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6-05-14张国宝

教育界·上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误区应对策略新课改

张国宝

【摘 要】新课改给教育教学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本,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误区 应对策略

新课改给教育教学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教师把新课标中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学之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全体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对新课标领悟不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存在着与新课改理念“形似神异”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一些误区,这些不良现象应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

一、忽视了学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在读中与文本的作者交流思想感情,体会人文熏陶,这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只有抓住词句的重点,抓住文本教材的运用,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与文本作者交流的目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生怕有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或者害怕学生分析错误,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朗读不准确或语气理解方面出现错误也不加以矫正,不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品读,怎样怎能透过字、词、句、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二、片面追求积累,忽视活化运用

很多教师把语文知识积累的侧重点放在每个单元的“积累和运用”或“语文园地”上,放在古诗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遍一遍地抄写和默写,从不考虑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有些做法还带有“体罚”的嫌疑。积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验。抄写词语解释,背诵重点句子的含义,默写古诗意思等做法仍然存在,积累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作业依然是单项训练多、脱离语言环境而进行的字词句训练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型的练习题偏少。学生平时作业中甚至连“造句”这样的题型也少见了,教师不重视作业的设计与整合,把基础训练当成唯一的课堂作业,甚至变相地要求学生购买课外资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链接生活”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教师为什么不能从教材给我们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呢?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作业设计和命题上关注学生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的表述、判断、评价等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能灵活地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学生作文成人化,缺乏个性

从学生作文情况看,成人化习作多,反映童真、童趣、童言的作文少;脱离生活,内容单调,形式呆板,平淡无情(奇)的习作多,来源于生活,蕴涵独特体验,形式活泼,个性化的习作少。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是语文试卷中占分数比例最大的,考场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范文,在考场上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了。另外,在作文的批改上仍然以改为主,学生的习作往往被改得一片红,教师的苦和累可想而知,但学生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作文本发下来后,学生只是看一下成绩就完事了,教师都替学生办好了一切,那学生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再者,在习作的讲评上,有些教师用一个“阅”字表达所有的心声,有的仅仅给出分数表示“老师已经批改过”,这些都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在习作的指导上,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由地写,写出个性;内容上求“真”求“活”,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言;要将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生活中,辐射到阅读课上,因需而写,养成习惯;在作文的批改上,教师要在“批”上下力气,重“批”少“改”,多“启发引导”少“全权代劳”。提倡学生自评自改。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大胆让学生自改互改。教师的评语应当以鼓励为主,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做文章。

四、刻意创设教学情境,热衷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有的教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和多媒体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教学方法,遵循规律,从而达到上好语文课的目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误区应对策略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