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浅入深的绿色设计

2016-05-14娄永琪

中国名牌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绿色资源

娄永琪

绿色设计,是可持续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或特征的设计。绿色设计以其形象的说法,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和接受,对推广“担负环境责任”的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种战略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设计处在产业链、创新链的源头。一方面,一个系统的环境影响,在源头就已经由设计决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设计不断改善原有系统,以实现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小的环境影响,进而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4R1D”,就是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可恢复(Recover)、可降解(Degradable)。

由“点”到“链”

用环保纸设计的包装和家具等、用LED灯的灯具、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日用品、各式各样的节能减耗的产品……上述这些产品尽管考虑了在某个环节通过减量、再利用或再循环,降低环境影响,但由于没有从产业链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和系统的考虑,因此很可能只是某个“点”上的绿色设计。

举例来说,用再生纸做的一次性纸杯,可能比普通纸杯的环保表现要强一些,但未必比一个玻璃杯更加绿色。因此,必须要从“点”上绿,拓展到“链”上的绿,进行基于“生命周期”的评估或设计,也就是要考虑从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到运输、到使用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表现。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不仅关注静态的、实物的评价和设计,同时也关注过程、动态、系统,它对各个环节提出了要求,包括产品部件的可拆卸、可回收、可维护、可重复利用等。

日本佳能公司从产品设计之初就注重产品性能与节能环保的高度融合。除了严格限制产品中有毒物质的使用,还通过产品轻量化与小型化的设计、生物塑料等绿色原材料的使用以及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的确认等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

在从“点”拓展到“链”,不仅是评估的考察因素和范围产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设计关注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从之前对终端产品的关注,逐步拓展到了对流程、服务、商业、系统的设计。特别是“产品服务体系设计”,通过服务取代产品,使得更少的产品被生产出来,从而减少资源的使用和浪费,实现“消耗更少、生活更好”。这个拓展过程是设计“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由线性到循环到系统

以资源消耗链和产业链的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审视绿色设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朝向“深绿”的一大步;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商品从原材料、制造、销售、使用、成为丢弃或焚烧的废弃物的资源消耗线性模式,仍然无法改变资源终究走向坟墓的结局。因此,要实现资源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续,从“线性”到“循环”,成为一种必然解决策略。循环,可以使废弃物通过再利用重新成为资源。同时,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多条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链当作一个复杂系统对待,某些子系统的废弃物,可能就成为另一子系统的资源。

设计的任务就是从源头、从整个系统角度进行优化,以实现环境综合影响最小化,才是真正“深绿色”的设计。产品生产企业把制造出来的产品当作可以经营和管理的资产,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并负责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后,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使用和维护成本。

“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可以应用在不同尺度的设计中,从产品到建筑到城市到整个产业。

由技术到经济到社会

绿色设计离不开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流程、新系统,都是新技术发明、应用的重要领域。

但绿色设计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在现代社会,经济扮演了关键角色,事实上环境问题正是通过向“经济问题”的转化,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例如,岗特·鲍利的“蓝色经济”,则将从经济角度关注循环。2012,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题为“建立循环经济:经济和商业理由加速转型”的报告,提出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

技术必须通过有创造力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扩散,成为新的经济,产生社会影响,而这一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同时,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模式,又离不开社会和大众的支持。“深绿色”的新经济模式是和全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的。

设计3.0和深绿色设计

设计先后经历了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工业化时代的现代设计和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可以分别用设计1.0、设计2.0、设计3.0 来表征。各个时代设计的本质内涵、设计与制造的关系、设计的资源要素、设计的价值拓展都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对应,设计在由“浅绿”到“深绿”的过程中,也一样有从1.0到3.0的不同应用。设计的对象既包括产品,也拓展到了流程、服务、体验、商业模式、系统,设计的目标也从一些“看得见”的绿色因素,到环境影响、实现创新、商业成功、和生活品质提升的综合。可以说,越是“深绿”的设计,牵涉的设计对象就越广泛,也越需要战略和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工具。3.0时代的绿色设计涉及到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涉及复杂的人员和技术的非线性组合。智能、超常、全球、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式创造、新经营服务方式、信息网络和物理系统融合等将成为全球知识网络经济时代,绿色设计的新问题和新特征。

从改进表现到范式创新

绿色设计一般有两大思路,一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改进,也就是在现有产业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提供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比如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模块化设计以使易损部件容易更换,更加长的使用寿命,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更加节能的产品等。另一种思路,是在系统层面重新设计整个系统。例如用产品服务系统模式的汽车分时租赁系统,实现生产和消费零距离的都市农业系统,采用光导纤维的自然光照明系统等。前者使用的往往是渐进式创新,而后者往往需要用到突破式创新。

在绿色设计由浅入深的过程中,系统层面的“突破式创新”对于破解现在发展模式和环境紧张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能够通过循环设计理念实现突破性改变的新系统,包括零消耗、零排放、正生态的住房、交通、制造、流通、销售、能源系统等。

用户体验和行为改变

在绿色发展中,技术驱动的思维往往会导致重供给端、轻需求端的情况。例如各种绿色解决策略总是习惯性地关注生产性的技术改进措施,而忽视人,也就是消费端的社会需求管理。一个技术上先进的系统,比如LED照明技术,尽管使得照明的能耗大幅度降低,但可能不能從根本上降低整个城市的能耗。因为人们可能因为能耗的降低而带来经济上的减负,而选择点亮更多的灯。这种节能技术最终不能真正节能的案例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节能产品应用当中,从汽车、到住房。因此,对消费端那一侧的“人”的理解,是一个绿色设计是否奏效和实现“深绿色”转型的根本。

事实上,一方面正是大众的需求,才使得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得以维系。循环经济背后是全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社会成员而言,是生活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带来社会变革。此时,一个在理论上是绿色的新系统与万亿计的使用者的界面和接触点是否足够友好,是否能够创造足够好的用户体验,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放弃旧的不可持续的系统,而参与到新系统中来。例如,一个城市公共汽车租赁系统,如果没有足够友好的用户体验,尽管可能减少了一些费用,但还是无法把用户从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舒适的私家车中吸引过来的。

只有无数人的集合式的行为改变,才能形成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而推动供给端的变革,对产业产生根本的影响。人之为人,不仅仅是因为是因为其有需求需要满足,更是因为人改变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把所有个人的力量连接起来,就会成为一股巨大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而这就是一个“深绿色”的社会创新的过程。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绿色资源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源回收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