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情境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郑华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创设

郑华国

【摘 要】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情境的构造,通过各种手段方式,从而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情景创设对解决问题教育方式的重要作用。情景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相适应的情境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问题情境进行相应的描述,以期为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是操作流程中重要环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注意情境必须要来源于现实或者学生的生活,再通过问题的形式展开,保持和问题的紧密联系,才能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尤为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加速对未知事物的理解,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另外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融入设置的情境,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创造可以参与实践活动情境的机会,要擅于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生活中和实际数学相关的知识不甚枚举,要让学生能切实的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发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之后,再经过老师的辅导,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理解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情境是让学生发展心理品质,提升数学能力,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沟通抽象的数学学习和具体的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而积极性,消除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广泛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并擅于解决数学问题。具体有以下五方面做法:

1.引导学生主动操作

问题情境的操作性是指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动手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产生疑问,从而引出问题,唤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而且小学生大多有喜爱动手操作的性格特点,将具有一部分游戏特征的实践活动应用到情境设置中,比如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增加情境趣味性

小学生都有好玩的天性,对有趣好玩的事物往往会比较关注,而数学恰好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所以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把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隐藏在比较有趣味性的情境下。所以老师在情境设置时,除了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注意情境选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具体的实例和有趣的现象,在从这些有趣的现象中引起学生学习问题的积极性。

比如小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课时,在这门课程授课之前,让每位学生自己动手裁剪正方形或这长方形的纸片,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授课中,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组同学分别将自己的纸片粘在黑板上,然后提出这些纸片是不是一样大的问题,学生回答以后,在提出怎样判断的问题,最终引出面积的概念。提出概念以后,再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纸片,让对应的同学分别参与授课的游戏,在游戏中逐步探索面积是指封闭图形的大小的概念,最后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分别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4平方厘米的方块和16平方厘米的方框,让每小组分别裁剪三种大小的方框,再和黑板上的对比,最终选取最准确的一方为胜利方。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让问题具有层层递进的特性,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更难懂的知识,最终让学生在活泼轻松地游戏中获取知识。

3.融合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

学习的效果往往也取决于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经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和社会经验都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把数学教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放在与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与他们的生活有直接相关的真实情境中去,这能够直接帮助学生加快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与他们切实相关,自己亲身经历竟然能和课本知识互相辉映,这就已经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投入的学习数学。

比如在进行简单除法的授课时,我们就可以从真实生活中寻求素材,比如说吃早点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设定一个场景,我们告诉同学们爸妈这一段时间要出差,爸妈给了每位同学100块钱,在黑板上分别写出5元,10元,20元的答案,让学生在纸上分别写出自己每天要花的生活费,然后引出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生活几天。让学生小组之间分别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入除法运算,从而解决问题,这样,这一门本来比较枯燥的课程就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新课改对数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说明数学教育要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这就说明数学教育和生活的必然联系,体现了数学教育对生活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数学教育联系生活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中,老师要将生活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满足这种需要,在实践中,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这些经验之中。所以老师要擅于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题材,引导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观察和思考,从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数学中的《克和千克》这一门课程,课前先让学生们实现思考在那些地方能用到这两个单位,在课堂上,让学生把需求的东西模拟相应的产品,在课堂上设置“超市”,把学生所有的产品都标出来,老师充当售货员,分别给学生称取不同的重量,让学生亲身感受千克和克的重量,再引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对千克和克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5.保持情境的开放性

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对数学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在情境中适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但是保持问题的开放性,一道题可能有多重解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这种开放性的情境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意识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比如《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菜市场”,分别标注不同价格的各种菜品,还有一些文具,同时老师要保证价格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相关性,让每位学生带10元去买“菜”,并且要保证把钱用完,让学生自由组合“商品”,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组合,在不断的调整和运算过程中最终“花”出去10元钱,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熟练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知识,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个性,提升参与积极性。

总的来说,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对现代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是实现问题解决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参与知识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从而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4-206.

[2] 施玉萍.怎样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J].福建教育,2013 (04 ).

[3] 余静.新课程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学月刊.2010.(3 ): 105-106.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创设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