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精选美文阅读

2016-05-14冯汝汉黄书满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夹竹桃木棉花春色

冯汝汉 黄书满

母亲的夹竹桃

王举芳

“我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读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不觉想起母亲的夹竹桃来。

住在乡下的母亲,尤其喜欢养花。我家的小院,四季花开不断。

那年春天,邻居送给母亲一株夹竹桃,只有一榨多高,纤细瘦弱。我说这花肯定栽不活,太弱小了。母亲说不见得。夹竹桃没那么娇气,要不也不会从春开到秋的。

母亲找了一个小号的花盆,仔细把夹竹桃栽植好,放在院子里的背阴处。每天晚上,吃过晚饭,母亲都要去看一看那棵夹竹桃。母亲说白天要下地干活,但是晚上有空儿,一定要看看夹竹桃。夹竹桃知道有人关心它,会很高兴,就会努力缓过来的。小小的我,惊异于一棵夹竹桃也需要人的呵护。母亲看着我充满疑惑的神情,摸摸我的头,笑笑说:“这世间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也会对你好的。”

夹竹桃在母亲的目光里,抽芽绽绿,夏天到来的时候,就长成了饱满的一盆。秋天来临,我对母亲说:“这夹竹桃今年不会开花了吧?”母亲说:“那要看夹竹桃攒够了力量没……”

“没有力量就不会开花吗?”母亲总是让我好奇。

“嗯,就像小孩子,没有长大之前,是不会做出漂亮的事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一年直到冬天,夹竹桃都没有长出花苞。严寒来临,母亲把夹竹桃搬进屋里,放在向阳的窗台上,此时的夹竹桃虽然只剩下几片寥落的叶子,但那挺拔的身姿,分明像极了一位英气的少年。

第二年春天,母亲把夹竹桃栽植到一个大盆里,说:“不用多久,夹竹桃就会开花。”我瞪着大眼睛,却一点也没看到夹竹桃花苞的影子。

开学后,我很少关注夹竹桃,只有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在晚上去看看夹竹桃,说夹竹桃叶子长得很茂盛,说夹竹桃鼓出花苞了。

那一天放学归来,一进门就看到夹竹桃上面好像燃了火,走进一看,原来是夹竹桃开花了。我惊喜地呼喊着母亲。母亲说?‘有什么大惊小怪,是花,总是要开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平时那么关注夹竹桃,而在它开花的时候却表现得这样“冷漠”。母亲说:“夹竹桃今年会花开不断的,一直到秋天,它都会开。”我观望着夹竹桃,它那火红的花瓣,像一团火,仿佛在展示自己为了开花不惧风雨的决心。

果然,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开到了秋天,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静悄悄地展露着独特的风姿。迎春花败了,它还开着;菊花黄了,它还开着……因了它的存在,院子里仿佛一直都在春天里。

整个青春年少的时光,我就这样在夹竹桃的目光里走出走进,心里徜徉着温暖。

去年春天,母亲突然晕倒,再也没有醒来,那盆夹竹桃,也在随后而来的夏天里,不知不觉地枯萎了容颜。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选自《中学时代》2016年2期)

名师导读

本文以“夹竹桃”为写作对象,既追忆了一段成长故事,又写出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的爱。文中,作者以夹竹桃开花为主线,写“我”的迫不及待,以及母亲的“预言”应验。母亲爱夹竹桃,她借花开来暗示“我”的成长,也应该积蓄力量,静待开放。在写法上,本文以季羡林的文章开篇,由此引出对夹竹桃的回忆;以“人去花败”收尾,写出了作者的内心伤感,但和夹竹桃有关的记忆却挥之不去。(黄书满)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的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机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这篇散文构思平朴自然又不落俗套。文章以喜爱和赞美木棉花的感情为线索,把公园散步发现木棉树、图书馆内观木棉花、吟咏木棉花诗句、我爱木棉花等事串联起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结尾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启迪人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充分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读来回昧绵长。文章另一个亮点是引用诗词名句,显露不凡文采。两处引用信手拈来,贴切自然不显斧凿,进一步突出木棉花的灿烂、美丽,表达出对木棉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另外,语言生动鲜活,善用修辞,富有表现力。譬如“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一句,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而“肆无忌惮”则是贬词褒用,流露出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读后如品香茗,余味无穷加饮醇酒,令人陶醉。(冯汝汉)

谁说春色不忧伤

迟子建

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

被寒流折磨久了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长。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

春天就是一个宝石库,那里绿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这时窗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

