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研究
2016-05-14叶安
叶安
【摘 要】2012年教育部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了修订,要求学生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且要求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这标志着教育部已经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已经成为今后作文教学的方向之一。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下作文教学中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想象力;探讨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想象力表达的途径之一,作为初中语言教学中一大版块,在作文教学中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主要的教学目的。想象力是人们在大脑中已有的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适当的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一切物质上的发明创造,精神上的创作,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创作、科学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想象力。以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为例,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在现代社会还有如此的魅力,主要是归功于作者非凡奇特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空白
由于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只注重文字表达的基本技能和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如人物外貌、举止言谈、心理活动、情感波动,事件的来龙去脉,所带来的影响等,而没有提及想象力要求。因此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处于一空白。以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为例,写作时,通常是老师限定作文题材,通常这些题材很陈旧,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几乎没有想象力发挥的空间。而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只停留在语句通顺,文章结构合理的标准,别提什么想象力的发挥。更有甚者,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文,引来教师的反对和批评。
2.对学生想象力扼杀
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很多教师在在语文教学中,总是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来评判学生的作文,而不尊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一些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和作文总是会引来有的教师的批评和嘲笑,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想象力活活扼杀了。一位曾多次参加作文大赛的评委感言:小学生的作文充满想象,生动有趣。而初中生、高中生的作文则只见技巧、套路,千遍一律,单调枯燥。
二、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文题材,如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世界的模样,穿越到唐朝等,这类题材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同时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引导学生合理写作
写作能力不是凭空臆造,而是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描述。以吴承恩的《西游记》为例,就是以《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法师取经的过程为基础,展开想象联想所创作,玄奘法师就是唐僧的原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1)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现实是想象的基础,只有对现实基础中的形象经过了解透彻,认识充分,见解深刻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想象。而观察是获得对现实基础认识的主要手段,以一代文豪鲁迅为例,正是由于鲁迅对封建社会中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人物的思想意识形态、性格特征、穿着打扮、语言动作等经过自己长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认识充分和独特而又深刻的见解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如,吴承恩在创作孙悟空这一美猴王形象时,为了获得猴子的生活习性的认识和了解,在晚年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下,依然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买了一只小猴。把小猴养在自己的书房里,日夜观察猴子的动作、神态、品性和心理。为了观察猴子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他又将猴子放生在花果山水帘洞,然后在这里长时间居住来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正是通过如此精细的观察,他才对猴有了全面、充分的认识,才能创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美猴王形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必不可少。
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呢,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观察,比如在观察人物时,要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特征、神态、思想、心理等不同方面来观察,这样就对人物有比较全面、充分的认识。例如在写《春》为题的游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春的色彩,春的声音,春的气候,春的意境等不同方面来观察。这样学生就能获得对春的全面,充分的认识。
(2)多阅读,学习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生动优美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联想技巧。想象的方式一般分为串联式和辐射式两种。串联式联想,就是以一条线索为主线,将与之相关、相似的材料串联起来,从中揭示一个主题,形成一篇文章。如古典名著《西游记》就是采用这种想象方式。辐射式联想,是以某一事物的特征为中心,想象都从这一点引出,环绕一点,形成辐射状态的思维活动。
三、进行续写、改写训练
一些文学作品在情节发展、人物命运、人物形象等方面留有空白或设置有极大的悬念,特意给予读者想象的空间,同时这些作品又有一定的基础,如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等,让同学续写、改写这类故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绝佳题材。
以《孔乙己》为例,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明他的最终结局如何。他是死是生,是怎么死的,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让对其续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学习,学生对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等有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前文已经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一定的铺垫,因此,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续写能力。
又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文章在谎言被孩子的拆穿后,戛然而止,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让学生续写骗子的谎言被孩子的拆穿后,皇帝是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大臣的反应会是怎样的,骗子会采取怎样的行动,群众的反应是怎样,既有无限的空间同,又有一定的基础作限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再如《羚羊木雕》一文,文章在最后一句反问读者:“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让人读后意犹未尽,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教师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续写,“我”回家后,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对社会上重物质、轻友谊的行为,该如何进行反思等。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可延续前文故事发展、人物性格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想象。
改写训练是培养想象力的训练形式,由于文章要表达的重点不同,因此在写作角度,描写方式等方面等不同,因此在文章某些方面留有空白、如《狼》一文采用第三人称表描写,因此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方面存在空白,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让学生改用第一人称来写成记叙文,来表现屠户的心理活动方面的波动,同时又要求表现出屠户的机智、果敢。又如《石壕吏》,可以让学生将其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达刻画来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能够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文题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改写、续写等作文训练途径,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丹.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5.(8):15-16
[2]刘根厚.初中作文想象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2(8)33-34.
[3]王林海.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