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园林专业教学改革
2016-05-14李小莹
李小莹
摘 要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们对于园艺专业的需求愈发多样化,对园艺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学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园艺自身的专业竞争力、学生就业需求及新时代对其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园艺专业教学改革。改革措施紧跟时代背景,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学实践,紧跟园艺专业的社会需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园艺专业;教学改革;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S68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绿色、更美观和更生态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着眼于民生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园林行业的创新发展。而高校园林专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教学、学生就业与专业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园林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深知,为了不断提升园林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于园林的新要求,园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1 增强园林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大部分高校的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很多内容重复叠加,甚至不同具体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1]。这非但不能突出园林专业的专业特征和教育特色,更与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背道而驰。
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双管齐下,不仅可以加强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学到更系统和前沿的专业知识。通过诗情画意的艺术形式与科学严谨的现实风格的结合,充分激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创造性,在课程设计、实践技能与专业设计的衔接平衡中,不断增强园林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利于学生未来实际就业取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部分高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植物、风景规划和相关生态学理论知识扎实;同时,从事绿地规划、植物栽培等工作的高级人才。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精通某一具体领域,高校园林专业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很少能够培养出在植物栽培、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
无论是城镇园林规划,还是植物栽培和工程施工等方面,都需要综合实力较强,实践能力一流,适应力百分百的专业型人才。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日益严谨,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增加培养员工的成本。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特长,在学校培养出集社会需求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于一身的园林专业的专业型人才,帮助学生在校园就能认清自己的特长和就业取向,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园林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机会[2]。
1.3 满足社会发展对园艺新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人们对“绿色”“生态”与“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国家对于民生环境的关注,也不断推动着园林行业的规模扩张。“行吟诗人”的旅游产业发展也促进了各类植物园、度假区及生态园等园林景观的发展。它们的发展都对园林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园林专业的改革发展,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内涵,都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其科学的规划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发展对其的需要。
2 “三位一体”理论阐释
“三位一体”原指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后引申为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从三个视角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前人在教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角度较常使用该理论。其最常应用在教育学领域,如教育环境中的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三位,都服务于“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这一主体。
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三位一体”理论,旨在通过“学生”“实践”与“社会需求”这三位的创新改革,来进行科学的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从而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的培养。通过因材施教、多元智力等理论,根据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理论深浅得宜,充分结合实践,在满足社会新形势发展的前提下,为园林专业更美好的明天进行深入的专业教学改革。
3 改革措施
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在城市规划、建筑工程、植物栽培与艺术设计等的基础上,一直把具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型专业作为其重要追求和使命。
3.1 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目标
作为园林专业的大学生,其知识基础深浅不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课堂的“低头一族”日益庞大。由于深受传统园林风格的影响,部分高校的园林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单纯追求诗情画意。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艺术形式的发展,对于工程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关注不够。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仍以“灌输教学”代替“体验教学”[3]。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就业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伟大中国梦的实践者,大学生群体任重而道远。作为园林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在美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其理论知识的深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优化,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善。按照园林专业的科学标准,将其课程分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及技能实践三个体系,并注重课程之间衔接和调整,使每门课程的针对性更强。例如,将植物学课程的纯理论讲解中,穿插植物观赏类型的现场教学,如其习性、分类、种植及修剪美观等。其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外引内联系”,对于急需的人才,在积极引进的同时,能注重“质”而非“量”,每一课程的教师的专业能力相互对应。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极强及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者优先;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和专业特长,及时利用地理优势,外聘优秀教授对学生进行讲座或者相关实践经验的介绍。在专职教师和外聘教授的综合中找到其优势平衡点。最后,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园林专业的高校紧密结合就业形式,根据学生的优势、特征及兴趣点,以学生为主,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前培养。在大一基础课程之后,及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分科和选课。在之后的教学中,通过课程与实习的结合,来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帮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已经具备就业竞争优势。
3.2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环节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不仅要有正确的三观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健康的体魄,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更需要社会实践的不断打磨和锻炼。面临着实践经费不足、理论课程脱离实际的现状,实践改革迫在眉睫。在专业学习中,理论课程之余,园林专业教师对学生最大的考核标准就是其课程设计,大部分学生得不到项目实践的机会。鉴于实践对于园林专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紧密结合实践,步步深化。
首先,实践场地的拓展。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抓住其特色内涵,着眼于可操作的实践场地探究。高校和教师应结合其区域优势,积极联系合适的实践场地,并针对其可行性措施进行实地探究与研讨,吸收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打造适合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大本营。其次,专业课程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实践融入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中。如,教师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拟定可操作的参考对象,在拟定的空间中进行规划设计。在保障充足的经费和场地的前提下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后,注重内容研究,反对形式主义。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园林专业教育偏于植物造景,但对符合规律的种植设计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甚至部分高校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对于专业的景观设计与规划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深入。因此,其教学改革应以专业内容的改革创新为主,杜绝形式主义。无论是园林专业的教育,还是工程实践方面,都应从建筑、农林、地学、旅游、资源环境等综合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3.3 紧跟园艺专业社会需求
园林专业的发展完善,对于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美化,农业结构的调整,甚至可作为防灾避难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利用功能。其改革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民生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人们对于各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居住环境、旅游环境、生态风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绿色、生态和舒适,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潮流。因此,园林专业教学改革须紧跟时代脚步,结合新形势、生活新理念和新要求,满足社会新需求。
一方面,授课内容深度的提升。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援引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利用多媒体的图声形,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升学生对于美的直观把握和理解,帮助学生在微观和宏观领域整体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再秉持传统的美观原则,而是结合社会对于生态与质量的追求,在绿色和舒适上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朴素的“群众路线”,扎根于群众需求,创作灵感来源于社会需求。在美与科学的双层保护下,进行更专业的园林教学。
4 结语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路线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园林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专业涉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因而,在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践与社会需求的要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滕利荣,孟庆繁,逯家辉,等.加强示范中心内涵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7-79.
[2]季玲.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3,22(15):173.
[3]赵克让,王娟,王玉.浅析新时代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203-204.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