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重要成果

2016-05-14武建宇

辞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来词辞书俗语

武建宇

摘要:《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关注文献材料的开掘,拓宽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进行辞书学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辞书史研究与当代语文辞书编纂;聚焦汉语词汇训诂的多角度考察,发展了词汇学与训诂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词汇史研究,揭示了明清俗语辞书与汉语词汇史关系的独特个案。该书体大思精,是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俗语词研究成绩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是分成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近代汉语阶段,口语发展十分迅速,古人在各种书面文献中记录了相当多的口语材料,也做了一些口语词语诠释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材料和相关诠释工作并没有引起训诂学家们应有的重视。一直到二十世纪,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和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的出版,才表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多年一直到现在,近代汉语研究发展得异常迅猛,各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不论是在研究材料的开拓还是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现在我们读到的曾昭聪教授的新著《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就是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重要成果。

《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2015年9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书除绪论、结语、主要引用语料与参考文献外,共十章,44万余字,作为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新成果,分量十足,其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 关注文献材料的开掘,拓宽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

中国古代有编写方言俗语辞书的优良传统。西汉扬雄所撰《方言》是最早记录方言词的著作,东汉服虔的《通俗文》则是第一部记录并诠释俗语的著作。受二书影响,历代从事方言俗语词汇记录与研究工作的人不少。到了明清民国时期,尤其是清代,编纂各种方言俗语辞书蔚然成风,出现了大批俗语辞书。“所谓明清俗语辞书,其范围可以认定为明清时期(兼及民国)编纂的记录并诠释较通行的一般性的汉语方言俗语或俗语词的辞书。”(《研究》: 4)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长泽规矩也于1974年辑集俗语辞书二十种,名为《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在《集成》出版之前,商务印书馆已先后排印出版了《恒言录 恒言广证》(1958)、《通俗编(附直语补证)》(1958)、《〈迩言〉等五种》(1959)。在《集成》之后中华书局亦排印出版了《称谓录 亲属记》(1996)、《通俗常言疏证》(2000)、《通俗编(附直语补证)》(2013)等。

虽然近代汉语研究已有不少成果,研究语料已非常广泛,但还有很多材料可进一步挖掘。明清俗语辞书就是一座有待大力挖掘的富矿,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研究》之前尚没有关于明清俗语辞书研究的专著。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界往往只注意到明清俗语辞书的不足而对其重要性与价值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明清俗语辞书中的绝大多数著作还没有排印本,只有影印本,且印数较少,这对相关研究的推广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明清俗语辞书数量较多,《研究》以《集成》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排印本中所收录的辞书及这些辞书所收录的俗语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是对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从研究材料的角度来说,《研究》关注文献材料的开掘,拓宽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

二、 进行辞书学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辞书史

研究与当代语文辞书编纂

《研究》以明清俗语辞书为研究对象,与辞书史关系密切。其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

(一) 明清俗语辞书编纂体例的研究。《研究》指出,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俗语俗字的出处或最早用例”,其编纂目的一是探求词的得名之由,揭示词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记录方言俗语,并做深入考证;三是为方便相关人士查检俗语。这就扭转了学界原来鄙薄明清俗语辞书的观点。从词目收录来看,明清俗语辞书收录词目的特点一是“字”“词”“语”兼收,二是“词”“语”为主,“词”占重头。以此为出发点,《研究》进一步对辞书编纂中“语词兼收”与“语词分立”做了思考,认为二者是可以并存的,明清俗语辞书的“语词兼收”现象不能简单地判为不足。从释词来看,《研究》将明清俗语辞书的释词特点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书证为主,或无释义,体现辞书编纂的“原则中心论”; 二是结合民

俗文化、文化史进行释词,体现了语言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精神。《研究》也客观总结了明清俗语辞书在编纂体例与文献书证方面的不足。该书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当代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明清俗语辞书的比较研究。《研究》指出,明清俗语辞书中的每一部辞书与其他辞书相比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它们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也有所差异。《研究》选取三组俗语辞书进行了对比研究。一是清钱大昕《恒言录》、阮常生与张鉴“补注”及陈鳣《恒言广证》,二是清梁同书《直语补证》与翟灏《通俗编》,三是清梁章钜《称谓录》与郑珍《亲属记》。三组辞书中的每一部在收词、释义、书证等方面与其他书均有相同相异之处。比较研究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看出诸辞书的内容、成绩与不足。这一比较研究的工作在辞书学史上是开拓性的。

(三) 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参考价值研究。明清俗语辞书广泛收录当时俗语词,颇能反映汉语词汇发展的实际面貌。《研究》认为: 当前权威的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外来词词典》《明清吴语词典》等在编纂时似对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尚不够重视,而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研究可以为当代语文辞书的修订与完善(包括增补词目、补正释义与增补书证,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异形词问题、词的理据释义问题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 聚焦汉语词汇训诂的多角度考察,发展了

