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2016-05-14石日明
石日明
本文通过对教师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之间影响的探讨,提出合理的建议来减少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的负性影响,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从来就有
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从来就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
首先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构建和完善直到其走完职业生涯,所以它不但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而且其影响还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其次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是由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本身决定的。教师知识结构是指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是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知识构架。而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教案的基础上加了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所以知识结构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教学设计的好坏。
二、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影响的具体表现
1.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课程知识加工的影响
教师通过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影响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水平。文化知识给教师提供理解课程知识的各种方法和可能性,有利于学生将获得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如抛锚式教学策略,从各个层面对知识进行问题的转化,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越深刻,越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将课程知识系统化的前提,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为新知识的教学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支点;为学生呈现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2.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程序性设计的影响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的程序性主要是指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恰当选择以及有机结合。其保证教学能够有序地展开。例如: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如何将课程知识转化为相关问题,再将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之后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其中怎么将知识问题化,以及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等与教师精深系统的专业知识息息相关;将问题活动化也需要以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为基础,如将问题还原于其产生或发现的过程而使问题活动化。
3.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知识获得评价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情况、困惑等,并根据所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新课程对知识获得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结果,小组合作的方式及效果。要想做到合理客观地对知识获得进行评价,教师就要力图将评价指标显性化,如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评价指标。通过对评价显性化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重点、难点知识上,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一张知识构架的线路图。
4.教师知识结构对教学设计可行性预测的影响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如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科知识基础等来设计教学,使教学设计符合特定学生的要求,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完成合理教学设计的保障。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教师通过知识构建保证教学设计符合区域性差异的需要和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
三、如何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减少其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1.提高自身的短板
水桶原理告诉我们水桶容量的大小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者可以通过增加短板长度提高水桶的容水量。教师通过补充知识结构的不足或缺陷,从而将整体的效力发挥到最大。有学者认为根据宝塔形知识结构构建一个职业教师的知识组成,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系统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其他知识之间的知识比例要呈现一定的正态分布,才能发挥整体知识结构最大的效益。
2.完善已具备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加工和完善。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会促进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知识结构。这样知识结构越科学、完善就越接近知识本身之间的联系,就越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
3.增大水桶的容量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完成了由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这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完善已有的水桶的模式上,教师在优化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增大已有水桶的容量,扩展知识结构。如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构建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以此满足教学的需要。
4.转变观念,“处处留心皆学问”
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要转变对知识学习的认识。其一,学习不只是学生这一个群体的任务,它是每一个社会人的任务,固然教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二,学习不是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或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学习是一种习惯,是生活的一部分。其三,学习也不只是特定的时间、空间、以某种形式对专门的知识的学习;而是不加以形式,没有时间或空间限制,即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