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提高中学生背诵的效率
2016-05-14陈健明
【摘 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从传统文化教学及实践的角度介绍如何提高课堂背诵效率的意义和做法,并从八方面对具体的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背诵;效率;意义;做法
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对背诵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把背诵淡化了,学生随便读一读,读过之后就像水淋鸭背,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但在传统文化教学里,尤其注重“背”功,我们古人读书是十分重视背诵的。记得大诗人郭沫若说过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就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所以许多文人学者都是从小就背下四书五经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他小时候读私塾的时候,每天都是读古文,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那时的“读”,也就是背诵,小孩子不能读懂也要读要背。在他的《五猖会》里也提到,父亲每天抽查他背书,如果背不下就不能去看戏。从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知道,那时的先生教学背诵占了重头戏,先生读得很陶醉,学生却不懂。既然孩子们读不懂,背书还有用么?可是请想,鲁迅后来的文学成就你敢说跟小时候背书没有关系吗?小时不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就领会了,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就成就了一位文坛巨匠。很多文人,也大都是如此。再看傅雷,背了很多书,甚至外文也背。他说,要真懂外文,精通外文,最少要会背几篇或几部外国经典。会背,自然也就会写,而且写得典雅漂亮。他说得好!他致力于外文的翻译,并翻译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很多外国名著,从中可以看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也得益于他的背功。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著名的文学家冰心等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很好的背功。可见,“背诵”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必要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强调了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畏“背”如虎,闻背色变,不肯开口读书、背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一条捷径就是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背诵。在学生课业负担日益繁重的今天,加强课堂背诵,把学生从烦琐的课外背诵中解放出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个人以为,语文课堂背诵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背诵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朱熹的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背诵亦是如此,三者皆到,背书如流。第二,背诵能够帮助规范学生的语言。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经过选择、锤炼的文章,有的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很规范的书面语言。在背诵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吸收,从而促进少年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三,背诵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背诵是有意识记的过程,学生通过反复熟读能锻炼记忆能力。通过强化训练,集中注意力,记忆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其四,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他们的材料库会在背诵中不断地被充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作文时,厚积薄发,就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对于如何提高课堂背诵效率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思结合法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朗读也可以借鉴此法。朗读是背诵的准备阶段,因而背诵前,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准确的朗读很重要。一是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书读得越熟,理解就会越深透。二是要求学生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于愈读愈有味,愈读愈有情,趣味无穷。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就是我们常说的融情于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就大大增强了读物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凭靠声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顿、语感、语调、语气等,达到口熟耳详的目的,从而激发起学生背诵课文的欲望,为背诵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背诵法
在进行背诵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不停地朗读是很难记住材料的。因为这是一种较浅水平的信息处理, 在指导学生读准读熟的情况下,我鼓励学生在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尝试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背诵的自信心。以“我要背”到“我能背”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成功的暗示。它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良好的背书心理。
三、示范背诵法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先在学生面前背会,无形中会增强学生要背会的欲望,何况现在的学生往往讨厌背书,因为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各科需要背记的知识太多了。所以,对于要求背诵的篇目,我在课堂上总是以示范背诵来代替范读,讲的时候也尽量不看书,背着给学生讲。每次学生眼中都放出神奇的光彩,注意力也格外集中,效果很好。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要学好,要背会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四、提要钩玄法
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老先生的读书法,不妨可以用在背诵上。学习课文首先要进行整体感知,背诵课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对课文有了总体的印象,有助于加强对课文的背诵,提要是文章的骨架,往往概括地再现了一篇文章,我经常利用文章的提纲,带动学生对全文的回忆,从而达到“引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隆中对》这篇课文的背诵。我根据“提要钩玄法”设计文章的骨架:抱负——推荐——对策——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总的印象,对策部分最难背诵,我又给学生设计了提要:
一论形势——豪杰并起。
二论曹操——不可争锋。
三论孙权——可援不可图。
四论荆益——可夺可据。
五论政策——内修外联。
六论蓝图——霸业可成。
根据这样的提要板书,即使文章较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逐层背诵,也能很快的熟读成诵,尤其是对于较长的文章提要钩玄法不失为背诵的一种好方法:
再比如《出师表》第一段,也可以用提要加关键词语进行背诵,通过边看要点边试着再现内容,逐层背诵,也可以迅速的熟读成诵。
开张圣听,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
追殊遇,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
诚宜——
不宜——
根据文章的层次,先分析天下的形势:不利的有三方面,有利的两方面,及诸葛亮的两条建议。根据提纲挈领法,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明确了主要内容,由于结构清晰,学生看了简单的提要后,脑中就很容易再现文章的句子,背起来就显得非常容易,而且背诵速度也非常的快。
五、各个击破背诵法
对于短小内容的文章只需直接背诵就行了,可对于大容量内容需要各个击破法来背诵。每一段根据容量限定好背诵的时间,背诵完一处后再接着背诵下一处。如:《春》全文背诵,对于学生稍有难度。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个部分来背诵,逐一击破,实验证明了这个方法效果要好于整体背诵。
六、抓住关键词语背诵法
背诵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狼》时,按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背诵,每个情节挑一些重点词语加强记忆,如:投、止、从、尽、窘、顾、奔、持、起、劈、毙等词语。学生很快就背下来了。
七、默写式背诵法
对于古诗,很有必要在背诵的同时加强默写。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调动大脑的记忆力。写错了或者有缺漏应该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办法,没有默写出来的学生要把错字改正,把缺漏的句子填写上。再反复抄两遍以加强记忆,这样他们加深了几遍的视觉印象,学生们态度都特别认真,把背诵的内容掌握了。
八、比赛背书法
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可开展背诵课文的比赛。具体做法如下: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赛选手,同选一篇课文,一人一句,依次进行,先背诵完的小组获胜。也可以分组派选手比赛,依背诵篇目多少来定名次定胜负,这样可以有效的检查学生背诵效果,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利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每个人都努力背诵课文。
背诵的方法因人而异,指导背诵也各有高招绝招。以上所说几点,不过一孔之见,只为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对语文教学中背诵的再度重视,传承我国古代优良的传统文化教学,回归语文最基本的做法。
作者简介:
陈健明,男,汉族,200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初中语文教学。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形成自然质朴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与家长的肯定。曾多次获得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