词汇学与训诂学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是《研究》的主体部分,其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方言词的研究。明清俗语辞书虽以较通行的一般性方言俗语作为辑录和考证对象,但也收录了一些某一方言区域内使用的词语;或在释语中涉及某些方言词语。《研究》进行了一些方言词的考释,并从方言词出发讨论了《世事通考》的方言归属,还总结了明清俗语辞书所录方言词在方言词典编纂方面的作用。

(二) 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外来词的研究。汉语史上各时期均有外来词,对外来词进行研究,有助于分析汉语词汇的来源与总体面貌。明清俗语辞书中记录并诠释外来词较多的主要是清郝懿行的《证俗文》和民国周起予的《新名词训纂》。《研究》通过对《新名词训纂》中“日源外来词”的讨论,认为不经深入考察就把一些汉语词作为日源外来词看待是缺乏依据的,考察日源外来词的途径应是细致考察汉语词与被认为是“日源外来词”的词义(包括其语素义),同时应从翻译史(或中日文化交流史)角度考察这类词中每一个的确切出现时间,才能避免将汉语词(或用来意译西语的新造词)误认为是日源外来词。

(三) 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异形词的研究。《研究》界定“古汉语异形词”为“古汉语阶段中同时或先后产生的同音(包括方言音变和历史音变)、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研究》: 341)古汉语异形词的来源非常复杂,可以从历时层面和共时层面两个方面来看。从历时层面来说,有不同时代产生的异形词;从共时层面来说,有同一时代产生的异形词。《研究》结合明清俗语辞书中所见异形词(某组异形词中至少有一个成员见于明清俗语辞书),从文字、语音、文献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例证丰富有说服力,对词语考释和词的理据探讨及当代语文辞书的编纂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四) 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词的理据的研究。词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探求事物的“得名之由”,也就是要探求词的理据。该书总结了明清俗语辞书中关于词的理据探讨的特点——关注词的社会性、分析复合词的理据及批评流俗词源。相关研究对当前学界不妥观点的批评是有理有据的。

(五) 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同义词的研究。明清俗语辞书在具体的词目收录与释义工作中表现出了同义词研究的意识并留下了相当多的同义词研究材料。《研究》从词语的雅俗关系角度做了讨论。雅俗之辨的意义不仅在于区别了雅言与俗语,也可供读者了解某一时代的俗语词面貌。

四、 进行词汇史研究,揭示了明清俗语辞书

与汉语词汇史关系的独特个案

学术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明清时期俗语辞书的编纂者尚未能进行真正自觉的词汇史研究,但这些辞书的收词及释义却表现出其编者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思考。《研究》借助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之为基础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总结归纳。

(一) 明清俗语辞书中关于词的时代性的探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的古今意义的变化,二是在表示同一概念时,不同时代往往用不同的词。

(二) 词汇史需要考察词汇的历史发展,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之一就是寻求词语的出处或最早用例。这实际上是研究词汇史的最基础的工作。

(三) 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探索每一个时代的词汇面貌与反映该时代词汇面貌的俗语词的来源。《研究》以明陆嘘云所著《世事通考》中“俗语”类词汇为例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明代的俗语词来源广泛,不仅仅是明代新产生的词和明代产生新义的词,还包括前代产生的词和前代产生新义并一直沿用到明代的词。也就是说,从来源来看,俗语词既包括前代产生的书面语或俗语词,也包括当时产生的俗语词。即使某些词在某一时期流行于口语之前是典型的书面语,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口语中流行时是俗语词。因此从来源来看,俗语词就是“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口语中的词”(《研究》: 492)。这一结论源于语言事实,有理有据,值得学界重视。

总之,《研究》在文献语料、辞书学、词汇学与训诂学、词汇史研究等方面都有深入探索,在多个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该书体大思精,是对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的首次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作者深入治学,“甘愿坐冷板凳”(王锳先生序)辛勤工作的结晶,是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重要成果。其研究角度与结论必将给学界相当大的启发,所研究的语料(即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也必将被学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当然,由于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分量极大,要想在一部著作中毕其功于一役,自然不太可能。金无足赤,该书在引文方面有时失引一些重要语料(这当然跟明清俗语辞书的分量及多为影印本有关)。例如第99页“饔餮”条,引《孟子·滕文公上》赵岐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及《醒世恒言》例,以批评《世事通考》的释义未能揭示出词义的变化。按,明周梦旸《常言考误》卷三“饔餮”条有相关讨论: “《周礼·天官·外饔》: ‘凡宾客之餐饔、飨食之事,亦如之。注: ‘小礼曰飱,大礼曰饔。又曰: ‘飱,客始至之礼;饔,既将幣之礼。大都客至必以夕,夕食未盛宴,飨必以早,早燕则盛矣,故曰朝饔夕飱。然皆自朝廷宴飨言,而今以为日用饮食则不类。”(《集成》: 2202)又明张存绅《(增定)雅俗稽言》亦有论述。若引二书,则《研究》的文献材料更丰富,论证也会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 蒋礼鸿.训诂学说略.∥蒋礼鸿.蒋礼鸿集(第三卷).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曾昭聪.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5.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 中华书局,1979.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庄050024)

(责任编辑 郎晶晶)

猜你喜欢

外来词辞书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俗语知多少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客家俗语巧诵读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