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演讲的语体特点和对口译应对策略的启发

2016-05-14耿为为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5期
关键词:口译应对策略

耿为为

【摘 要】按照演讲的形式和事前对内容的知道多少,演讲主要分为有备演讲、即兴演讲和论辩。口译服务的内容大多是以演讲的形式展现的,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即兴演讲有着自身的明显特征,比如词汇比较灵活多样、内容冗繁重复、逻辑结构不严密、思维跳跃性比较大和句子结构比较松散等特征。对这些特征的了解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应对口译中面对的即兴的内容。

【关键词】即兴演讲 语体特点 口译 应对策略

口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是语言间转换的基本方法之一。口译的过程是一个及其挑战的语言和文化等信息的转换过程。口译全程中对注意力、思维能力、双语转换能力、文化差异掌握和关注受众群体反应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口译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即信息接收(解码)、信息加工(编码)和信息传递(输出)。口译中接收的信息大多都会以演讲和发言的形式出现,其中也不乏很多即兴演讲。我们有必要系统研究和分析即兴演讲的基本语体特征,寻找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降低即兴演讲口译的难度,提高口译的效率和质量。

1 即兴演讲的基本特征

1.1 词汇灵活多样

因为事前对演讲内容知晓不多, 甚至完全不了解, 再加上缺少心理准备, 所以即兴演讲一般都有较多现场发挥的成分。这种客观情况导致的随意性和突发性会很自然地导致发言人不自觉使用口头交谈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会比较灵活多样,不会是精心准备好的词汇和语言方式,甚至会包含大量的习语、俚语、俗语甚至是口头禅。

1.2 内容冗繁重复

即兴演讲所涉及的发言内容会经常出现重复,而且所用词汇、词条和句式等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思考和整理而往往显得非常冗繁。比如,在同一个语境的表达中,发言人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语义内容和自身的情感,会不自觉说出很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有时,前后文在内容上会出现多次重复,说话人自身也许根本注意不到。在即兴演讲中,冗繁和重复不可避免,而其程度也依发言人自身的文化水平、表达能力、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而不同。

1.3 逻辑结构混乱

很多口译都是通过交替传译的方式进行的, 即说话人说一段, 译员翻译一段。一般情况下,译员所翻译的一段话至少应该集中表达一个中心含义。但口译员组织语言的时间极为有限,加上说话人所讲内容有可能并不连贯,导致译员面临的信息大都逻辑不严谨,连贯性不强。但是恰恰因为即兴发言的特征,说话人和听众之间有着面对面的交流,这时候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都可以帮助说话人表达话语内容和情感,所以,许多也许本身逻辑上不严谨,甚至逻辑结构混乱的语言也可以被理解和接收。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是绝对不可以将一种相对逻辑混乱的语言直接转换成另外一种逻辑混乱的语言的,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努力将说话人的内容表达完整,并将说话人的条理表达清楚。

1.4 思维跳跃较大

在即兴演讲中,因为缺乏事前的充分准备和自身的知识面、临场经验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发言人往往会采用发散式和联想式思维。发言人思路往往跳跃幅度较大,大多时候会感觉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信息呈现的支点之间不断跳跃和变化,全程思维跳跃较大。在口译员翻译的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各项记忆功能,包括瞬间记忆、短期记忆、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而梳理记忆最快的方式就是快速准确地找准说话人的思路,找出发言过程的重要信息,建立记忆的支点,从而进一步串联成一条能够短期停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线。在记忆线的基础之上,辅助以相关细节,织成一张记忆脑图。然而,思维跳跃过大,很明显会不断打断口译员编制的记忆点、记忆线和记忆图,给信息的有效再现带来了困难。但是,这些都是译员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普遍问题。

1.5 句子结构松散

由于时间局限性、发言的即席性和深入考虑程度的不足,即兴演讲很难以发言人所真正具备的句子组织能力全面开放式地呈现出来,往往在短时间内展示的句子是不够完美的。同时,发言人很可能在发言的时候一边考虑一边组织语言,因此发言内容会常见很多迟疑、停顿和更改。而且,重复内容增多,解释性和补充性内容也会相应增加,甚至会出现大量不合语法、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句子中本身也许就会有长短句交织,主谓宾等成分随机变换等也是极可能出现的情况。

2 对即兴演讲口译的基本应对策略

在即兴演讲翻译过程中,无论发言人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口译员都需要较清晰和高效地再现源语内容和情感。所以,口译员需要积极研究在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中经常出现的语体特征,并有效探索应对策略,确保目标语言的输出既能够实现内容的完整,又能够做到流畅通顺,稳定自然,从而使口译活动变得更加高效和权威。总体来讲,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在口译活动中积极采用。

2.1 舍形取意

在即兴演讲的口译过程中,对于常出现的丰富灵活的词汇和一些具备特殊文化的词汇,译员要积极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内容、意义和情感,必要时需要摆脱形式的束缚,采取“舍形取意”的策略。

比如,对于网路大学的介绍中出现的句子“Our university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rick and mortar.”,译员不可以直接把“brick and mortar”翻译为“砖瓦水泥”等,而应该舍形取意,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了解到这是和虚拟的网络大学相对应的实体大学。

