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

2016-05-14陈璐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室实践能力

【摘 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现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日后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以高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工作室教学模式;建筑装饰设计;实践能力;企业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虽起步较晚,却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随着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如何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大高职院校都在讨论探索的问题,这里我们以高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为例,探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筑装饰设计”这一新型学科开始崭露头角,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艺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其目的在于设计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环境,以此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装饰专业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现状有以下几点: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程之间相对独立衔接性不强、教师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实训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迫在眉睫。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只是教学过程的载体,利用这一载体,使教学内容、教室及实践最后合而为一。它是以职业领域和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接触公司的工作流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际操作公司的真实项目,共同商讨方案、分工合作从而完成整个项目。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传统教室的束缚,任务开展可以在机房、图书馆、公司办公室等场所,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体验工作流程,感受工作情景,从而真正主动地掌握就业所必备的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改往日站在讲台前的主导地位,转变成项目的引导者,学生则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逐渐养成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走向社会最需要的能力,工作室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工作室”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项目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也对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的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的设计项目,对专业在市场的形势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专业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深入企业锻炼,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才能胜任工作,这无疑对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促进加强的作用。

3.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工作室”教学模式作为纽带将教学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工作室均有一家或一家以上的公司或企业作为合作对象,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从公司引进较多的设计项目,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工作,实现在校融入社会,毕业后就可以达到无缝隙衔接;企业则通过低成本的投入获得无尽创意资源和优秀人才,从而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工学结合互惠的目的。

三、课程传统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的对比

1.传统教学主要问题分析

以“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为例,课程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目录逐一开展章节教学,以“学—看—练”为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充分备课、制作精美课件进行设计理论知识讲授,并结合经典设计案例给学生讲解,最后布置一个虚拟的设计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同时对学生的设计进行逐个辅导,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再进行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学过程传统有序,老师“说”学生“做”,教与学的过程是充实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职教理论指导,与就业市场的结合和互动还不够紧密,因此还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该专业有些课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都有相应的设计任务,甚至有些课程设计任务相似度极高,这就造成学生重复劳动学习量大;

(2)“理论”+“实践”课程,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在普通教室完成的,教学场地传统单一,使得项目的开展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建筑装饰构造与施工技术》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施工课程,院系也没有相应的实训室,更多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听得枯燥影响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是老师“说”学生“做”,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设计的任务是虚拟的,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不能与市场对接等。

2.工作室教学思路

“工作室”教学法的核心在于,以“项目任务”为基础开展和组织教学工作,围绕项目任务建立课程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团队,并模拟工作室的教学场景组织教学。因此如何引进“项目”来组织教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

项目的选择和引进是开展“工作室”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和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有所了解,并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以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为例,像《住宅室内设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等课程都很适合在工作室化教学中完成。其中《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中的服装专卖店设计项目、餐厅空间设计项目、宾馆空间设计项目、娱乐空间设计项目等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模块,从易到难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

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可由教研室主任为专业学术带头人,即工作室负责人、团队导师,其他教师为副导师,同时可以从合作的公司企业里聘请资深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作为团队的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在教学组织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的形式,而是以任务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开展教学。例如,为完成一个住宅室内设计项目,教师可以把三至五人分为一组,组成项目学习小组,把项目任务分给各组学生,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把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交给教师,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形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师生近距离交流与探讨,必然激活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某一阶段涉及到的相关课程可由其主讲教师做特别指导,如《Auto CAD》、《3d max》等软件课程教师根据制图的进度分别进行软件技术上的指导,解决学生制图上的难题。一个项目的完成由现场勘查、市场调查、方案制作、成果评价等阶段组成,学生通过项目学会自主思考、自觉管理、动手实践,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提高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却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它的建立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应应.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2013

[2]李梦玲.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大家,2012

[3]袁铭.高职建筑初步课“工作室化”教学方法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

作者简介:

陈璐(1987.7~),女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传媒系教师。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室实践能力
探析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建筑装饰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