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探析

2016-05-14聂勋伟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聂勋伟

【摘 要】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着人文精神教育的主体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加强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将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重点。本文探讨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人文教育

一、引言

现代社会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是综合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目前的中职人文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

二、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现状

(一)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而文化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民族、群体所共有的符号、价值观以及规范等;人文精神则是指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时所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品质等,具体来说还包括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处事原则以及道德品质等。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精神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塑造学生的人格、生存意志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中职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过分重视语文阅读的工具性,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过于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引导功能;(3)过于依赖学生的集体学习和统一教学,却忽视了个体差异和独立思考;(4)过分提倡探究性阅读,虽然能够放得开,却收不拢。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要点

(一)生命意识教育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中所采用的阅读文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饱含了作者对于生命个体意义的追寻以及生活加之的思考;而《我与地坛》则警示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以教育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明白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些都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生命意识教育的丰富元素。

(二)爱与责任意识的教育

爱与责任意识的教育重点,包括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层面,要求将建功立业、承担家庭社会责任作为崇高追求。我国自古以来讲求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重点。例如:在学习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学习到邹忌对齐王的委婉劝喻,其中体现出了不计个人利益,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而学习《邓稼先》,则能够深入理解主人公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大爱之情,荡涤灵魂,是实践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理想与意志的教育

理想和意志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两种重要因素。实现理想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意志的教育,就很可能仅仅空有理想,难以坚持,从而半途而废。例如《过万重山漫想》,即向学生充分地展现了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意志;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四)审美意识的教育

入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具有美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学习《赤壁赋》时,即可在让学生领会自然山河壮美气势的同时,欣赏到人的精神风貌;再如《边城》《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等文章,都能够向学生展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

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

(一)注入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其核心内容应当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环境背景、语言表达以及描写方法等方面,探讨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另外,教师还应当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审美的需求,从而挖掘文本内容中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容,如亲情、友情等,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感情之美,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增强语文课堂的审美趣味性

美文需要美教,这就是经常提到的细读教材达到的效果,教师应当对教材中名文美篇的精华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耐心的咀嚼,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语文篇目中所蕴含的内在美,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领略美,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加以诱发,使学生逐渐形成精神方面的知识渴求。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话题,让学生以此为抓手来自主品读:“经典美文常读常新,在不同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美。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美点?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话题为:我欣赏《荷塘月色》的____之美。”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话题:(1)今夜月明人尽望——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①朦胧淡雅的画面之美;②动静结合之美;③虚实相生之美;④月下荷塘朦胧之美。(2)清词丽句必为邻——清新典雅的语言欣赏:①多角度描写之美;②炼字之美;③叠词运用之美;④比喻之美;⑤通感之美。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提倡个性化阅读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求关注学生主体以及个性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倡尊重文本和作者,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不同的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学习中,需要重视读者自身的经验积累、所掌握的知识和思考的角度等。以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为基础,如果出现超出文本或作者理解范围的问题,教师就应当进行适当的点拨,重视学生自己的个性理解,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充分调动起来,从多方面去学习作品的生活、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合写作表达人文态度

言为心声,在写作中融入人文精神。语文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作为教师,我们教会了学生“思想要明确”“立意要高”“选材要典型”“要写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结果,学生的作文假、大、空,严重与生活脱节。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忽视了“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这一重大事实。真实才能感人,生活本身是五彩斑斓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来就是一篇充满生命色彩的好文章。教师要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回到学生本体,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精神的自然流露。

(五)实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控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重视问题的提出、解答,知识的联系与应用。探究性学习将学生带入动态、开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探究和讨论,建立开放性的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创造力,进而将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

(六)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教师应当积极赋予语文课以创新和开放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丰富其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在业余活动中融入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娱乐性,实施全面的素质拓展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七)倡导诵读阅读教学法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重视熟读和背诵,以读为上、为美。诵读是培养书面语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通过诵读文本,学生想其景、揣其义、摹其情,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素养,涵养了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要关注到“腰鼓队那充满天地间的生命活力”这一人文主题,之后将课文剪辑为一篇《安塞腰鼓》朗诵材料,在学生如痴如醉的朗诵中,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五、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提高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人文素质的教育则需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载体和媒介,要求中职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采取丰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人文思想,继承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文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3(11):26.

[2]曹耀清.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57-58.

[3]王风良.人文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9):264-265.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