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中提高批评效果的实践探索
2016-05-14曹雅芳
曹雅芳
【摘 要】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方式,是对幼儿的错误、过失、缺点、不良的品德行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批评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是教师教育素养的表现,但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批评教育时存在着不少问题,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若批评得恰如其分,其效果比表扬更能促进幼儿的进步。如何运用批评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是教师应该思考的,本文通过调查及分析,对批评方法、原则及技巧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批评;方法;效果;原则
一、批评艺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成功教育”无疑是当今教育的主流,然而缺少批评与适当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批评艺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效果的好坏。当幼儿犯了错误时,有些教师喜欢用粗暴的方式批评幼儿,甚至对幼儿进行谩骂和体罚。殊不知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甚至是违法的做法,这不但达不到使幼儿悔过的目的,还极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有些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要比表扬更难操作,毕竟批评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有些老师批评起来毫无顾忌,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心理,一旦形成批评和抗拒的恶性循环,“恨铁不成钢”的良好愿望就有可能变成追悔莫及的结局。如果说表扬是一杯“可乐”,令人神爽,那么批评就像一剂良药一样,总会带上一些苦涩,给孩子一剂“良药”总比给一杯“可乐”更可能遭到拒绝,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批评幼儿时必须更加慎重。
二、批评的分类与原则
1.委婉地批评
心平气和地启发幼儿,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幼儿会很快明白你的用意,愿意接受批评和教育,而你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
2.冷静地批评
幼儿的缺点、错误有时让人十分气恼,你如果在气头上批评幼儿,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对幼儿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去批评教育孩子。你只有在情绪状况良好时批评,才能更理智、更客观。同样,幼儿在情绪特别激动时也不宜批评他,而应进行“冷处理”,等他冷静下来再对他批评教育。你用“低而有力”的声音批评孩子,会引起他的注意,也容易使他注意听你说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效果更好。
3.建议性批评
对性格内向、情感细腻、自尊心很强的幼儿可采用这种方法,即把批评变为建议,委婉地告诉幼儿按老师的建议去做就一定会有什么好处和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做。
4.无言式批评
幼儿一旦做错了事,他其实会一直担心你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他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你的批评和自己所犯的过错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你保持沉默,孩子反而会紧张,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无论哪一种批评手段或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可以综合应用,还可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当然,并非掌握方法,老师就能很好地实施批评,在这其中必须讲究原则。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发挥其效果就必须遵守以下五条原则:
(1)要有明确目的,以爱为出发点,使受批者感受到“老师虽然批评了我,但他们是爱我的”。
(2)要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如果不经过周密调查了解,不掌握全部事实,很可能以偏概全,幼儿是不会服气的。
(3)教师应具有权威胜,以身作则,否则任何说教都会引起相反的结果。
(4)必须适度和注意场合,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
(5)不能说有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更不许讽刺、挖苦、讥笑幼儿的生理和能力缺陷。
三、在实践中提高对幼儿批判效果的有效策略
针对影响批评有效的因素,我们认为教师们在对批评有了正确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批评方法后,要使批评更为有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多包容少指责
作为教师,应有广博的胸襟来包容幼儿的一切,有着发自内心地对幼儿的理解和关爱,有着让幼儿拥有一种真善美精神的力量。在面对幼儿的错误时,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多从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多理解幼儿的行为,少一些指责。但宽容不是放纵,不等同于放弃教育的原则、放弃评判事情的标准。
