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丁氏的阿拉伯情缘
2016-05-14黄鹏飞
黄鹏飞
宋元时期,从事海上贸易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到福建泉州,他们运来香料、药材,载走丝绸、瓷器。
如今,留在中国的阿拉伯人后裔之一泉州晋江丁氏创立了“安踏”“特步”“361°”等一系列知名商業品牌,晋江丁氏在海内外商界名声鹊起。
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宋元时期,泉州以“刺桐港”之名蜚声寰宇,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千百年里,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东南亚的商贾旅人们经“丝绸之路”远道而来,或往返东西,或长驻中国。其中,泉州晋江丁氏便是留在中国的阿拉伯人后裔之一。
据丁氏族谱记载,其宗族是元代阿拉伯人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因躲避战乱而迁居晋江,为隐姓埋名,取祖先名字末字“丁”为姓氏。
陈埭丁氏回族史馆馆长丁国荣介绍,虽已历经几百年的汉化融合,丁氏族人还是保留了部分阿拉伯文化。
“我们镇里有7个回族村,仅丁氏就有2.4万多人。”丁国荣说,每年正月十五和冬至时节,宗祠还是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不少海内外的丁氏乡亲仍会特地组团回乡参加。
融合了闽南人的冒险精神与阿拉伯人的商业天赋,在过去数十年内,“丁家人”接连创造了“安踏”“特步”“361°”等一系列知名商业品牌。陈埭镇作为福建省第一经济强镇,在中国民营经济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祖先涉洋跨海的创业精神与泉州人的爱拼敢赢精神融为一体,成为了后人们学习传承的财富。”创立于晋江的斯兰集团董事长丁宗寅说。
如今,斯兰集团已与西亚、中东及欧洲等地120余个国家往来贸易,年贸易额近百亿,带动了1000多家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晋江市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丁伟烽介绍,从1991年开始,晋江的部分回族宗族开始把青年人送到阿拉伯国家学习。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对外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阿拉伯世界也开始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关注。
“学生学成归来,可以做贸易,也可以当翻译,架起双方交流合作的桥梁。”丁伟烽说。
在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福建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角色成为了中国对亚欧非等广袤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伴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推进,“海丝”沿线巨大的市场需求及丰富的资源为泉州的对外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据泉州商务局统计,2015年,泉州与中东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2.3亿美元。在泉州对外经贸格局中,中东地区是泉州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和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陈埭镇丁氏宗祠如今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砖厝,燕尾脊,从外表看来,这只是一个传统的闽派风格建筑。然而,墙面上的阿拉伯文和远处清真寺的诵经声,仍在悄然诉说着这段“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