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东坡民本思想

2016-05-14张成明

文史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东坡老百姓皇帝

张成明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东坡的重要思想。苏东坡一生对民本思想不仅有充分的论述,从理论上认识到“民”(老百姓)对国家的重要,而且一生都身体力行为“民”争取利益,不管他在朝廷为官,还是在地方主政,甚至是遭受贬谪,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老百姓的利益,一直都在为争取老百姓的利益而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可以说民本思想是他一生的主要思想。所以,研究苏东坡民本思想,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一、苏东坡民本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比较充分的论述,又有扎扎实实的具体行动

首先,他认识到了“民众是国家存亡的根本”,国家必须以民为本。他在年青时期举进士后回四川老家守母孝时,就在《策别兵旅二》中说:“民者,天下之本”。在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时年36岁的苏东坡就在《上皇帝书》中说:“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人心之于人主也,至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人主失人心则亡。”在《再上皇帝书》中又一再强调说:“自古存亡之所寄者,四人而已,一曰民,二曰军,三曰吏,四曰士,此四人者一失其心,则足以生变。”到了晚年,他还在《东坡易传》说:“位之存亡, 寄乎民。 民之死生寄乎财, 故夺民财者, 害其生者也; 害其生者, 贼其位者也甚矣! 斯言之可畏也, 以是亡国者多矣!”可见,他一生都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如果失去民心,国家肯定灭亡。

他还认识到,民本思想的最后落实,还是要靠各级地方官员。他早年在《策·策略五》中的“深结天下之心”中提出的五条措施中就有:“其二曰:太守刺史,天子所寄以远方之民者,其罢归,皆当问其所以为政,民情风俗之所安,亦以揣知其才之所堪…… 其四曰: 吏民上书, 苟小有可观者, 宜皆召问优慰, 以养其敢言之气。”这就是希望皇帝能直接关心老百姓的事情,通过地方官员了解和落实老百姓的事情。他在徐州任太守时,得知将改元为元丰元年时,在《徐州贺改元表》上说:“切以为政急于爱民,改元所以表信。非有年无以致家给人足,非盛德无以贻时和岁丰。鸿惟徽称, 独冠前代。恭惟皇帝陛下, 和布治法, 底修事功。 辟士而任三农, 顺时而佐五谷。天用眷佑,秋常大登。 蜡通八方之神, 民足四鬴之养。乃顺休命, 著为始年。”他在贺表中不是讴歌皇帝的英明伟大,而是希望皇帝爱民。他不仅大胆地向皇帝上书, 还对自己的好友寄予关心老百姓疾苦的希望。他在《上韩承相论灾伤手实书》中详尽地列举了他到密州后,目睹蝗虫、手实法、免役法、盐法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情形, 语重心长地说:“ 轼不敢论事久矣,今者守郡,民之利病,其势有以见及。又闻自京师来者,举言公深有拯救斯民为社稷长计远虑之意。故不自揆,复发其狂言。”

他立志高远,不管自己处境如何,身份如何,爱民思想始终不变。他多次说过:“始臣之学也,以适用为本,而耻空言;故其仕也,以及民为心,而惭尸禄。”(《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之二)“伏惟某官,才出间世, 志存生民。”(《谢秋赋试官启》)还说:“此盖伏遇某官, 志在斯民,仁为己任。”(《谢馆职启》)他终身都在为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而斗争。

一是不断向皇帝上书,反映民间疾苦,为民争利。苏东坡才华横溢,颇受神宗皇帝器重。神宗特别召见他说:“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宋史》本传)。苏东坡凡遇比较大的策略性问题都积极向皇帝上书,在所有上书中,《谏买浙灯状》是比较著名的。 熙宁四年正月,他知道皇帝下令减价收购浙灯4000多盏时,就心急如焚,直言上书道:此种做法,“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而极天下之养耳。然大孝在乎养志,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万,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户,举债出息, 畜之弥年。 衣食之计, 望此旬日。 陛下为民父母, 准可添价贵买, 岂可减价贱酬。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结果,神宗皇帝便下令停止收购。熙宁四年二月,他针对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在《上神宗皇帝书》中明确提出了要罢去“三司条例司”和“青苗法”等法律。他说:“臣以为消馋慝以召和气,复人心而安国本,则莫若罢制置三司条例司;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 暴君污吏, 陛下能保之欤? 异日天下恨之, 国史记之曰, 青苗钱自陛下始, 岂不惜哉!昔汉武之世, 财力匮竭, 用贾人桑弘羊之说, 买贱卖贵,谓之均输。于时商贾不行,盗贼滋炽,几至于乱。孝昭既立,学者争排其说,霍光顺民所欲,从而予之,天下归心,遂以无事。不意今者此论复兴。”他奉劝神宗皇帝要“结人心、厚风俗、存纲纪”。苏东坡明知向神宗皇帝这样上书是非常危险的,在书末坦然地说:“臣非敢历诋新政,苟为异论……然而臣之为计,可谓愚矣。以蝼蚁之命,试雷霆之威,积其狂愚,岂可数赦,大则身首异处,破坏家门,小则削籍投荒,流离道路。” 同年三月,他又在《再上皇帝书》中说:“《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政,皆不与治同道。立条例司,遣青苗使,敛助役钱,行均输法,四海骚动,行路怨咨。自宰相以下,皆知其非而不敢争。臣愚蠢不识忌讳,乃者上疏论之详矣,而学术浅陋,不足以感动圣明。”可见他真正具有为民争利之勇气。

