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2016-05-14马晓娟

群文天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民族

马晓娟

一、前言

对于民族博物馆来说,进行社会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理想课堂之一,有许多的人都将博物馆视为自己进行终身学习的学校。可以说,民族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其不仅是对正式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其是确保相应的民族文化能够得以传承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的载体,其所记载的不仅是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其凝聚着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将其得以有效地保存并传承给下一代的青少年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民族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并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文化传承上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确保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教育是当代博物馆功能的核心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博物馆教育的面貌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观。为使博物馆所收藏、研究、展示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得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不但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在不断调整,甚至博物馆资源与目的等博物馆本质性问题的讨论也引起人们的热议,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收藏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

博物馆毫无疑问是重要的收藏机构,更为重要的是,博物馆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文化机构,博物馆必须开展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去体验、发现、欣赏、深化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认识甚至价值观会发生某种改变,最终转化为他们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也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职能。博物馆的“收藏、研究、诠释、展示”不仅最终契合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而且强调了博物馆是“向所有的人开放”的文化机构。“所有的人”,即包括了人口统计学意义所有人、使用博物馆方式上的所有人、使用博物馆目的上的所有人,以及对博物馆不同需求的所有人。

三、博物馆教育与民族素质提高的必然联系

我们提倡提高民族素质,民族素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的国民性,即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精神面貌、稳定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本之一。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关涉民族繁荣昌盛的大问题,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业。博物馆作为社会中一种独特、典型的文化信息记忆方式和储存方式,含有大量的优秀文化传统能量,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源,这一文化源又因与时代的发展俱进而获得了巨大的、潜在的文化渗透功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博物馆应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这一作用。首先,博物馆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积累。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宝库,是文明中华和史实的积淀,它搜集、保存有各种珍贵文物和重要的自然标本。这些文物标本是人类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例证,标志着历代文化和社会文明达到的程度。其次,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不断扩大,收藏已日新月异、包罗万象,它收集和保存了人类智慧的诸多精华杰作,这些古代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精髓构成了文化财富的宝库,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四、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1、突出主题教育,确立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理念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40条规定,民族博物馆在收藏文物的同时,需要将其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一般来说,对于所收藏的文物除了可以供人们进行参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多进行一些科研教学方面的活动,从而确保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得以发扬光大。由于民族博物馆具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使得了其成为了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场所。通过民族博物馆历史文物的熏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高尚的情操,同时还能使得当地的民族更加具有自豪感,从而不断增强其民族之间的团结力。

2、教会青少年学会欣赏

参观民族博物馆要学会欣赏,使欣赏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在博物馆或者其他地方欣赏文物艺术品,一把石斧,一把刀剑,一幅名画,人与物静静地交流沟通,从中感受古人,发现文明,理解艺术的真谛。欣赏说到底既是发现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创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把这种文物艺术品的欣赏推而广之,欣赏自然的美景、人文的创造以及身边的一切事物,你会突然发现你身边竟有这么多曾经被你忽略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美好。用欣赏的眼光和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物,你的感觉会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心不平,气不顺,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这样会导致整个人生异常糟糕。如果我们调整人生态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那么美好,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那么友善,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感念亲情、友情和爱情,会使得整个人生大放光彩。所以,我们需要调整人生态度,真诚的去赞美、去欣赏,这样你会感到天更蓝,心情更加的美好,对整个人生更加充满希望。

学会欣赏要从娃娃抓起,从参观民族博物馆开始。我曾到匈牙利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当时看到有很多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及馆方的带领下欣赏名画。馆方告诉我,为了从小就教会人们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欣赏,该民族博物馆每一年都会允许当地的中小学生免费进行参观和学习,并且馆方有专业的人员来讲解民族博物馆内的优秀作品,从而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欣赏能力,这对于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当地的民族博物馆,需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教会青少年更好地学会欣赏身边的事物。中国的孩子不是不会欣赏,而是没时间静下心来欣赏。中小学生被课业负担、被层层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有心境去欣赏,久了连欣赏的兴趣也没有了,这实在是童年的悲哀。所以,民族博物馆在教会青少年们学会欣赏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用心去感受艺术、贴近艺术、融入艺术,从而在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的同时,能够不断升华自身的境界。

3、加强馆校合作,参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和教学

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时候,虽然民族博物馆所起到的作用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决不能忽视学校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时候,不仅更加的系统,同时还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不过相比较于民族博物馆来说,学校教育往往只有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或者是事迹联系起来,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们进行记忆和传承。因此,作为当地的民族博物馆,需要将自身多具有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一是对于学校进行教育的教材,要强大相应的编审力度,从而确保书本上知识的绝对准确性。其二,学校可以要求民族博物馆内的专业人员前往学校进行授课,由于馆内的人员对于这些民族文物有更加清晰地了解,这样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民族文化图片的展示或者是对其所进行的深度挖掘,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最终能够促使其进行更好地学习。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过与民族博物馆内相关人员进行协商,学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内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确保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4、设立非遗传习中心,培养传统技艺传承人

在我国,民族的文化遗传除了物质性的文化遗传外,还有很多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以海南为例,每年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传都有非常多项,其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有民间文学和音乐,同时还包括有民间的舞蹈以及传统技艺等。对于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由相应的人员进行继承。因此,作为当地的民族博物馆,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将这些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给下一代的人们,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加的源远流长。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来说,其所拥有的优秀民族文化是非藏繁多的,作为民族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重要保障,民族博物馆所起到的作用意义非凡。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民族博物馆在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存的同时,还需要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能够保证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得以有效地传承,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的发展。因此,作为相关的人员,对于民族博物馆所具有的教育作用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将民族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发挥到极致,从而确保民族博物馆的价值能够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孟娟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博物馆发展之路——连云港民俗博物馆创建侧记[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1,(10):32-34.

[2]郭琤.陈列展示理念与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兼谈博物馆陈列展示的人性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12):112-113.

[3]曹能秀.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

[4]徐智慧.基层博物馆文物陈列展示中如何提高其艺术形象[J].华章,2012,(1):330.

[5]张诗亚.言说西南——西部开发与民族教育(上)[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61).

(作者单位:青海省馨庐文物管理所)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民族
博物馆
MINORITY REPORT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文物掉包案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