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茶,敲开了通小康之门

2016-05-14感恩向文

源流 2016年5期
关键词:芽茶博罗县罗浮山

感恩 向文

博罗县柏塘镇是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又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该镇种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700多年前,兴于唐,盛于宋,流香至今,自古以来,罗浮山茶便是岭南四大名茶之一。到了近代,罗浮山茶以柏塘的品种最具传统特色、种植分布最广、茶叶质量佳,因而柏塘茶成了罗浮山茶的代表。

千百年来,柏塘人与山茶“相伴”,年复一复,种茶、摘茶、炒茶、卖茶,但却始终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上世纪90年代初,由博罗县老促会牵头,在省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实施农业产业“一乡一品”战略方针。博罗县委、县政府及柏塘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山茶的保护和发展,充分利用柏塘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全方位推进山茶产业的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0年的努力,成绩凸显。2013 年,全镇茶叶产值3.6亿元,茶农人均收入2.9万元,比2012年增加近5000元;2014年产值达4.8亿元;2015年产值预计超6亿元。

山茶,敲开了通往小康的大门,柏塘人下一步怎么办?

柏塘镇“一班人”心里明白,柏塘茶仍生在“深闺人未识”。究其原因,一是种植面积太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缺乏拿得出、叫的响的知名品牌。因此,他们一面向群众宣传发生在身边的种茶致富的事例,一面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3年以来,全镇新增茶叶面积约4500亩,新增种植户约550户。

此外,柏塘人也开始重视创名牌了。经过多年的探索,一种外形紧结、细匀、卷曲,汤色柔亮、清澈,滋味浓厚、回味甘甜的“柏塘山茶”问世了,并且很快成为博罗柏塘的一张亮丽名片。

2010年,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在柏塘镇发现了源自天然的全国稀有珍贵的小叶种紫芽茶。这一品种正是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茶,紫者上,绿者次;野者上,园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茶中上品。一时间,各大报刊、网站争相报道,柏塘山茶的知名度陡然提升。2015年上半年,在惠州市老促会和市农业局的支持下,柏塘镇计划发展1至2个紫牙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发展小叶紫芽茶专业种植园。

为了让茶农在茶叶种植、种苗、技术、资金等方面有所保障,柏塘镇陆续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全镇已有种茶专业合作社18个。

为了扩大柏塘山茶的影响力,柏塘建立起柏塘镇山茶交易中心,将茶叶现贷交易、电子商务、茶叶博览和茶叶文化交流纳入茶叶专业交易中心。同时,把柏塘山茶的茶文化节、斗茶节,固定为柏塘镇特有的节日,积极做好柏塘山茶的品牌、茶文化展示、展销等宣传活动。

据柏塘山茶合作总社理事长张天才介绍,为了解决茶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合作社尝试“合作社+互联网+山茶”模式,走网络微商销售之路。这一销售模式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未来茶叶行业的发展“钱”途。

猜你喜欢

芽茶博罗县罗浮山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小枣叶托起致富大产业——阳府井枣芽茶引领吕梁药茶发展新引擎
浅谈如何提高我县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效率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温暖的拥抱
基于SWOT分析的罗浮山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博罗县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博罗·罗浮山
紫芽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