2.2 化繁为简

虽然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并不充分, 但是对于一些很有经验的发言者来说, 仍然很可能在措辞上很“讲究”。这一点尤其在一些中方领导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四字格修饰相当丰富,句子结构排比、对仗和重复等比比皆是,给口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译员如果一字不漏地翻译,既占用大量会议时间,又显得重复啰嗦,甚至让人感觉“华而不实”。因此,对于原语中过多的修饰语和重复成分,译员可以在保留话语意思的前提下,采取“化繁为简”的应对策略。

比如: 今天的非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陆,今天的非洲是一片渴求发展的热土,今天的非洲处处可见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生机, 处处都涌动着欣欣向荣的活力。

译语:Africa today is a continent full of hope, brimming with vitality and thirsty for development.

原文中“处处可见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生机, 处处都涌动着欣欣向荣的活力”虽然达到了修辞上的美感,但在意思上是重复的,英译时应化繁为简,“a continent brimming with vitality”既准确,又符合英语表达的客观性。而“今天的非洲”三次出现对于发言人来说既争取了思考和语言组织的时间,又有着结构上的美感,但是在口译的过程中,直接简洁明快的处理反而显得更明确更恰当。

2.3 阐释补充

对于一些发言人来说,官话和套话和一些说话人认为很熟悉很习惯性说的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受众群完全不了解的盲区。作为跨文化的话语解释者,口译员有义务向听众补充阐释源于中包含的背景文化信息,特别是当这些背景文化知识的缺失会影响对源语的理解时。例如对于源于中含有的反映特有民族文化现象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特有的体制、机构、流行语和典故等,口译员可以采取补充解释的策略,以便译语方理解。

例如:在向外商介绍投资环境时,中方说道,“本市具有“三城五优”的显著特点,成为中外朋友投资的理想宝地。”

若译员按照话语表面意思把“三城”译为“three cities”,把“五优”译为“five advantages”, 那么外商一定不知所云,困惑不解。所以译员需要向中方求证“三城五优”的所指内容,并对这一概括性宣传语作补充说明阐释。在得知这里的“三城”指“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复兴的工业城”,“五优”指“优越的环境、优越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效益”后,译员做出如下口译:

“With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famous city in terms of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and featuring important 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its environment, resources, policies, services and benefits, this city has become an ideal promising land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2.4 变译变通

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因其特殊的场合和特征,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处理这些突发情况时,译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应变技巧,从而使口译交流进行下去。甚至有些时候,口译员不能一味地遵守“忠实”的原则,而是要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达到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法。甚至有些时候,发言人可能因为自身情绪不稳或者理解有误而带有一定情绪,说话不妥当时,译员也要适当变通,当改则改,甚至直接跳过部分内容不译。

比如:荷兰首相科克(Coke)访华,中方陪同团团长即席致答谢词时,有一句话说:“首相阁下刚抵达北京,我和首相就一见钟情了。”

译语:When His Excellency Prime Minister set foot on Beijing, I liked him greatly at first sight.

这里很明显中方代表的热情和友善如果直接原文不变地翻译为“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解,甚至不适和尴尬。

2.5 借译顺应

在即兴演讲和即席发言中,有些时候发言人会常常说出一些习语、谚语、俚语和口头语等语言,这是由即兴发言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只是程度表现因发言人自身素质而各有不同而已。有时候,源语中引用的习语、谚语在目的语中存在相似或者相近的说法。为了使目的语听者有更形象、更直接的理解,译员可以采用借用目的语中相似说法的策略,顺应目的语文化,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例如:有一位口译员在陪同美国客商游玩时,恰逢清明节。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扫墓者,美国客商非常纳闷,便问译员,“Is this a special day for the Chinese? Whats that for?”。译员一时没有想到“清明节”的英文对应,便灵机一动,回答说:“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morial Day” for worshiping at ancestral graves.”

美国客商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I see. I see.” “Memorial Day” 在英语中是“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意思,并不是“清明节”的忠实译语。可从效果上看,这种借用译语表达的策略,是可取的。

再如:一个中国人刚从游泳池回来,对外国朋友说:“游泳池里人多死了,跟煮饺子一样。”

这在他看来是个很形象、生动的比喻,但如果直接译为“There were too many people in the swimming pool, like dumplings in the boiling water.” 外国朋友听了可能就茫然不解了,特别是如果它从没有见过饺子在锅里上下沸腾,一个挨一个的情形,自然也就无法想象到底是什么样子。英语中正好有个谚语叫做“packed like sardines.” (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如果译员能巧妙地借用这个谚语,把“饺子”换成“沙丁鱼”,不仅能充分传达说话者的意图,而且非常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3 结语

即兴演讲本身所具备的各项明显的语体特征都可能为口译过程带来极大的挑战。译员平时需要积极研究即兴演讲的特征,适当进行翻译策略的改变和思维方式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原文思路和字面含义进行顺序的直译,从而把口译活动进行得更加流畅和高效。

猜你喜欢

口译应对策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口译教学中的译前准备与百科知识积累——以口译教学中的科技主题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