佩佩小朋友不小心将塑料玩具摔坏了,她没向老师讲,一个人跑到僻静处哭去了,我发现后,没有直接对她进行批评,这时佩佩己经有了负疚感,如果再责备她,肯定加重她的心理负担,但如果听之任之,又容易使她是非不分,影响她的成长。后来老师在整理佩佩的毛巾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弄脏了。这时,我抓住机会,问佩佩是不是把玩具摔坏了,佩佩承认是自己摔坏的,并向老师道歉,我对她说:“老师也向佩佩道歉,不小心把你的毛巾掉在地上了,既然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点就行了,但一定要跟老师说声‘对不起。谁都会犯错误的,老师也会犯错误,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错并注意改正就行了,小佩佩脸上又恢复了笑容”。
2.控制情绪,多温柔少粗暴
当教师预测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时,不妨用深呼吸或暂时离开的方式,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对幼儿进行批评。不妨试试笑着对幼儿进行批评,在批评中体现对幼儿的关爱和尊重,这样就不会产生粗暴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批评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根据观察,幼儿对教育者的批评所引起的反应,通常取决于批评者批评时所表现的声调和表情。当教师把批评的信息传达给幼儿时,声调、语气的控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比较和缓入耳,这样的句式,幼儿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反问句和祈使句在批评中尽量不要使用,而威胁、讽刺、挖苦的话语更要不得。因为亲切的表情、柔和的语调,不会让幼儿感到难过和害怕,幼儿能专注接受批评。
一次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我给幼儿讲故事,幼儿听得津津有味,牛牛却时不时地转身去看坐在后面的听课教师。我看到后,边讲述故事边走到牛牛面前,轻轻地用手摸了摸牛牛的头,笑眯眯地看着牛牛,同时继续讲述着故事。牛牛回过头来,缩了缩脖子笑了。紧接着,我下蹲、双手放在腿上,做了个“坐端正”的姿势。牛牛见了,马上把小手放到腿上,挺直了腰板,努力保持着端正的坐姿。我马上向牛牛竖起大拇指。
3.科学判断,多分析少随性
在面对幼儿的错误行为时,教师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科学的分析判断,不要只看到行为的表面现象就做出评价,要多了解、分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思考改变幼儿行为的策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多角度看待幼儿的言行,深入分析行为前后的原因,用适时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引导。
有一位小男孩聪聪,经常因为攻击其他小朋友而受到小伙伴的排斥,老师对他的说服教育成效不大。通过家访及与他交流才发现聪聪的父亲经常由于他犯错而打骂他,还经常给他看武侠录像,孩子己经挨批评成习惯了,所以,再批评的效果就差了。后来我与聪聪家长联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他多关爱、交流,才使他改掉了许多不良的坏习惯。
4.合理期待,多等待少急躁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有的幼儿只要教师批评一次就能改正错误,而有的幼儿批评教育了很多次,却不见有所改变。面对“屡教不改”的幼儿,教师难免会着急。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后,教师要给幼儿一个转变的过程,允许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不能期望每一位幼儿在批评后马上有改变。批评技巧的运用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施教。教师要运用智慧,最大限度地缩小批评的期望值与实效值之间的距离,真正使批评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小司机”游戏中。按照规则,“红灯”亮时,小汽车要及时刹车停止开动。但是,每次红灯亮起,牛牛驾驶的小汽车都不停下来。尽管老师用语言提醒,但第二次游戏时牛牛依然我行我素。我走到牛牛的面前,双手抓住了牛牛的方向盘:“哎呀,这辆小汽车的刹车一定出问题了,红灯亮起来了怎么还没刹住车呀,得送到修理厂去修一修了。”我带着牛牛来到了操场的一角,告诉牛牛要等待修理。说完就开始组织其他小朋友做第三次游戏,过了一会儿,我来到牛牛的面前,开始“修理”汽车。修理后,教师问牛牛:“现在你的小汽车的刹车一定很灵了吧,看到红灯一定能刹住了,是吗?”牛牛点点头。我又对着大家说:“小汽车行驶时刹车一定要灵哦,要是刹车坏了,就要送到修理厂等待修理了!”在后面的游戏中,牛牛再也没有出现“闯红灯”的现象了。
综上所述,既要坚持原则,又应灵活机动,批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批评的方法是很有科学性的,批评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实践中应发挥教育机智,善用批评、用好批评,使之真正成为塑造幼儿行为的方法,做为一名天天与幼儿朝夕相处的幼教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学习这门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正确地实施批评,能促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成功的批评一定能成为孩子改正错误和进步的动力。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实施批评也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锻炼和考验。
参考文献:
[1]关志宏,冯大鸣,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l月.
[2]毕淑芝,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12月.
[3]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