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与注意事项
2016-05-14李中海
李中海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高中文言文的要求很高,从教材对于文言文的篇幅增加,到高考对文言文的分值提高,都显示国家对文言文的重视,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低,课堂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从学生角度来看,主要是文言文基础差;从老师角度看,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然而现行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和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对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但在文言文合作学习中,教师仍然需要注意小组建设、问题设置和反馈评价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文言文;运用意义;注意事项 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分别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注重个性发展三个角度明确提出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的观点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其目标定位很好,但从现实的教学效果来看,文言文教学出现了“高耗低效”的现象。
从学生层面来说,主要在于文言文基础薄弱,读不懂文章;学生又缺乏一定的毅力,高中文言文,很多篇幅很长,学生也没有耐心去读;再加上对学习文言文思想上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就不感兴趣。
从老师层面来说,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一个模式讲下去,字词句逐条讲解,然后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文章语言翻译、文意疏通,一篇文章讲解就在这样的模式中结束。一篇这样讲解还可以,篇篇如此,学生乏味,老师也感觉无味;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丰富,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语文文言文课堂缺乏活力。由于文言文很长,像《鸿门宴》这样的文章,老师要讲解三至四个课时,老师觉得很累,再加上学生不想学,老师就产生厌教的现象了。
要改变文言文课堂缺乏活力的现象,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并在高考中得高分,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出现的“高耗低效”的现象?研究者众说纷纭,比如,诵读法、激趣法、情境法、情感法等,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言文教学方式进行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没有改变文言文教学“学生烦、教师烦”的困境。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也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课堂局面,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基于这一理念,笔者从平时的课堂实践出发,就合作学习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一、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就是听老师讲解,然后记笔记,最后背诵,周而复始,枯燥无味。然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与交流的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文言文中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承担积极的责任,参与到学什么、怎么学的过程中。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互联网和其他辅助资料,大家进行明确的分工,各成员可以分别解决文言实词、句式、翻译等分工,然后小组内讲解互动,解决共同的问题,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同时对学生来说,文言文变得更有吸引力,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成为如何提问和寻求答案的自主学习者。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分工合作,他们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会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又要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相互理解配合成员,协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投入自己的任务中,又能规范、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比如,学生在合作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小组合作可以进行下列分工:成员一,负责语音的校对,然后熟练地朗诵给小组成员听。目的是解决字音和断句。成员二,负责关键字词的理解,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成员三,负责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成员四,负责特殊句式的划分与翻译。各自完成后再进行相互交流,然后把不理解的或者有争论的,让老师进行引导。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同时在针对某些问题有意见分歧时,相互辩论,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多角度、多思维,长此以往,有利于他们对于问题的深化和多思维发展。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知识不断生成、建构,要比传授教学更受学生欢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交流,会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字、词、句通篇讲解,生怕漏了一个知识点,结果是老师累,学生更累。因此,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不利于文言教学的提高。
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老师对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老师既要考虑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达到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因此,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考虑的不是教了多少,而是考虑如何进行引导。导的好,学生文言文的成绩才能提高,引导的不好,文言文教学将会出现“高耗低效”现象,因此,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老师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建设问题
(1)进行小组人员的确定。一般4~6人,依据自己班级情况而定,人员安排不可随意划分。如果依据家庭背景来分有点繁琐,笔者建议依据各人的成绩来划分,比如一组4人,我会依据四个人的不同优势进行组合,组员1语文好,但数学差;组员2数学好,但英语差,组员3英语好,但语文差,组员4理科特好,文科差。按照这样一个优缺互补的条件进行划分,在讨论问题时,小组有个核心人员进行引导,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2)分工明确。在每一科学习中,总有问题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此时,不能把问题完全抛给小组某一人,其他三人在那里无所事事。这就要求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比如,讨论文言文某个问题时,个人都要发言,然后,甲同学负责记录,乙同学负责总结,丙同学负责展示,丁同学负责补充等。只有分工明确,才能让大家都有可能进步。
(3)确定评价方式。小组内要有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方式。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如,口头的、加分数的、物质的等,但不管怎么样,评价是对成员工作的肯定,好的表扬,不好的改正。
2.问题设置问题
在文言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最有效方式是小组合作,因此,让学生合作学习,特别是文言文课堂内合作,老师的问题需要明确化。所谓明确化,就是老师抛出的问题,首先是学生通过自己一人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其次,所讨论的问题肯定是本文或者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不可抛开文章进行无边际的漫谈,也就是说,讨论的问题要有意义。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解决。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时,就抛出:“请大家合作讨论探究陶渊明鬼区时的心情怎么样。”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效问题,不适合合作讨论,因为陶渊明归去的心情,文章有明确的句子“舟摇摇而轻扬,凤飘飘而吹衣”等。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把问题设计得精心和有意义。
3.反馈评价问题
加涅认为,在学习者做出反应、表现出学习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这要求教师在小组活动之后,要及时对反馈讨论成果作出评价,同时要综合小组讨论时各成员的情感态度效率进行评价,帮助小组进行反思整改,最终得到提高。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展示,学生展示完了后,就说很好,然后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对于学生的成果、思路、考虑的深度等都没有进行很好的评价。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尤其在文言文合作学习中,老师的评价得当就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与探究兴趣。
总之,针对目前文言文的现状,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地解决目前文言文教学困境的有效教学方式。它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更能让文言文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