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东第一古郡

2016-05-14晨光

时代报告 2016年5期
关键词:商汤墨子

晨光

山,是什么样的山?豫东第一山芒砀山。城,是什么样的城?居于芒砀山中心的砀郡城。人,是什么样的人?与芒砀结缘的传世名人。

名山、名城、名人,构成砀城系列的文化核心。

写砀城,绕不过去的是芒砀山,因为山早于城数亿年而存在,建城之前已有黄帝、蚩尤、商汤等结缘于山;建城之时,是依据芒砀山易守难攻的险要位置而建;建城之后,因山的名气,砀城声名传播,富庶一方。

芒砀山是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逶迤起伏,从古至今素有十三座“仙女峰”之美称。属皖北丘陵西延部分,形成于中生代,距今有0.8亿~1.37亿年,芒砀群山由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鱼山等多个山峰组成,占地1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6.8米。

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它与砀城融为一体,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碑,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秦汉时代,芒砀山是天下的地理坐标,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夫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此梁宋也。”这也是砀城重要乃至成为三十六郡之一的原因。

文石塘:石出质胜玉 黄帝巡芒砀

在芒砀山主峰东南侧半山腰,有一驰名古今中外的文石塘,是历代开采石料并出文石的地方。

文石,即带有纹理的石头,洁白光亮,非常美观,多为女子装饰品。《淮南子·本经训》:“玄玄至砀而远照。”《山海经》载芒砀山:“有文石焉,质胜玉,可以为砚。”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对芒砀山的石质有了认识,可为装饰亦可制砚。

据砀山县文史资料记载,炎黄时期,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以开凿文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蚩尤亦在芒砀山一带活动,黄帝和蚩尤在此曾进行战争,至今仍有神秘的芒山石鼓传说故事传世。

芒砀山盛产文石,典籍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云:“梁国,故秦砀郡,属豫州,县八,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云:“获水又东经砀山县故城北,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

据山村老砚工说,砀山文石制作砚台,磨墨如锉,蘸笔如油,滴水三日不散,蓄墨十日不耗,被历代文人视为文房珍品。

砀山之名由来,即和文石有关。《说文》解:“砀,文石也。从石,易声。”后以山名置邑、郡县。《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

为何又称“芒砀”?虽众说纷纭,但有史可查。大多数人较为认可的说法是古“芒”与“砀”之合称。芒乃古邑名。砀乃文石。《史记》与《汉书》中均是此说。据甲骨文卜辞记载,商代时砀山一带属攸侯的鄙邑芒地,称芒之砀地,纣王征人方就曾在此驻军。《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六》中列有“芒”侯国。当地还流传着上苍飞落五彩石、女娲赐名芒砀山的传说。

20世纪80年代,由于采石爆破工程不断进行,芒砀山群的部分山体遭到严重破坏,后被及时制止。如今,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生物矿产资源和人文遗产,正建设约50平方公里的省级地质公园,使之成为展示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地理环境变迁以及数千年人类文化活动的活字典。

芒砀山:商汤故里情 墨子隐居地

商部落兴起于黄河下游,商汤为帝喾(高辛氏)后代契之14代孙,多在商丘一带活动,他以伊尹(墓在虞城魏堌堆村)为相,于桑堌(今夏邑桑堌村)桑林祷雨,伐葛(今宁陵葛伯屯)灭夏,建都于南亳(今睢阳区邬墙集一带)。

那么,商汤为什么多在商丘一带活动呢?国内有学者对此论证考探,认为商汤及其家族源于芒砀山,商汤的汤就源于芒砀山前的砀水,砀水也作汤水,芒砀山是商汤故里。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在《安徽汤氏源流》一文中说:“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有穷氏寒浞时期,砀汤氏家族岁商族酋领汤相土迁居到安徽淮北县,因而在淮北县保留有春秋时期的‘砀田伯‘砀张石古墓。汉武帝时期有位经学家砀鲁赐,被封为东海太守,砀汤氏随砀鲁赐迁居江苏东海。”由此看来,商汤家族曾是石匠世家,商汤11世祖商王相土出自芒砀山砀汤氏中的岁商氏族,芒砀山即是商汤故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永城历史文化学者盛朝新认为,汤姓及商汤出自芒砀山,对于考证商丘是商族及商祖源地,意义特别重大,同时也大大加深了商丘及芒砀山的历史文化内涵。

