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英文“台独”战略的迷思

2016-05-14徐青

世界知识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意台独民进党

徐青

目前,蔡英文已将“台独”战略化,即基本完成了引领“台独”目标实现的路线方针和策略选择,这就是在“和平民主台独”的路线下,采取“参与式民主”、风险防范机制等“民主”的手段。她以这一整套东西的推动与落实为自己的“使命”,也希望由此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走“和平民主台独”之路

蔡英文的“台独”战略,具体而言,是在和平的氛围下,最终走出一条不同于“法理台独”之路的“民主台独”之路。与陈水扁时期相比,蔡英文的“台独”路线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其法律手段将不再主要运用于建构“台独”的法理性,而是转向建构“事实独立”下的防范大陆和平统一的“民主机制”。即以两岸关系的法律化、机制化所构成的一整套程序为推动“台独”提供正当性与法律机制上的保障。具体而言,蔡英文要建构完善的民主防范机制,包括防止台湾利益受损的市场防范机制,“守护台湾主权”的民主监督机制,以“修宪”提供“民主机制”的法律保障,等等。“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参与式民主”模式的提出,以及针对选举制度改革而提出的各版本“台独”的草案等,都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其二,在岛内民意的引领上,蔡英文“台独”战略的重点将放在塑造可抵消大陆影响的“台湾主体性”上。蔡英文以“台湾主体性”为两岸互动原则,可避开统“独”争议,一方面以“主体性”下的台湾主流民意与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民心工作相抗衡,以建立其两岸稳定互动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抵御大陆对台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包装、正当化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因此,蔡英文认为,“台湾主体性”能更策略性地维持两岸交往并能阻挡两岸深度交流融合,这样台湾既可通过两岸交流继续获利,又能过滤掉两岸融合的风险,这是其“维持现状”的本质所在。

其三,致力于实现台湾社会大和解以奠定实现“台独”目标的“全民”意志。为此,在2014~2015年的选举年里,她先是组织“在野大联盟”,进而组织“进步大联盟”,联合绿的、橘的、“白皮绿骨”的一切可以联合的反国民党力量,致力于将中国国民党彻底边缘化、瓦解化直至台湾化、“台独”化。

完成阶段性目标

2016年台湾选举后,蔡英文完成了其“台独”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即民进党实现了“全面执政”。有了民进党的全面执政,她就有了“重整两岸关系”“开创新的政治时代”的实力和主导权。而蔡英文的“台独”策略,诸如“与公民社会结成伙伴关系”的“公民路线”、“参与式民主”等也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2016年两次选举中得到检验,成效可观,因此她信心满满,意气风发。

在2016年选举后举行的国际记者会上,蔡英文一是重申其两岸政策立场。称“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协商交流互动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做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我也会秉持超越党派的立场,遵循台湾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识,致力确保海峡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以创造台湾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二是“警告”大陆不要轻举妄动。称“我也要强调,两岸都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寻求一个对等尊严、彼此都能够接受的互动之道,确保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今天选举的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展现,中华民国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共同坚持,我们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与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三是宣告团结台湾对抗大陆。称“最后我要强调,我知道自己有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去团结这个国家。这两天,有一个新闻撼动了台湾社会。有一位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一个16岁的女生,因为拿着中华民国国旗的画面,而遭到打压。这件事,引起了不分党派的台湾人民普遍的不满。这件事将会永远提醒我,团结这个国家、壮大这个国家,并且一致对外,是我作为下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最重要的责任”。

总结上述三点,最突出的语意就是,未来蔡英文必将操弄所谓“台湾民意”乃至“台独民粹”来对抗大陆,抵御大陆的“民心工程”。而“公民路线”、“参与式民主”的民主模式和策略就是凝聚和展现台湾民意的最佳工具。未来,蔡英文将利用更多的政治空间和资源来操作政治议题,特别是“修法”甚至“修宪”。可以预料,“中华民国法统”会进一步削弱,而“台独”主张也将更易在“程序正义”的“合法性”及“民意共识”的“主体性”前提下推动。同时,蔡英文还掌握着“台湾民主历史”的诠释权,她要扛起“台独”史观的教育责任。因此,未来两岸关系堪忧。

