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夸辞语境的妙处
2016-05-14尤主清
尤主清
摘 要:“拍马屁”一词,人们常用来讥讽阿谀奉承的言行。还其本原,它却是一种见面的礼节、习语、夸饰。即用夸张的语言(乃至行为)加予修饰,它既可以夸人,也可以夸物。既是这样,谈及夸饰也就不以为过,不为教唆了。以往,人们对物的夸饰会说得多些,而对人的夸饰却少得可怜。其实人才是夸饰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拍马屁;夸饰;夸辞;语境
“拍马屁”缘于元朝文化。蒙古人,好骑善射,视马以至爱,膘者为骏,故相逢时总习惯于摸探对方的马膘如何,继而拍拍膘马隆起的马屁股,随口说声“好马!”以示赞赏。久之,不管膘瘦如何,为博得马主人的欢心,都会拍拍对方的马屁股,一概说声“好马”,就此,逐渐演化成一种见面的礼节,以示仰慕,可谓爱客及马也。可见“拍马屁”不丢人,光彩!只是后人别有用心,不顾虚实,拍得造作、拍得不是时候、拍得不是位置,才让它放出屁来。它不该只是阿谀市侩小人加官晋爵的独门武器,还可以是坦荡君子交际场合的风流潇洒。上至国家元首会晤时的相互敬仰,下至黎民百姓见面时的相互夸奖。在丘吉尔的镜框里,只有罗斯福进门的直率,而没有他串门的鲁莽。在罗斯福的瞳孔里,只有丘吉尔坦荡的欣慰,而没有他裸身的难堪,他们何止是一般的夸饰,文过饰非的本事已是炉火纯青。伟人尚且如此,一般人相互夸奖又何须忌讳?只要用得恰当、准确,又有何妨呢?
“拍马屁,旨在怡乐对方,亲近对方,是一门精深的语言按摩艺术。”受“按”者情怡身健,美哉。它的贬义色彩,是后人给染上的,正其名“夸饰”也,它是用夸张的语言加以修饰。涉及语境,它还可能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表现手法,正如《文心雕龙·夸饰》所说的:“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它的特点在于凸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如《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像堇荼一样的苦菜,因种在周原这块肥沃的土地,味道都变甜了。前者,是为了突出泮宫的美好教化;后者,是为了突出周原的土地肥沃。倘若人们拘泥于文中的事实,就会觉得荒诞无稽。这样也就失去了该夸饰的真正意义了,正如孟轲《孟子·万章》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义。”它的作用在于是夸大对象的特征,大其大,小其小,美其美,丑其丑。好的夸饰,就像一幅漫画:粗看失实,细想则极为逼真,传神。
当然了,夸饰也不能痴人说梦,不着要点,夸夸其谈,其实它有对象区分,事物的夸饰和人的夸饰是不一样的,有道是有形易摹,无形难追。情思更是随境而异,终无标一,何况人们又误之为谄媚,羞登文坛,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闪烁其词,为此对人的夸饰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竟成了流落江湖的旁门左道了。如此重物轻人,蔽美嫉贤,的确不利于对夸饰的全面掌握。
其实对人的夸饰乃夸饰之重难点也。谓之难点,是因为它既要外彰其形,又得内怡其心,双重效果,它是难上加难。像宓妃那样的仙姿神韵,也只有神仙默许,换成凡人则可能挑剔。就算是高手的曹植,也未必让她惬意。谓之重点,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结果,要是人们掌握了对人的夸饰,就直接解决了夸饰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基本掌握夸饰的所有问题了。现就以人为例谈谈夸饰的语境,为了不打乱大家的思路,同时又不乏于形象、生动。姑且沿用“拍马屁”的说法,不过这里仅取它对人夸耀的通常意思,并不特指攀高结贵者的阿谀奉承。
何为夸饰的语境?就是以语言材料为中心,即内在语境,就是夸饰的语言,其实它也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但语言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以对象的企望为中心,只有以它作为出发点,在其他诸因素中找到契合点才能拍到“乐穴”。可见,外在语境是夸饰的前提。
只有深究外在语境才能拍得对,仅仅是拍对,功底尚浅。只有拍得对又拍得好,才是上乘。也就是说,既要夸得对,又要夸得好。要想夸得好,就得继续在内部语境上下功夫。诸如词义的轻重与褒贬;辞彩的浮华与素雅;道理的平直与曲婉;情调上,或是深沉的赞叹、或是轻松的调侃;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夸者,应不卑不亢,不露阿谀之形;承者,宜体面欣慰,不呈尴尬之态。于是夸辞宜精其乐穴,内容不得违背事理,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生活中,有些人,为了以示敬重,总是辞彩斑斓,言语滔滔,与其说是夸人,还不如说是自我标榜,风光了自己,冷落了他人,本想与人套近,结果更加疏远。有些人,为了誉美,文过饰非,其结果是:文,文不了过,饰,饰不了非。扭丑成畸,致对方以未成人形的猴子。事与愿违。诸如“领导,您还亲自上厕啊!”偶有发生。善夸者,辞彩素雅,言语精约,道理圆合,当之无愧。拙捧者,辞彩浮华,事与愿违,捉襟见肘,处处难堪。例如:郭老评书法,文没文过,非没饰成,欲捧入嘲落笑柄;林帅,说圣言,辞彩素雅,文字精约,道理圆合,藏慧根;刘姥姥以傻衬智,捧得贾家婆媳飘然上云天;王熙凤捧中带抚,一语双关,贾母体面,黛玉宽心。这些常见的例子以供借鉴。
夸饰,不只是文辞,还可以是行为;不只是学识,更在于智慧;不只是书面,还可以是现实;不只是揶揄,还可以是赞美。要是我们仅从它的贬义或言辞上考虑,就可能局限了它的外延。倘若人们掌握了对人的夸饰,且能在现实中就好的方面加以运用,它就不仅仅是文采,还可能是一种时尚的礼节。很多好的东西都是在赞美中得以形成并发展的。在我们对丑陋东西揶揄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好人多点几个赞。园里的香花多了,毒草自然也就少了。期望人们夸得好,夸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