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期美术教学方法探究

2016-05-14矫凌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儿童画绘画美术

矫凌奕

儿童期的绘画教育,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抹杀孩子创造力和影响他们对美术实践活动兴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观察、思考、表现,这三点是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目标。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明确美术教育想让学生学会什么?是让学生能够照着物体或图片画的比较像?还是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画出自己的想法呢?毫无疑问,学会自由表达才是培养健康审美的正确途径。

一、明确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比教会学生画画更重要

1.来自现代国、内外高校师生、艺术家的启示

中央美院在读研究生李XX和他的同学们在画画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画面上总是显露出大学时期训练过的绘画方法和语言,无法让来自生命本体的语言在画面上展现出来;吉林艺术学院著名画家任老师在给学生讲画的时候,看的都是来自画面的感受、画面语言表达的有效性,而不是强调学生达到学院派的造型要求;我国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报考国外美术院校设计专业时落榜,而该校录取的是没有任何美术学习经历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对作品主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表达方式,该校的老师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学生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

面对以上信息,带给老师和家长的思考是:个性意识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做起。我们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善于创新、想象力丰富的学生。

回顾大家所熟悉的艺术家们,例如:凡高、毕加索、塞尚;我国的著名画家齐白石、林风眠等等,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时空的考验经典留存,正是体现了它们独有的艺术价值、个性艺术语言的魅力。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使用同一语言的艺术家,模仿在艺术的道路上只能是死路一条。个性的艺术语言才是造型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者,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由表达。

2.总结基础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首先,小学阶段不宜学习过多的绘画技法,应尽量保留儿童自发表现的画面。

一位深圳的小学美术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说她曾经“害”了一个孩子。一个她非常喜欢的学生,画画很好,是她的得意门生,作品获过很多奖项。在五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老师教这个学生学习素描,老师答应了,并且认认真真的教了一段时间,起稿、透视、调子的应用等等,这个学生学的很快,画的也不错。可是后来当这位老师再想启发她画些作品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像枯竭了一样,画出来的东西内容空泛,造型也很死板,以前画面上满是灵感的聪明女孩再也回不来了。这位老师非常伤心和自责,从那里以后再也没有教过其他小学生学习素描。

素描训练是绘画的基础课程,是通过透视学分析物体的空间结构来培养造型能力的训练。过早的学习传统的素描方法,改变了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限制了儿童期想象力、表现力的正常发展。也可以说剥夺了孩子自由创作的乐趣。

色彩也是同样。很多老师怀着教好学生的愿望,把自己多年学习的美术知识悉数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画的更好。可是绘画不是科学,没有一定之规,色彩的应用原理,是通过绘画者的主观理解而应用的,对于儿童画教学来说,过多的理论知识,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色彩,而且往往会左右了孩子自由表现的能力。

儿童期,是孩子能够自然提取生活中的物象进行表现的阶段,是弥足珍贵的时期,很多儿童画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往往是让成人望尘莫及的。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把过多的美术知识提前告诉给孩子,他们往往会按照这些方法的规律去表现,而让作品的语言有了局限性。

其次,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宜做过多的示范。

参观儿童画展览,可以通过作品看到教师是怎样进行辅导教学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完成后教师动手修改过的,画面上可以明显看出成人的用笔;一种是不同的学生作品风格雷同,这些作品无疑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第三种是同一位教师辅导的学生作品各具特色很难分辨。

第三种作品,同一教师辅导出来的作品各具特色,说明了教师善于引导,能够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自由表达。

第二种辅导教师采用的示范教学法是否可取呢?

儿童画创作既是让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试想一下,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完成作品,这对于成人来说难度也很大,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教学活动中当教师遇到较多学生在引导启发后头脑中仍没有形成的画面时,通常会采用示范教学方法,根据主题活动画一幅构图,让学生观察老师是怎样完成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导向性,会有很多学生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因为模仿是相对容易的。教学中,教师即使做了示范也要马上从黑板上擦掉,不要让学生照着来画。

二、帮助学生树立能够完成美术活动的信心

1.鼓励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开拓视野

儿童画题材的选择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些图像来自大自然、家庭、学校和学生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当他们用童眼看世界的时候,这些图像就像画面一样留存在他们的头脑当中。越是新鲜、活跃的图像就越清晰、留存的时间越长,反之,就越容易随时间的流逝变的模糊、失掉更多的细节;在越短的时间内唤醒这些记忆,画面就越鲜活、动人。

在美术课的教学互动中,能够发现,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的视野更宽阔、思想更活跃;而平时较少参加各种活动的孩子,他们能够结合课堂主题唤起的生活经验有限,体现在作品上,内容就容易单一、不够生动。

2.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情境,唤醒相关的生活体验

一个主题绘画内容,授课老师如果没有细心的准备,没有提供大量的视觉资料和充分唤醒学生对具体形象和色彩的想象,那么学生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的,缺乏童趣和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解惑:就是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是,什么样的问题都需要教师解答吗?小学生和成人的区别是很多问题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索,脱口而出,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思考后能够解答的,有些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引后学生要自己去实践领会的。如果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去回答,等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懒惰性,他们自己不用去动脑了。

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不答、反问和举例的方法。不答,学生就会反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性;反问,将“解惑”的任务转交给他自己去思考解答;对于确实需要引导的问题可以多举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关注绘画能力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对图像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顺利的掌握绘画语言。有的孩子能很快完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而有的孩子却面对画纸不知如果落笔。

对于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首先,要消除学生内心的焦虑帮助他去理解和体会艺术语言,树立信心;多提供给这类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鼓励。

教育是需要等待的,对图像不敏感并不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爱好,现反,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也许他们的明天会走的更远。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儿童期美术教育,不能仅仅从学生学会了什么技能技巧、画了多少张画、获了多少奖项来评价,而要看教育是否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有信心完成艺术活动等多方面来评价。

猜你喜欢

儿童画绘画美术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创意美术
我的儿童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