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倾向性

2016-05-14张晓妮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典作家倾向性文学作品

张晓妮

文学的倾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今天,仍旧值得深思。政治倾向性是内涵之一,但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不同,它的特殊性在于包含了作者的批判精神。

文学倾向性政治倾向性批判精神“倾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值得人们重新品味的概念。至于“倾向性”到底指的是什么,还得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中探寻。

我决不是责备您没有写出一部直截了当的社会主义的小说,一部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倾向小说”,来鼓吹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我的意思决不是这样。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您的《济金根》完全是在正路上;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出来的。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心目中,文学的倾向性指的是政治和思想倾向。这一点,后来的理论家也早已认识到。在政治和思想倾向中,后者很容易理解并接受,因为文学除表达情感外,并不排斥丰富的思想内涵,况且思想也可以使情感变得更加深刻。至于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则是现代人十分不愿意接受的观点。现代人很喜欢强调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和审美价值,反对把它看成任何其它事物的附庸与奴仆。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谈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他所认为的政治倾向性与文革时期所倡导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否一致?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文学政治倾向性的真正内涵。

首先,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终极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资本主义矛盾、弊端逐渐暴露的时代,加之对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深刻观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目标是在进一步深刻、准确地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更加科学的世界观,更加理想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努力的动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分析劳动产品和劳动的异化,推演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被异化的事实,“因此,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她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而“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支配下,加之,特殊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影响下,倡导文学的政治倾向性,并非不可理解。

其次,需要解决的是,政治倾向性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是否一致的问题,仍旧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中探寻。

“风格就是人”可是实际情形怎样呢!法律允许我写作,但是我不应当用自己的风格去写,而应当用另一种风格去写。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但首先应当给它一种指定的表现方式……指定的表现方式只不过意味着“强颜欢笑”而已。

尽管以上的文字是马克思对腐朽、没落的阶级限制创作自由的控诉,却鲜明地表露出自己的观点:文学并非为政治服务而存在,不需要染上官方的色彩,它需要自由地表达自我的精神面貌。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并非一致。文学政治倾向性的特殊之处,即体现作者批判精神。虽然这种批判的矛头在当时主要指向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但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经典作家们的伟大之处便在于,他们指出了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之一:对现实的批判。接下来,问题又会出现:文学作品如何表现这种批判精神?

欧仁·苏的著名小说“巴黎的秘密”给舆论界特别是德国的舆论界留下了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本书以显明的笔调描写了大城市的“下层等级”所遭受的贫困和道德败坏,这种笔调不能不使社会关注所有无产者的状况。

这段文字表述了第一种方法,即描绘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肯定限制着作为意识产物的文学作品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一切均符合生活逻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深刻,对生活反映力度最强的,应该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艺术化描绘,对苦难的揭示。因为,其中包含有创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他们才会称赞那些描绘大城市中下层人民的贫困和道德败坏的文学作品,在他们看来对下层人民生活最真实的描绘,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才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批判,文学也才会有政治倾向性。

当然,批判精神并不要求文学如同批判性文章一样充满激情,言词激烈,要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不是“鼓吹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应是“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这是第二种方法,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艺术性的认识。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政治倾向性的强调,使他们忽略了文学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特点,即审美情感的表达与欣赏。然而,文学的政治倾向性中所包含的批判精神,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创造的理论的价值。相信,如果将批判精神与审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部文学作品之中,它本身便具有了永恒性的烙印.

猜你喜欢

经典作家倾向性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一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关于医患冲突报道的倾向性分析——以“湘潭产妇死亡案”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一种面向博客群的主题倾向性分析模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奠基与实践探索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