乐,是主旋律的表演者;女低音像木管乐器,是低频与高频音色的桥梁,把整体的音色柔化抛光;男高音则像铜管乐器,明亮有力,撑起整个声音的骨架;男低音等同于低音提琴或贝司,通常有很低的音域,作为和声织体的基础,起到稳定和声和稳定节奏的作用。总之,从这个时期开始,阿卡贝拉的编曲结构趋于严谨,和声更具张力,真正的做到声音的“横向的流动”和“纵向的和谐”。
20世纪初,以美国高校和非洲裔美国人社区为起点,开始了对阿卡贝拉崭新的尝试。1906年,耶鲁大学14个男生成立了第一个阿卡贝拉社团(Yale Wiffenpoofs),同时期在美国的非洲裔社区里,一个名叫Barbershop的四人合唱形式开始兴起。学院派的阿卡贝拉怀旧一般地延续了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同时用学院派的方式尝试演唱流行歌曲。非洲裔美国人的无伴奏演唱形式则是为了省乐器的运输经费而被迫形成的。他们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和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倾诉情感,这种音乐来源于生活,并不精巧于结构,但他们对于阿卡贝拉日后音乐风格的多样性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20世纪中期是一个过渡期,随着流行音乐风格爆炸式的发展,阿卡贝拉也在逐渐改变自己以顺应时代。由于没有乐器声音略显单薄,年轻人开始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模仿”乐队一样奏出华丽丰满的乐曲。人们模仿一切可以听到的乐器和声音去充实演唱。当架子鼓出现在乐队演出之后,人声打击乐也紧随其后。在电子音乐发展起来之后又融合了音效,最终形成现代的BeatBox艺术形式。
从20世纪末到今天则是阿卡贝拉真正的大发展时期。当代的阿卡贝拉演唱包罗万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无伴奏人声合唱,而是不依靠任何乐器,由人声来演奏的声音艺术。单纯从声音的多样性来看,让人觉得“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让人很难想象如此丰富的声音是由仅仅几人发出的。
二、阿卡贝拉与传统合唱的区别
一是表演形式的区别。阿卡贝拉乐团不像传统合唱团庄重的站在舞台上,表演者需要配合乐曲的行进编排舞蹈、肢体动作、表情、剧情、幽默等形式,与观众形成互动,所以更加有趣味性。并且阿卡贝拉乐团人数明显少于传统合唱团,这样便于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控制节奏。同时声音会更加聚集,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表演和情绪的表达。成员之间靠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跺脚、挥手、点头等)便可以调节整首歌曲的节奏和韵律,不再需要单一的指挥。
区别二是对声音的运用。阿卡贝拉乐团不再局限在模仿乐器和自然的声音,更多的一些声音被创造出来,如“海豚音”、“复调泛音”、“黑嗓”等等不同音乐流派的声音艺术被运用到演出当中。这样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可能,人们不断地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再将重新发现与再创造的自己传达给别人,这也把阿卡贝拉推向一个新境界和新高度。同时,阿卡贝拉的编曲超越了曲谱和语言所能表述的范围,是想象力的具象化,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西方有句名言:言语止于音乐,而声音艺术是超越文字与音符得更高层次的表达与交流方式。
第三个区别是阿卡贝拉更注重个体的表现力。曲谱与文字无法完全描述表现阿卡贝拉音乐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曲要配合个人的演唱特点。传统合唱追求声音的统一与融合,要求所有的成员消除个性,只保留共性,所以无论换多少合唱团,只要谱子不变,表达就不会有的大的差别。而阿卡贝拉编曲一般声部数量与人数相等,每个声部也是与个人演唱风格和特点紧密结合,以求将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导致很多歌曲无法完全再现,每首作品换另一群人唱出来就完全不同,这种独特性的魅力也正是阿卡贝拉能够兴盛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现代阿卡贝拉的流派与风格
第一种叫古典派,这是一种配置延续了SATB的清唱团,有时男低音声部会客串人声打击乐。与传统的无伴奏合唱相比,古典派阿卡贝拉对于声音的运用更加丰富。代表乐团有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The Kings Singers)。他们的发声方法还是传统美声的方法,但是表演诙谐幽默,表演古典音乐时就像一个“交响乐团”一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会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惊喜,同时他们开创性的改编赋予了古典音乐作品新的生命。
第二类是流行乐派,也被称作“人声乐队”,整体配置与标准的摇滚、朋克乐队相似。队员分为主唱,女二或男二,贝司和beat box。专业的流行乐派乐团都是五到六人,表演时用扩音设备和效果器,以加强beat box和贝司的低音以及声音效果。代表团体有美国的Pentatonix。与古典派和学院派的团队可以在保持整体结构不变的同时也能保证团员流动性所不变,流行乐派的团员一旦更换就无法重现之前的作品,而别的团队翻唱时也必须修改乐谱。
第三种是将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发挥到极致的乐派,以北欧国家的乐团为代表,他们运用极限的人声,极其精湛的声音控制以及对于效果器的运用达到登峰造极的演唱效果。芬兰的Rajation、皇者之声(Club for Five),瑞典的真实之声(The Real Group)等团体都是顶尖的阿卡贝拉乐团。这些团队的的每个人都经过严格的古典音乐训练,对于声音的控制极其精细,演唱时放松愉悦,但带给观众的确是灵魂的震撼。他们的音乐大多为原创,改编已有曲目也是在推翻前作的同时保留精髓,结合一切世界上可以运用的音乐风格,将作品打造的既与众不同但又震撼人心。
四、结语
阿卡贝拉是一种集体创造力的体现,是一种跨越很多局限,打破桎梏的音乐形式。当同样的内容由众多声音一起表述,构建起声音的建筑,这样的音乐便直击灵魂、震撼人心,这也正是阿卡贝拉的魅力所在。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成为这个声音建筑结构中独一无二的一部分时,在表达和聆听中“子之心而与吾同”,便是十足的珍贵。
参考文献:
[1]张宇.浅谈阿卡贝拉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与发展[J].才智,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