“冻独”难伤“台独”

客观上看,蔡英文的策略有意无意地为未来民进党“冻独”预做了准备。蔡英文的策略,一是在推动“台独”的目标上趋向隐性,但不放弃;二是在维护“台湾独立状态”上,也就是“台湾事实独立”上更加追求法律化、正当化的机制保障,在“台独”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巩固“台湾事实独立”的“状态”,为其进一步追求“台独”目标打下基础。正是这一基础,客观上给未来民进党迫于压力下的“冻独”提供了底线防护堤。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民进党未来应该有“冻独”的可能性,而“冻独”有如迷药,丢出来,看似伤到“台独”,其实具有相当的欺骗性。民进党选前难以“冻独”的关键在于选举利益,如今,在选后完全执政的政治格局下,“冻独”虽然可能引起深绿反弹,但依蔡英文的影响力及其整体民意倾向维护“台湾主权利益”的研判来说,并非不能化解这一矛盾。并且,“冻独”一是可卸下来自美国的压力,对美国有了最好的交代,有利于促进台美之间的深度信任关系,从而有利于获取美国对台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扩展国际空间更广泛、更深入的支持。二是可将美国准备对两岸祭出“双重遏制”的政策矛头扭向大陆一边,制造中美关系的新矛盾,增加大陆处理台湾问题的难度。三是可以借机进一步降低蓝绿政治分歧和争斗,凝聚“台湾共识”,最大程度安抚笼络早已厌恶蓝绿恶斗的民心,稳固执政基础,奠定执政正当性。所以经过权衡,“冻独”利大于弊,不过是时机的问题。未来大陆如何应对民进党“冻独”的举动,值得深入思考。

“参与式民主”策略的臆想与矛盾

在“民主台独”的路线策略中,蔡英文既要驾驭“台独”激进势力为其所用,又要将具有“台独”史观与思维的青年群体纳入其预定轨道,更要在享受两岸和平红利的同时引领“台独”意识的成长,而这些都要在其所谓“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维持现状”的框架下展开,在“参与式民主”的模式中挺进。问题是,“台独”政党团体与蔡英文的“公民路线”虽然在目标上相向而行,但作为“公民路线”追求的民进党与党外各“台独”团体、政党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在“台独”势力与蔡英文的合纵联横中,不仅谁能掌握主导权还是悬念,仅就蔡英文欲将“台独革命”结合在“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内的“现状”下,就是一大矛盾,更是一大讽刺。而“参与式民主”也必将反噬蔡英文以“改革”、“进步”为包装的执政“正当性”,因为它不仅为“急独”势力自下而上掀起新一波“台独革命”提供了温床,而且为新兴“台独”青年的政治暴力铺就了一条“直接民主”的大道,“台独革命”与“台独”青年政治暴力将从网络走向现实政治场域,裹胁更多真相不清的民众,刺激着更多史观错乱下的盲从、狂热、偏执青年投入。因此,以“参与式民主”为“台独”工具,必将对岛内社会带来巨大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冲击,社会不可控因素必将增多,不仅蓝绿恶斗不能停止,民粹将被极大地被激发,难有经济稳定发展之机。同时,以“台独”为目标的“民主”手段以两岸民意的冲撞为预期,一旦岛内民意在“台湾主体性”的“民主(民粹)台独”引领下走上不归路,则不仅是“20多年来两岸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无缘“珍惜并维护”,更将造成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严重危机,亚太和平的局面亦将打破,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必然受损。所以,“民主台独”走得越远,“和平”破灭之时就会越近。

猜你喜欢

民意台独民进党
斥“台独”狂人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台湾“大选”与民进党务实派的演进
日本民进党成立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