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的调查和分析

2016-05-14陈微微王亚平于孟飞黄耀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手机调查

陈微微 王亚平 于孟飞 黄耀

【摘 要】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低头族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老师与智能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能让大学课堂上的低头族抬起头来?面对这一难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求解决之路。本文通过对本校的在读大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相关调查,试图分析低头族背后隐藏的问题以及成因,探索解决途径,希望能充分发掘智能手机的潜力,让智能手机服务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手机;大学课堂;教学;调查

随着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覆盖面扩大,智能终端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与之相随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作为一名工作在大学课堂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深刻感受到,近年来大学课堂上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低头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学教学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为了深入探究这一问题,我们随机对在校大学生展开关于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随机对中南民族大学2015级(大一)、2014级(大二)和2013级(大三)的在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发放260份,回收有效答卷251份,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占比44%,女生占比56%,年级比例均衡,大一学生样本占比29.9%,大二占比35.9%,大三占比34.2%。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受访的251名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高达的95.3%。其中4G手机的拥有率分别为97%(大一)、67%(大二)、75%(大三)。5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低头族,有手机依赖症。那么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浏览无关信息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最多的是“偶尔看一下”,该选项随着年级的增长,比例呈递减趋势,大一71%、大二52%、大三37%;另一方面,选择“十分钟之内”、“半节课”、“整堂课”选项的比例则随年级的增高而递增,大三学生中整堂课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事情的比例竟然高达12%,而这一比例在大一的学生中只有4%。

2.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

约40%的学生选择“老师讲课无聊”;16%的人选择“有必须及时处理的事”;部分大一(14%)和大二(30%)的学生选择“讲课内容太难”;而大三的学生则有22%是由于“自控能力差”无法抵挡手机的吸引力;另外14%的大二学生和16%的大三学生是因为“受他人影响,看到别人玩手机,自己也不自觉的跟着玩手机”。那么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主要做哪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呢?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的结果相似,42%选择“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和MSN),15%选择“刷微博空间朋友圈”;而大三的学生选择则更加多样,25%选择“使用即时通信工具”,14%选择“浏览电子小说”,13%选择“浏览娱乐新闻”。

3.大学生对课堂上玩手机现象的态度

不同年级对课堂上玩手机所持有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大一71%学生“反对”课堂上玩手机,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则有仅有半数的学生表示“反对”,这一比例显著低于大一学生。三个年级的学生大部分(77%)承认"上课玩手机会否影响听课质量”,少部分人认为“可以边学边玩,二者兼顾”。那么没有手机是不是就能认真上课听讲了呢?大一70%的学生表示“会”;而大二和大三仅有27%和40%的人表示“会”,大部分人认为“玩手机只是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表现,并不是原因”。在内心感受方面,37%的学生表示对上课玩手机“没有感觉”,26%“没想过这个问题”,仅有28%的学生表示有内疚感,心里“会不安”,8%的学生选择“很开心”。大部分的学生(75%)表示能够理解“学校或老师采取的任何阻止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措施”。而在有效措施的选择方面,学生的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趣味性”,这一选项在三个年级中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呈现递减趋势,分别是大一82%,大二72%,大三66%;排第二位的选项在不同年级中出现差异,大一12%和大二17%的学生选择“开展手机正确使用教育”,而大三18%的学生认为“加强管理力度,适当采取惩罚措施”更为有效;甚至大三17%的学生认为“上课期间强制性要求学生把手机上交”可以更彻底杜绝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但是这一选项在大一和大二学生中则几乎为零。

4.大学生在课堂外利用手机开展与学习相关的事

学生在课堂以外是否利用手机开展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呢?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56%学生“偶尔”会利用手机网络查询作业答案,而“经常使用”的占少数;大三学生则不同,50%的学生会“经常使用”。那么利用手机网络查询作业答案就真的好吗?大部分学生表示“很方便,容易获得答案”,但是随着年级递增比例递减,高年级的学生逐渐也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答案千篇一律”。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相当高,4G网络的使用在低年级中更为普遍。大一学生在上课期间对于手机的管理更为自觉自律,而高年级学生的自控性则明显下降,高年级的部分学生甚至更倾向于老师采取强制管理或者惩罚性的措施来治理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这进一步反映出高年级的自律性在下降。同时高年级学生大部分认为即使没有手机也不会认真听课,原因是: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另外一方面是手机的诱惑力太大,QQ、微信、微博、娱乐新闻、电子小说是学生上课玩手机最常做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手机功能都需要手机有上网功能。从态度上看,低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认识到课堂上玩手机是不对的,而高年级的态度则发生了改变只有半数认为不对。结合中国现在高中教育的现状,我们推测,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高中的教育阶段,进入大学教育,在学习惯性上还是延续了高中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比较看重;而大学教育相对高中来说宽松很多,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对学生的管束较少,在这种外界环境对学生管束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变得学习懒惰,缺乏上进心。这也反应出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一旦离开了外界给予的高压学习环境,就会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自控能力差,所以才会出现高年级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课堂管理强度的想法。

四、结束语

智能手机的普及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虽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智能手机导致低头族出现的种种弊端,但是短期内低头族的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智能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仍然会存在,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能做的应该是积极应对,一方面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型的APP,将手机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比如阿比林基督教大学化学系就积极推广移动设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南缅因州大学的Lucillc教授让她的学生给常见的实验仪器制作简单的教学视频,然后在每台仪器上贴上二维码,使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访问。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智能手机为移动学习带来的契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降低,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将开启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常大宣.大学生不要成为低头族[N].常州日报数字报,2013,12(2).

作者简介:

陈微微(1983~),女,博士,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黄耀(1980~),男,本科,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王亚平(1997~),女,在读本科生,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于孟飞(1982年~),男,博士,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注: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JYX14016)。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手机调查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