以后,他在任地方官时,又多次上书朝廷反映社会问题和民间疾苦,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和利民措施。在上书无效的情况下,他又用诗文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诉求,希望引起朝廷和社会关注,促使皇帝纠正错误。

二是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以便民。苏东坡走上从政道路之时,正是宋神宗大力推行王安石变法时期。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苦于自己无力挽救百姓于水火,深感自责,说:“眼看时事力难任”,“致君尧舜知无术”,“坐对疲氓更鞭笞”。为此,他就在地方因法便民。如他在凤翔府任签判时,就为老百姓做了三件好事:第一,改革“衙前役”,根据“自择水工,以时进止” 的原则,由差遣制改为招募制,从而减轻了普通农户和贫困户的负担。第二,主张“与官榷与民”,准许百姓经营茶、盐、酒等,将专卖权和余利让还于民。第三,主张免除积欠。根据朝廷减免水旱灾区积欠的旨意,他亲赴实地调查,释放了225名因积欠而进监狱的“囚犯”,并说“自今苟无所隐欠者,一切免除,不问其他”(《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当地老百姓称赞其为“苏贤良”。

他在任杭州通判时期间主要为民做了两件实事:第一,组织民众灭蝗;第二,组织民众治理六井。总之,无论在密州,还是在徐州,就是被贬到岭南惠州,他都积极努力为百姓做实事。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他为“百姓之友”。这就是苏东坡民本思想的真实写照和诠释。

二、苏东坡民本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多元的

(一)学习继承先贤民本思想。苏东坡生活的时代,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思想的。苏东坡从小就知道当朝的名臣,敬仰其为人:“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上梅直讲书》)可见他从小就敬仰儒家代表人物。苏辙在《藏书室记》中亦说:“子幼师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尤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产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教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

(二)父亲的影响。苏东坡多次在谈到父亲对他们兄弟的影响时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南行前集叙》)这是讲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影响。在从政理念上他受其父影响也是明显的。苏洵在科举道路上屡不得志,于是便“退居山野,自份永弃,与世俗日疏阔,得以大肆其力于文章”,先后写了《几策》《权书》《衡论》《史论》《洪范论》等著名政治论文,对当时的北宋社会现实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而苏东坡也仿照其父的文章体式和写法,写了政论和策论50篇。其中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很多都是相近或一致的。

(三)本人性格与人生经历所决定。苏东坡出生于一个比较寒微的布衣家庭,能直接感受农村的生活实际,对农民“少年辛苦事犁耕” 的生活比较了解。 尤其是启蒙老师母亲程氏的教诲, 如教儿捧读《范滂传》;讲述佛家以慈善为怀,爱护生灵,尊重他人的道理,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逐步养成了耿直的性格。这样,他从小就对“野人喑哑遭欺谩”的现象具有同情心,对“千人耕种万人食”的不合理社会现象有较为真切的了解。这是他长大以后能够树立起牢固的“民本思想”的客观条件。他踏上仕途之后,耿直的性格又决定其行为。他认准了“实事求是”这个真理,决不干昧良心之事。正如刘安世在《元城先生语录》中说的:“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高意广,惟已之是信。在元丰则不容于元丰,人欲杀之;在元丰则虽与老先生(指司马光)议论,亦有不合之处,非随时上下人也。”苏东坡和司马光是老朋友。司马光执政时, 要“尽废新法”, 但而苏东坡却认为有些新法是好的, 是可行的, 不能尽废。这样,他又不为旧党所容。可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他在《与杨元素》之十七中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所随不同,其为随一也。老弟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 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原则性。由于苏东坡有自己的人生准则,所以,对不符合原则的事情就要进行批评斗争。他甚至在皇帝和广大朝廷重臣面前也敢于直言:“臣愚蠢无状,常不自揆,窃怀忧国忧民之意,自为小官,即好僭议朝政,屡以此获罪。然受性于天,不能尽改。” 这就是他能时时处处为老百姓说话、谋利的根本原因所在。再加之,他一生在朝廷任过高官,做过8个州的太守,还流放过3个州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站在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来看待社会问题,因而对民间的疾苦有理性认识。

三、研究苏东坡民本思想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苏东坡作为北宋最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通过其宏博的著述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苏东坡的民本思想作为其政治思想的一大支柱,贯穿了他的一生,影响了他一生的宦海起伏沉浮。苏东坡的政治命运,就是由他的民本思想所决定的。它体现了苏东坡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心中的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和担当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目标奋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对赋予时代以创新创造精神,激发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热情,应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经济发展处在“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的关键阶段。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使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中央的方针很明确,要求很具体,关键在抓落实。当前,我们起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坚定为民情怀。900多年前的思想家苏东坡能有为民的情怀,我们共产党人和现代公务员更应坚定这种情怀。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了解老百姓所想所思,真心真意地去为老百姓办实事,少考虑点政绩和升迁,多关注点人民的期盼。为民情怀来自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己职责的深刻理解。

要有担当精神。苏东坡冒着贬官杀头的危险都要去为老百姓争利,并敢于“因法便民”,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奉献和担当精神。今天,我们为老百姓谋利也同样需要奉献和担当精神。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到了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人们诉求多样。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回应绝大多数群众的期盼,需要责任和担当;决不能“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胸怀和担当精神。

要转变“管理”思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我们的制度、规章和做法大多是“以管理为本”(方便管理为主)。进入新的时期,我们的制度、规章和管理方法应向既有利于管理又方便群众方向转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苏东坡老百姓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献蚝帖》
皇帝怎么吃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学无止境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