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天空不下雨
2016-05-14周莉华
周莉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迅速增加,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有6100万之众,且有逐年上升之势。大多数留守儿童里呈现出“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现状,是教育管理的社会难题,也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社会稳定、教育均衡、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我们一定要理性认识,高度重视,多渠道、全方位拓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新途径、新领域。对此,许多有志之士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留守儿童爱的家园,让留守的天空不下雨。
一、利用计算机建立留守儿童电子信息档案,优化管理模式
教育实验表明,成长记录袋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方式。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记忆、储存、交互、兼容、检索功能,可大大拓展并优化成长记录袋功用。
开学初,我校分班对每位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个人电子信息档案。内容包括留守情况(即单亲外出或双亲外出)、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监护人职业、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家庭住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等。该信息档案袋是开放的、过程式的,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补充完善,完整记录下学生各学段成绩、个人表现、阶段评价,勾勒留守儿童成长发展路径,有效进行过程管理监控。这样,既使教育管理精细化,又为学校、家庭、社会全景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方式、手段
(一)剪辑优秀网络视频、音频、文字资源,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出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乏、安全监管不力,心理健康、道德教育薄弱。作为学校,理应肩负起这一功能性补偿。为此,我们充分借助于网络中优秀的音频、视频、文字资源,合理剪辑、加工、整合、创设情境,加强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亲情教育。
(二)利用数码音像技术,拍摄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场景,反映父母期待、厚望、寄语相关访谈,制作主题节目,进行思想教育
众多留守儿童家长们迫于生活压力,常年奔波在外,感情上,对于他们的子女总存在一种负疚感,于是家长们便尽量满足孩子对钱的需求以求补偿。这恰恰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孩子们既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也不会感恩看待这一切,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最终陷入金钱怪圈不能自拔。为此,我校尝试以班级为单位,专访一些典型留守儿童父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片段:一天到晚劳碌奔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居住环境简陋恶劣。同时,辅之以对话访谈,记录下父母们面对儿女语重心长的诉说、含辛茹苦的厚望与身不由己的无奈,加之教师组织、渲染,让学生感受父母生活艰辛与不易,从而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并自觉报答父母,反哺父母。
(三)利用视频聊天系统,加强亲子互动,强化亲子心理场效应
父母儿女之爱是最基本的人伦之爱,但长年时空阻隔,让爱失色。为了避免亲情缺失,让孩子感受亲人就在身边,我校开放多媒体教室,每周轮流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视频聊天,让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再度清晰起来,感受到父母关爱无时不在,强化亲子间心里场效应,维系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整合资源,开办校园网站,给留守儿童心灵安个家
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心灵落寂,情感荒芜,心理患疾严重。他们成了游戏厅、网吧的常客,抽烟、喝酒、打牌成为他们的最爱,最终变为问题学生。为此,我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打造留守儿童专门网页,给留守儿童心灵安个家,寻找一处灵魂栖息地、一个精神家园,用系统的、健康的思想来引领他们崇尚真、善、美,不误入歧途,玩物丧志。该网站主要栏目设置有:
1.读书园地。主要内容包括新课程标准要求必读文章、文学名著、经典美文、童话故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心灵驿站。主要反映少年儿童、少男少女成长轶事、心路历程、心理健康等相关文章或知识集萃。
3.道德走廊。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伦理教育相关文章,分为孝敬篇、爱国篇、守纪篇、励志篇、创新篇等。
4.成长在线。此为在线交流论坛,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可以在这里倾诉,由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给予疏导。
5.家长学校。这里收集着供家长、监护人学习的相关资料,增强他们对子女进行科学教育管理的能力。
6.互动中心。主要登载典型留守儿童个案,每班的“代理爸爸”“爱心妈妈”利用互动中心交流工作中的得失,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7.留守天地。这是留守儿童们交流自己意见、看法,发表各类作品,展示成果、先进事迹的一方天地。
三、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提高教师应对留守儿童教育技的能技巧
留守儿童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全新课题,也是对教书育人工作的巨大挑战。作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把握留守儿童教育特点、规律,寻找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宝贵经验举措,彼此交流共享。近年来,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时常徜徉于中国留守儿童教育网、中国留守儿童网,认真学习、研究留守儿童教育成功经验,合理移植、借鉴山田模式,得心应手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取得满意效果。
当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也需要多种教育手段有机整合,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还将不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