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宝”在何处?
2016-05-14石政
石政
贾宝玉这个人物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一个人物能让人们一直放不下,就说明了该人物超常的魅力。《西江月》中说“无故寻愁觅恨……莫效此儿形状!”这是曹雪芹给贾宝玉的判词,曹雪芹用似贬实褒的语言,呈现了一个叛逆者形象:不读圣贤之书、厌恶八股文章、不屑仕途经济,沉浸于风月诗酒,性格淘气、爱好玩闹。
作为神瑛侍者,宝玉衔玉降凡,成为贾氏家族寄托重望的继承人,按照世俗观念,他应该走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子,“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成为封建社会的忠臣孝子,但他却“不通世务”,鄙弃功名利禄,谁要是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为“混帐话”,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封建贵族家长认为是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无可救药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但同时,宝玉愿意同姐妹们在大观园中吟诗、作赋、玩耍,这就是对“男尊女卑”道德观的一种反叛。
作为一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后代,宝玉身上不可避免地粘染着一些贵族子弟的陋习,尤其是贾母的溺爱、姐妹们的青睐,更会助长贾宝玉身上贵族子弟的习气,这在他踢袭人、训晴雯、撵茜雪等行为中暴露无遗。但是在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贾宝玉逐渐对被压迫者的痛苦及不幸产生了关切及同情,并逐步摆脱了封建家族丑陋的恶习对他的吸引以及纠缠,使其仅传统的思想更加坚固,认识也更为深刻。
纵观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其实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腐朽不堪,那些从小受封建腐朽思想教育的老爷少爷、 “贵族”们多是虚伪之徒,这使得宝玉不愿与之为伍;另一方面,宝玉周围姐妹们的聪明智慧、善良纯真、满腹才华而又自由不羁的品格与其兄弟们的愚蠢污浊、丑陋不堪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宝玉更为尊重姐妹们的美丽聪慧,同时也更为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宝玉完全呈现了一个充满谜团与矛盾的艺术形象:他既是一个喜欢在大观园里玩闹的贵族公子,又是一个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既具有对封建道德规范予以认同的正气,又具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加以反叛的邪气。其叛逆主要是通过其“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他对自由意志及个性的追求。他蔑视世俗男性,尊重女性,极力逃避封建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只追寻大观园中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诗意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宝玉之“宝”,就在其叛逆;若无如此叛逆者,社会就不能进步。
点评
本文通过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分析,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物见解——宝玉之“宝”,就在其叛逆;若无如此叛逆者,社会就不能进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红楼梦》的深入领悟,这也正是我们中学生应该且必须注重的经典阅读。此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作为中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和分析,也已经难能可贵了。
(白水高中 杜春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