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有两个年份的春光,分别因身体和心灵的伤痛,而化为了化石,嵌在我骨头缝里,无法忘怀。

我在大兴安岭师专读二年级时,也就是三十四年前,春末时分,突患牙痛。先是一颗牙起义,疼了起来,跟着它周边的牙呼应它。半口牙痛起来的感觉,你甚至想当自己的刽子手,砍下头颅。我还记得童年时目击一个杀猪的因为牙痛,要喝农药,他老婆喊邻人阻止丈夫愚蠢行为的情景。有过牙痛经历的人都知道,那种痛锥心刺骨,尤其是夜深它扰得你不能安眠时。记得我被牙痛连续折磨了两昼夜,一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实在忍耐不住,一个人悄悄穿衣起来,出了集体宿舍,走向校园西侧的原野。那天有雾,我张开嘴,希望雾气能像止痛散,发挥点作用。我步出宿舍区,接近原野的时候,发现了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是台用于耕地的拖拉机。我想起白天时,曾望见它在原野上工作。拖拉机驾驶舱的门,居然一拉就开了。我像发现了一个古堡,兴奋地跳上驾驶室。完全不懂驾驶技术的我,试图开动它。好像拖拉机的履带一转,我的病痛就会被碾碎似的。我不知哪里是油门刹车,双脚乱踏,手抚在方向盘上,振振有词地喊着前进,可拖拉机纹丝不动。这丝毫没有减淡我的热情,我像对付一匹野马似的,执意要驯服它,一直和它战斗,直到雾气野鬼似的在日出中魂飞魄散,我才大汗淋漓地休战。太阳从背后升起来,照亮了我面前的原野。它的绿是那么鲜润,就像一块刚压好的豆腐,只不过这是块巨大的翡翠豆腐!这片触目惊心的绿,震撼了我,我跳下拖拉机。牙痛就在我奔向原野的时刻,突然止息了。

另一片记忆中的至美春色,是与2002年联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万木皆春色,唯我枝头泪”,这是我为《白雪乌鸦》里丧夫的女主人公写的一句内心独白,它也是我的内心独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见我的泪,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我想一颗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无论怎样悲伤,都不会使她的躯壳成为朽木。爱情的春光抽身离去,让我成为无人点燃的残烛,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闪烁。

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问一声你还好吧?

(选自《文汇报》2016年4月1日)

名师导读

这是一篇有关春色的散文。春色是令人向往的,她美丽多姿、婀娜妖娆,但也掩饰不住忧伤,让人在欣赏中顿生疼痛。本文就借春色来写忧伤,寄情于景,表达了内心的伤感。无论是对青春冷痛的追忆,还是亲人的突然离去,它们都在春色的装点下,触痛了生命。这是春色的另一面,是作者切身经历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写法上,本文有两个特点:

1.形散神聚,表达真切。散文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春色”是文章的形,而“怀念与伤感”是文章的神,二者融为一体,将作者的真挚情感表达出来。文中,作者先勾勒了春色之美,三月的萌发,五月的绽放,由淡雅到热烈,春姑娘就这样走进人们的视野。不仅如此,一句“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将读者带入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文中,作者记叙了两件事-一是读师专时牙痛,春色为自己止痛;二是爱人车祸罹难,春色中的忧伤。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恰到好处。

2.运用修辞,语言优美。修辞是美化语言的工具,在写景时经常会用上。本文就使用了比喻、拟人、引用、反问等修辞格,细腻地描绘春色,使人美不胜收。比如,“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春天的脚步近了”“羞答答地打骨朵”等是拟人,“冰溜儿像琴弦”“蓝的如宝石”等是比喻,还引用了辛弃疾的诗句,来写春色也有不尽人意之处,这应该是她的忧伤吧。然而,春风能染红双唇,能吹走寒冬,能唤起心中那个深爱的人……它永远也不会老去,恰如这轮回的四季,这可餐的春色,将永远荡漾在心海里。(黄书满)

编后语:阅读不仅仅滋养一个人的心灵,更是对生命的润泽。因版面有限,只择取一部分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如果同学们想阅读更多的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作文选读”,每天推送好文章。以期同学们每天利用十分钟的阅读时光,提高积累,储备知识,为语文学习乃至心灵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和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夹竹桃木棉花春色
女孩嘴含夹竹桃拍照后中毒
梅园春色渐显
木棉花
木棉花英雄花
夹竹桃
木棉花
一“团”春色
春色几许(简谱)
春色无边!少女心MAX
夹竹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