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2016-05-14周淑贤
周淑贤
摘 要:高中时期,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不理想。由此,高中教师必须提升英语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学习;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对于很多的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学生都可能因为小学、初中时期没有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故而到了高中,就更难学习英语了。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英语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以下就是笔者进行的一些分析,以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教师循循善诱,逐步进行。由此,教师就需要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预习,像拼读单词、认识新词,等等。而在正式的授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新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以及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指导学生,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当然,在讲评课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讲解,分析命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思路。以此逐步引导,让学生逐渐脱离教师,自主地进行英语学习,完成英语任务,提高英语水平。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本单元的单词、新词进行预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认识新单词与新词,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考中的英语包括:听力、填空、完形填空等六大题型,如此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取得高分是非常困难的。由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各种题型,并且能够攻克这些题型。由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解决英语题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对于听力这一题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下载好听力材料,随时听随时记,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去看一些美、英等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电影,让学生自己探索,提高英语听力。而填空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法以及词汇等,就需要教师讲解了。但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当然,这还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但在学生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题目的印象,同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能够更为用心地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仅仅是在课堂中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将高中英语内容完全理解的,甚而融会贯通的。由此,教师需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引导学生将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进行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当然,教师必须认识到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必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由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解一些解决英语题型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将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运用于课后的题型之中,促使课外与课内进行有效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阅读技巧,教师应让学生将这些阅读的技巧运用课外阅读之上。还有,基本的语法,也要求学生掌握,且能正确运用。所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自己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最终还需要回归于课堂。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用于课外英语练习,在课外练习遇到问题时,在课堂上提出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英语“The Olympic Games”的“Summary of the interview”的教学中,在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用英语进行仿写,但保证基本意思不变。而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留下来,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解决。如此,不但促使课外与课堂英语学习有效整合,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通过课外的英语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上就是笔者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所有分析。学生自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升了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当然,以上笔者的分析还不够全面,仍需更多的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吕君,韩大东.韩国《中小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父母用)》述评及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
[2]张涵钧.高中文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