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开展《弟子规》教育的策略
2016-05-14李安平
李安平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探索出一套以开展《弟子规》班会课教学为主线的行之有效班级教育的模式。抓好“读”的环节,让《弟子规》班会课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探索研究新教法,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性与人文素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中职班级 《弟子规》教育 班级教育模式 策略
一.抓好“读”的环节,让《弟子规》班会课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上《弟子规》班会课的时候,笔者重视引导学生诵读,力戒张口不发声“假读”的发生。从诵读方式上来说,“读”分为“个体读”, “组读”,“领读”,“抢读”,“竞读”。学生最喜欢“竞读”。具体操作如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一个组“读”,别的组倾听;这个组读完,其它组指出该组读错的字。错一字扣5分,之后把最后得分记入该组的学期总分里,一学期结束进行奖励。这样一个富有张力的竞争机制,使学生上课的参与激情高涨。学生能把别的组读错的大部分字找出来,到自己读的时候能吸取教训,及时提高诵读水平。实践证明,这样读,能取得良好实效。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上课积极思考
《弟子规》上课时,教师应不断提出问题。上课提问要讲艺术,教师提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泛、太难,这样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了搞好课堂提问,笔者在每一堂班会课上课前,进行了扎实而认真的准备过程,将上课时要提的问题准备到心中一清二楚。正式上课提问题的时候,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掌握状况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回答。因为提问艺术,问题设计得当,学生接受的速度就快多了。为了激发学生上课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笔者经常采取竞赛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法也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一个组回答,别的组倾听;这个组答完,其它组指出该组答错的地方。错一处扣6分,然后把最终得分记入该组的学期总分里,学期末进行奖励。这种方法学生很欢迎。他们为了给自己的组争光,人人深入思考,组内讨论十分热烈。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回答准确性提高了,《弟子规》上课实效也增强了。
三.探索研究新教法,新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性与人文素养
《弟子规》的品德教化性质决定了这门课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它体现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知识,而是一种品德素养的全面提高。这种素质的提高,单单靠班会课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在参与式教学理念的促使下,笔者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模式。在一学年内,笔者有计划不间断地围绕《弟子规》开设诸如“诵读比赛”、“演说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翻译比赛”、“接龙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教育模式的落实,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必要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弟子规》课程的喜爱。学生的文言文修养、品德素养在一种充实奋进、活泼轻松的氛围得到了提升。事实说明,学生们很喜欢这样上《弟子规》,这也成为笔者今后不断探索、继续努力的方向。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象、动画、文字于一体,可感性、趣味性极强,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笔者也顺应教学信息化的潮流和趋势,不断推进信息化教育钻研,不懈追求,较好地将这种教育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弟子规》班会课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例如,《弟子规》中的章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入则孝》是传诵几百年的名篇,本章以“孝”为主线,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深深感染着人们。然而,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孝”是非常抽象的一个范畴,学生不容易深刻理解。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应该让“孝”画面化。如果此时不加深学生对“孝”直接感知,即使学生对《入则孝》的内容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其内容的深度把握,那么这堂班会课就很失败。为了深化学生对“孝”的认知能力,笔者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孝”的视频资料,然后制作成课件,上课时演示。这样的教学,既有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束,学生显得意犹未尽,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独特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