当然,芒砀山乃商汤故里,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有关史料考据尚待进一步发掘整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城县志》记载战国时墨子曾隐居在芒砀北周狄山,卷三十八《杂识》引《列仙传》:“墨子,名翟,宋人,仕宋为宋大夫。入周狄山,精通道法,想象神仙。注:周狄山在芒砀北。”葛洪《神仙传》:“墨子年八十有二,入周狄山学道。”北宋《太平广记》亦载:墨子82岁时,在周狄山中潜心修道,长生不老。汉武帝时候,刘彻命使者带着白玉和锦缎去请墨子出山辅佐他,墨子坚辞拒绝,派去的使者回来向汉武帝描述墨子当时的容貌说,只像个50多岁的人一样。

砀郡城:嬴政设砀郡 故城史厚重

在芒山镇政府北侧,就是“砀县古城址”文物保护界碑及砀城秦汉故城北城墙遗址。

石碑的正面已被风雨剥蚀得沧桑斑驳,背面简述了砀城的历史沿革。碑载,此为商之芒地,宋之砀邑,秦置砀县并为砀郡治,汉代属梁国沛郡,新莽改砀县为节砀,东汉复曰砀县,晋省入下邑县(治今砀山县东毛李庄),唐代称保安镇,明朝易名为兴隆集,后改为山城集,1940年更名为雨亭集,今仍以山城集称之,为芒山镇治所。

在砀城北城墙遗址,残存的秦汉古城墙长有近1公里,宽约30米,最高处有2米,由黄胶泥土夯筑而成,夯层明显,夯窝清晰规整,城基涵洞可辨。据《商丘地区地名荟萃》《永城县志》载,砀城故城遗址呈不规则四边形,周长3450米。城内有校兵场遗址,地下1.5米处曾发掘出制陶、冶铁、宰杀遗址多处,及房基、秦砖汉瓦、铜器、货币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说砀城,必言秦始皇。他灭六国,革除封国制,实行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据《砀山县志》载,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即以魏国东部和原宋国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城,相当于现在的省府所在地。

砀郡初置,下辖睢阳、陈留、雍丘、外黄、单、济阳、栗、虞、蒙、襄邑、酂、谯、大梁、祁、芒、砀共16县,成为秦始皇灭六国前所设置的比较早的27郡之一。至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砀郡仍为其一。郡县制,以郡守为郡长,县为县令。砀城是当时全国最为重要的郡城之一。

从地图上看,砀城是砀郡的东部边缘,郡辖下的县都在砀城以西,这是为什么呢?商丘文史考古专家阎根齐认为:第一,是因为此处战略位置重要,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当时通往山区的唯一过道即为人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黑风口;第二,从春秋到战国,砀城已成为往来东西的交通要道,为颇有名气的繁华城市,其战略地位已经凸显;第三,战国连年征战,大多城市受到严重摧残甚至成为废墟,而砀城因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未受到大的破坏。

《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通‘压)之。”意思即是秦始皇东巡泰山时路过砀城,指着芒砀山说了一句神秘的谶言:“东南有天子气,日后必有帝王出。”他因此才继续东巡,登上泰山顶,以压住这里的“王气”。也许这个传说是在事后为刘邦斩蛇起义制造舆论。但是很快,刘邦就灭秦兴汉,成为西汉开国皇帝。

后砀城:香城鲁城继 安阳城墙存

据《砀山县志》《太平寰宇记》载,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复置砀郡,治所在下邑(今砀山县东毛李庄),同时又置砀县,治所在鲁城(今芒山镇)。北齐时(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因治所在古代安山之阳,即今芒山镇,保安山古代叫安山,故名安阳)。

今柿园村就处在安阳县城遗址之上,现存高出地面5~6米、东西长约50米、宽30余米的古城墙。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为砀山。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属宋州。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谯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

在鲁城、安阳城之前,芒山镇曾称香城,非常美丽。《水经注》云:“获水又东,谷水注之,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滚水、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砀坡,在砀山西北。说明至北魏郦道元注《水经》时,砀城已破败不存,芒砀山有砀陂池泽。

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涓子、主柱在芒砀山成仙:“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隐芒砀山得道。”《水经注》载,名士琴高在芒砀山泽乘鲤鱼成仙:“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余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乘赤鲤鱼出,人坐祠中,砀中有可万人观之,留月余,复入水也。”说明砀城一带环境之清幽,如若世外桃源。

猜你喜欢

商汤墨子
伊尹摄政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训徒
孑旦的箭术
商汤科技联手瑞芯微打造AI人脸识别一站式解决方案
墨子训徒
孑旦的箭术
墨子教诲青年
商汤并非靠仁慈夺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