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贵阳第十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2016-05-14陈勇谢玲
陈勇 谢玲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以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形式和内容。
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已成为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外体育也逐渐向多价值、多方向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体育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强能力,对养成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团队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许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智力开发,轻体育锻炼的现象,重课堂教育,轻课外体育锻炼。针对这些现象,本文通过对贵阳市第十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学生参与的情况,从中找出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贵阳市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课余体育的开展情况的原因,学生们参与程度,以及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推进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其效果提供参考。
一、中学生个体内在的制约
参加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在学生本身,根据调查访谈,除了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大课间以及体育考试的训练外,其他形式的课余体育活动都以学生自愿参加为主,这就有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去参加体育活动。
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因为感兴趣,因此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有些学生由于缺乏意志力,惰性较大,所以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甚至讨厌参加体育锻炼。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男女差异,男生喜欢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主要选择强度与竞争性较小,但富有一定娱乐性的活动。因此,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性别有直接的关系。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中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及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性。男、女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男生情况好于女生,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分不开的。
二、学校有关因素的制约
由于初中学生中考时有体育项目的考试,学校因升学压力对中考的体育考试项目会加大训练力度,并增加了初三年级的体育课时,由初一初二年级的每周两节课,增加到每周三节课,可见学校领导对学生们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
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影响到他们参加活动的次数,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匮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学校严重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该校只有四片篮球场地供学生们开展体育活动,由于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开展为数不多的简单的,对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如果想要开展一些对场地要求高的项目,只能另想办法。
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百日冬练(长跑、跳绳、踢毽)、中考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跳远、跳绳)。据了解,该校每周有四天时间有大课间,每次30分钟,不过由于场地的限制,每周二、周四的大课间由高中学生参加,每周三、周五的大课间由初中学生参加,不参加的学生们自由活动。在访谈中,老师提到了学校正在组建足球兴趣班,不过鉴于学校的场地设施,只能去别的学校租借场地来完成。同时根据了解,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校际篮球、足球比赛,学校领导对此很重视。
四、师资力量
为了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以及尽可能的使体育活动达到应有的目的,中学生开展的课余体育活动大都由体育老师组织,或经老师批准由学生自发组织进行。可见体育教师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们体育活动的质量。
五、结论
根据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比较积极的,兴趣也很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动机是存在问题的,老师应该对这一部分的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
(1)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学生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迫于升学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放弃参加体育活动。在当今社会下,大多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使得老师和家长一味的要求学生们把精力都放在文化课上,觉得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课余体育活动上。这种思想慢慢被一些学生们接受,就使得学生们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也不敢去参加体育活动了。
(2)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在活动项目、形式、场所的选择上,都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生在选择运动项目上喜欢集体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比较喜欢没有身体接触的,相对而言对抗性较弱,符合他们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活动的形式上,男生的性格比较合群,大多喜欢群体活动,而女生与男生有所差别,一般喜欢参加个人单项活动。
对策与建议:
(1)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要正确认识体育,体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是课堂体育的重要补充,应该大力支持课余体育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们都乐于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学校领导应首先认识到体育在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要正确认识体育,对学生们起积极地引导作用。
(2)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青少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比较高,同样的对一些新鲜的体育活动形式也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娱乐休闲的课外体育活动或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参与力度。拓展新的内容形式,使之更具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改变以往只宣传不落实参加的情况,切实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多彩,选择一些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竞赛紧密结合的项目,让运动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锻炼中的愉悦,愿意主动积极地长期参加活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协调、更持久。
(3)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应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地开展体育活动,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本地特色项目,对一些因场地原因不能开展的项目,老师应采取一些积极地应对措施,如把一些竞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合理改造,变成适合中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丰富学校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感到枯燥乏味。
(4)改善学校设施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5)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要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与发展课余体育活动,在面对器材和场地条件的限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及时地更新和补充,使这种环境早日得到改善,给学生一个优良的运动环境。使学生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提高国民素质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勇(1991.03~),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工作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