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写作水平
2016-05-14王旭东
王旭东
【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是无处着笔、无物可状、无话可说,就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定的观察、积累和评判能力,因此也增大了作文教学的难度。基于上述实际,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积累和评判能力进行深入思考,以便服务于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教学;作文;观察;积累
小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愁眉苦脸,倘若问他们为什么怕作文?不少学生会这样回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其实,小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当广阔,内容十分丰富,他们每天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让这样信息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文字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三会”培养,以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学会观察
教学生学会观察,就是教会学生能观察人物、事情等。具体而言,就是既能观察事物的全貌,又能深入局部或进行重点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一旦作文,他们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了。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注意同学回答问题是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并随机进行评价。这种观察,可以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次,一些学生在放学路上遇到了“一位爸爸抱着自己的患‘脑脊血症的‘大头孩子”,学生们就用不同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个孩子的外貌,父亲如何花钱寻医以致流落街头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以及人们如何伸出友谊之手的情景,给人以生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一位学生说:“那孩子的头与众人的不相同。他的前额往外凸出,像屋檐一样,几乎把眼睛的光线挡住了,其实他的两只眼睛水汪汪的,长得也挺可爱,但在奇额的刺激下,也不觉得美观了。他的下巴往里凹,几乎没有了,看上去像个平底锅,这幅模样真让人害怕。他望着四周挤得水泄不通的观众,声声哀求说:‘可怜可怜我吧!这是围观的人还有谁不同情呢?只见大家纷纷从衣兜、手提包里掏出壹毛,伍毛、拾元……有的还跑回家拿来衣服,端来饭……看着看着,我的眼眶早已润湿了,我也情不自禁的从书包里掏出了全部的零用钱……”在此,我们可以欣慰的看到,这个学生的观察已经相当仔细、生动,甚至富有感染力。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必须通过长期、持久的反复训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言得之。
二、学会积累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佳词丽句。例如:我要求每个学生备一本读书笔记,随时摘录好的词句。学生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时,文中出现了“简直”、“眼花缭乱”、“情不自禁”等词语,我要求学生一一摘录下来,并注意“消化”。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在后来的春游活动中,当学生们路过一片果树林时,我问:“这树林里有哪些颜色?”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红的、粉的、白的……”我又追问:“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色彩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回答:“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愉快的户外活动中达到了,这不能不令人兴奋。
句子的积累也一样,一旦碰上独特的句式,我就要求学生摘录后大胆仿写。如总分句式,“竹笠”中这样的句子:“她头戴的竹笠,玲珑别致:在那塔形的尖顶上,嵌着一颗闪亮的珠儿。”我先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扩散思维,此句是写物体,我们还可以采用这句式写人、写景。然后进行模拟训练。一位学生写到:“我有一位勤劳善良的妈妈。一个冬天的早晨,小闹钟清脆的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嚓、嚓、嚓,前面发出一阵熟悉的擦衣服声,我赶忙把头探出窗户,慢慢睁开睡眼,只见妈妈站在洗衣槽旁,弓着背,使劲用板刷搓着衣领,十指在冰冷刺骨的水里冻得像一根根红萝卜,隆起手背上的冻疮被擦破了,但他坚持用受伤的疮手在水中一举一动……”
有些学生阅读兴趣广泛,除了课本,还阅读了不少的课外读物。对此,我要求他们经常性地做好读书笔记,并在写作过程中认真运用。像“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一事无成”、“胜败乃兵家常事”等,都是学生们在广泛地课外涉猎后为已所用的。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小学生的阅读空间,还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可谓受益终身。
学习各种范文的写法,也不失为一个加强积累的好方法。例如,学生写文章不会确定主题,不会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这些问题单靠作文课上讲道理、讲方法,学生不一定理解得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下功夫,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这主题又是怎样一层一层体现出来的,等等。诚如斯言,学生就仿佛跟着作者一块走进了构建文章的洞天。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学生就容易对如何确定和表现文章的主题摸到一点门径。
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多思,也是辅助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写人文章,请学生想想这个人的品质、性格怎么样,给人以什么启迪;如果是记事文章,要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如果是写物品的文章,要想想这个物品的特点的是什么,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时,在经过老师启发、点拨,把学到是的知识用于实践,就能逐步具有确定中心和表达中心的能力了,甚至做到自己能想象、会比拟……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会评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认为,好的文章也是改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实际中应引导学生讲获得的写作知识及时转化为修改能力。《菜根谭》中一位凡事应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不失为作文修改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学生参与评改,宜从“大处着眼”。教师选择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作文一二篇,让学生参与评改,可以包括立意、结构等方面,然后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相互督促评改。教师发现学生的评改的闪亮点就及时表扬,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出并纠正,最后由老师总结讲评。比如有一次,我选了一篇因审题失误导致选材脱离中心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题目是《给长辈的信》。从题目看,重点需理解“长辈”这一概念,而一位学生错位得地把表哥看做了“长辈”,文章内容自然都跟着表哥转了,一些学生发现这一尝试性地错误后,赶快将题目中的表哥改为了“叔叔”、“阿姨”、“妈妈”等。与之相适应,我针对文中出现的选材问题进行了示范“手术”,比如题材之间的交叉现象,语段之间的逻辑顺序,篇章构筑过程中“文脉”问题等,深入浅出,不厌其烦,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评价文章发挥了力所能及的作用。
学生独立评改,宜从“小处着手”。所谓的“小”,即作文中语病、标点、错别字等。我常常从学生习作中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病句,利用幻灯进行教学。如①“我有了这样一个天真聪敏的表弟。我不高兴怎么呢?”②“一路上,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景色和美妙的歌声。”③“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兴致勃勃的来到菜场。”④“有一次,我语文考不及格,王老师就耐心的帮助我找原因,像保姆一样把梦中惊醒的我在摇篮中摇呀摇呀,使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教师显提示学生句子中存在着语病、错别字、标点、修辞等病症,然后由学生独立评改。这样,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了叶圣陶先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小学生作文教学时一项综合工程,它需要小学生从说到写等各种语文能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力求坚持“由浅深入,从具体到抽象”等原则。只要我们善于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讲究实效,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永群.充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现代教育创新,2016年2月第2期
[2]陈明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中旬),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