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理哲:
2016-05-14
在第四届印刷电商年会上,几家有代表性的印刷电商说清楚了自己平台的功能,大家都觉得电子商务这一次要落地了。
虽然平台CE0们说得意气风发,但并不是所有的困惑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还有许多疑问没提出来,等到明年三月电商年会再召开时解决这些疑问是否还来得及?
既不是平台也不是印刷厂,作为旁观者的我为大家整理一下逻辑。
2015年,阳光印网平台上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的供应商超过了50家。
如果我是印刷厂一定喜欢这样的合作。
猪八戒平台投资八戒印刷,每天有12万笔需要印刷的设计订单在平台上成交,合作的佛山彩印通主要业务是标签印刷。
如果我是印刷厂,和八戒印刷合作没有什么不好吧?
14家印刷厂共用印通天下这个平台,每天有近8000笔订单,日营业额超过100万元,利用网络上自动化流程在不同的城市生产交货。
如果我是印刷厂,也希望加入。如果我是快印店,应该赶快去了解他们的产品和服务。
平台希望印刷厂默契配合,及时反馈生产进度,其服务标准是向客户实时汇报进度。
上海小林印务有限公司符合阳光印网需要的条件,但总经理余国强说,“我可以和任何平台合作,但不一定要和那家平台结婚。平台的价格低,我们印厂接你们的单还有意思吗?”
八戒印刷要将单项产品做到极致。以名片为例成本可控制到普通印刷厂的40%,一点也不稀奇,在广东就有好几家合版企业可以做到。
阳光印网会把同品类的活,整理好后发送给合适的印刷厂,单一的生产工序,排除不必要的浪费,就能挤出相当利润。
一幅图将提供管理流程给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提供美工设计和软件设计的免费服务,帮助大家上网做印刷生意,不需要大家各自去做平台。什么都免费使用平台的服务,就怕客户被平台绑架了。
一方还有没解释清楚的遗憾,另一方也有没提出的疑问。
在两者的对立思维中,其实是有共识的,我们不难描绘出大家所见略同的印刷未来,趋势本来就是在大伙儿的思辨中塑造出来的。
网络改变了客户和印刷厂的距离,不管你喜不喜欢,未来一定有印刷平台。
有一种平台除了有能力找到订单以外,还会把文件整理好,确保印刷质量不出意外:还会规范好同品类的活,再交给适当的合作伙伴去生产。甚至在合作伙伴的印刷机有空的时候才把活发过去。
把印刷机当作专车?为何不可?互联网把大家连接起来。自然就有如此功能。
作为平台的合作伙伴,一定是对特定品类的生产有超强的竞争力,价格、质量和交货期都好,当产能闲置的时候,从平台拿自己擅长的活来添空。
君不见,专车司机西装革履,为客户打开宝马的车门?
这是接单平台和印刷厂对接的合作模式。
有一种平台有高效益的生产能力,可以帮线下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印刷产品。以一家快印店为例。本来有5项产品服务周边的100个客户,如果和平台合作,一下多出了好几倍原来没有的产品,只要对既有客户提供新产品,就能创造更多的业绩。
这是生产型平台和线下门店对接的合作模式。
网上碎片化的订单不容易掌握,去年各家电商都积极寻求快印店的合作,把渠道转到线下应该不是一窝蜂赶流行,而是线下渠道比线上的靠谱。说不定有些动作快的快印店早已经和两家以上电商合作了,产品不同最好,产品相同的话还可以比比价格,岂不健康有劲。
平台的线下渠道可不止快印店,任何印刷厂都是印刷品供应商,连接平台找来更多的产品,提供给既有的客户,一点也不唐突。
生产型平台不一定所有的产品自己都有生产效益,对接更多有效益、不同品类的供应商,满足线下渠道更多的产品供应需求,正是合理的发展策略。
不管什么平台,只要有接单的角色,找优秀单品供应商来对接,正是互联网的合作模式。
有效益的印刷厂不一定得自己建立电商平台,没有风投给你烧钱,问题也不大,国内早已经有300家电商,选几个平台来对接也无不可。
印刷如果不是服务,早已大咧咧地在购物网页上陈列着了。担心平台不安好心会偷走你的客户,应该是杞人忧天,所有平台成功的定义都在于和极大量合作伙伴的共赢共荣,不会自己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何况,平台在云端,在千里之外,偷得走你的客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的客户自己跑掉了吧?
连接不一定需要平台,印刷厂和印刷厂的连接,一样能传递效益。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总经理陈彦曾说过:美国印刷总产值比中国大,印刷厂只有2万家。
如果互联网真的影响了印刷产业,从这一届电商年会里透露出了端倪,多方效益通过互联网对接起来,将延伸到前所未到的高度。
被改变的印刷未来一定是效益跨出了地理的限制,如此,国内10万家印刷厂是不是太多了?
互联网就要改变印刷生态,看来不会只是轻描淡写的。
旦恩创投创始人凌代鸿语重心长大声呼吁:“印刷厂赶快储备互联网的人才,赶快把印刷厂当作米其林三星餐馆一样经营。”
只要能做到某一品类的极致。谁都需要和这样的印刷厂对接。
这就是大家有共识的未来,印刷订单和文件在互联网上传来传去,哪里效益高就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