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

2016-05-14邓晖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沙尘暴森林生物

邓晖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渗透低碳环保理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低碳环保理念的三个渗透途径,以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也日益增多.全球气温升高、2010年我国多次出现的西南地区干旱、南方多省强降雨水灾、洪涝灾害等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重枧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逐步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中学生物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低碳理念教育的好途径,生物和人们生活本来就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低碳理念使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收效明显.

一、结合教材内容,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低碳、环保理念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选取了动植物类群及其主要特征的知识,使学生能认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生物种类、了解生物界的概貌.也选取了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学生能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及树立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例如:笔者在讲授“根的形态”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根系在土中的分布特点,使其理解庞大的根系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引入1998年我国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事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江上游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以此唤起学生对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忧患意识,培养其低碳、环保意识.同时告诉学生,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百分之二十,从而教育学生积极响应“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具体活动.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地膜覆盖技术,这一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贡献,如可提高土温,促进种子发芽,但同时也给环境尤其是土壤造成了污染,地膜这一高分子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完全分解需200年左右.它们被大量地丢弃或埋在土中,会防碍农作物的生长,一旦被牲畜误食,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若把它焚烧,则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白色污染”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地管理好塑料制品的良好习惯,并会积极参与“清理白色垃圾”的环保活动.

二、关心时事,在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探讨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当前一些有关生态问题的时事,或让学生通过电视、报刊、英特网等媒介了解生态问题的时事报道,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是培养中学生生态意识的一大素材.

2000年至2002年的春季,我国北方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发生次数多的沙尘暴天气,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各种新闻媒体多次报道灾情,并展开广泛讨论探究其成因——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对沙尘暴的治理防护措施也成为时事热点.笔者在讲解有关章节的课堂上适时提及了地表植被的重要作用——保持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清除噪声——其中也有治理沙尘暴的功能.就以森林为例来说吧,森林的防风固沙作用也是惊人的,森林通过其林冠的摆动,和树身的阻挡作用而降低风速.我从正反两方面强化升华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接着打出记录包括沙尘暴灾难在内的成套数码幻灯片.在一张张融目惊心的图片交迭展现构成的凝重氛围中,以旁白的形式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家: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不仅丝毫不容乐观,而且已经到非治理不可的境况——全国整体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的沙化比例达35%,已经趋近了红色警戒线;西部地区的天然植被已十不存一;母亲河!——黄河全年的枯水期接近八个月;我国的好几个大中城市竟被国外媒体称为在“卫星眼里消失掉的城市”!……

三、理论联系实际,渗透低碳、环保理念

低碳、环保意识有了,但还必须结合实际,勇于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参加低碳、环保理念的实践活动是掌握的低碳、环保理念理论知识得到升华的好方法.在实践中使低碳、环保理念得以巩固,在实践中学到了应用低碳、环保理念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可为学校,为当地社会的低碳、环保理念作出一些贡献,这就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笔者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与同学们进行讨论来渗透低碳、环保理念的教育.青年一代学生在不久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和社会发展的中流力量,而今天人类不断对自然的征服在不久的将来又会受到自然的反馈.所以,只有从小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关心人类、了解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看到这片绿洲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理念,是每个教师的工作职责.因为只有全人类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的可持续…….

猜你喜欢

沙尘暴森林生物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
第12话 完美生物
沙尘暴来袭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